作者:六邦客 来源:自贸港演义
影视业总能创造奇迹,也流传过很多励志故事。
牛年春节档,贾玲执导的第一部以思念母亲为主题的温情喜剧电影《你好,李焕英》口碑爆棚,成为名副其实的黑马,以票房高达40.25亿元(截至2月21日22时)逆袭《唐人街探案3》,登鼎国产电影票房前四座席。贾玲有望成为全球最高票房女导演,她要履行对网友的承诺,瘦成一道闪电。同期上映的还有几部电影口碑也不错,就是影院排片上不去,幸运女神暂时没有光顾他们。
寰球同此凉热。海南岛热的不仅仅是天气,还有这片投资热土。从去年6月起,海南新增了600多家影视公司,沈腾、吴京、高群书、管虎等一批著名导演、演员和出品人来到海口注册公司,光线传媒、开心麻花、华谊兄弟等公司和项目也正洽谈注册和落地事宜。海南各地更出台相关配套举措,某些人士按捺已久的小目标终于喊出口:海南有望成为中国的“海莱坞”。
作为一个资深影迷,也跟几个导演有过交流,沿着这个话题思考几天,海南要实现这个“小目标”有多难。

电影《你好,李焕英》让观众笑中带着泪
一、羊群效应
影视公司扎堆来注册海南,被解释为“羊群效应”,其最明显的特征是盲从,有了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后面的人蜂拥而至,于是产生了局部虚热的现象。
实际上,从注册企业总量来看,这并不算“热”。2020年海南新增注册企业高达15.6万家,增速全国第一。影视业不是一个小行业,600与156000,这比例是高还是低,各位看官可以自行判断。
有专业人士分析海南影视业扎堆注册的“现象级”认为,主要跟海南自贸港税收优惠以及当地产业鼓励政策有关。
第一点,自贸港税收政策红利的普惠性。影视行业中明星等个人收入较高,按自贸港政策,个人所得税最高边际税率从45%降至15%。企业所得税税率亦从25%降至15%,这使得在海南注册的影视企业税负大幅减轻,这样的诱惑如同椰风海韵的魅力,谁能抵挡?
第二点,“零关税”的利好前景。现代影视产业的发展,离不开层出不穷的高科技设备器材与技术的支撑。海南自由贸易港一线放开的“零关税”政策,可以使来此注册的影视企业依托“零关税”政策,获得进口国际一流影视设备器材与技术的优势,从而明显增强自身的核心竞争力。
地方政府也十分重视影视产业的落地发展。海口市人民政府去年已印发《海口市促进影视产业发展若干规定》,对落户海口的影视企业给予力度较大的税费优惠和奖励政策,在海口市注册登记的影视企业,自缴税年度起,按其形成的地方财力贡献市级留成部分(企业所得税、增值税)给予100%奖励。如果在1年内形成地方财力贡献市级留成部分不低于500万元至2000万元的,分别奖励100万元至400万元。
此外还有海南得天独厚的拍摄环境,被誉为“天然影棚”。海南岛空气纯净,长夏无冬,宜人的海洋气候,一年四季皆可拍摄的海洋风光、水下场景、草坪花园、热带雨林、乡村田园等戏份的优质外景资源,让定位于“全域拍摄、全时拍摄”的海南影视岛形象变得越来越清晰。目前已经搭建了冯小刚电影公社、海花岛拍摄基地、三亚水下拍摄基地等。黎族、苗族等特色文化在这里交融,也有许多可以深度挖掘的亮点。
好的政策并不假,但是执行跟不上则会带来负面效应。海南吸引很多头部企业入驻,一部分企业可能抱着跑马圈地的思维,还有一部分企业有心做事,无奈人才匮乏,无力升天。人才服务配套跟不上,便成为行业发展的短板。海南离岛免税政策同样好,但苹果12新款问世几个月之后免税店才能见到,让想购买的消费者望眼欲穿。有了好政策,如何激活人才,进一步执行到位,这才是关键。否则,过来的企业只会处于占坑的心态持续观望,白白丧失发展契机。
谈及海南的拍摄环境,笔者为流量小生(非歧视,只是公众的一种普遍认识而已)捏了一把汗。海南,特别是三亚,多半时间都不适合长时间的户外活动,如在户外拍摄,得让流量小生擦多少防晒霜?拍摄一些小清新的偶像剧,海南倒是不错的选择,但要拍《林海雪原》、《雪暴》等电影,则需要更高的成本,否则一不小心椰子树就露出来了。不同的题材需要不同的拍摄环境,一味夸大自身的长处,看不到自身的局限,也就找不准发展方向了。
基于这些因素,公众形成一种普遍认识,这些公司来海南注册是不是为了避税?霍尔果斯的前车之鉴就摆在眼前,扎堆落户用来逃税,一间小小的办公室可以注册300家影视公司!地方政府疏于监管,大多数企业沦为空壳,最终让人提及此地叹息不止。
上有政策,下有对策,防患于未然是关键。《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总体方案》特别强调,企业必须注册在海南自由贸易港并实质性运营,才能享受优惠政策。所谓实质性运营,是指企业的实际管理机构设在海南,并对企业生产经营、人员、账务、财产等实施全面管理和控制。
现在影视公司来了,需要应有的培育和成长期,或许他们在观望中寻找发展方向,或许他们也只是过客。而留下他们的最好方式,就是持续改善营商环境,让各项政策真正落地,否则下雨天也留不住客。
二、对标者
电影的本质是商业,这里需要高投入、高标准,而产出的风险也很高。影视行业是一个人才聚集地,需要到位的配套服务、与时俱进的装备技术,带给市场更多可能。美国的好莱坞和印度的宝莱坞能够成功绝非偶然。

美国很多影视作品都调侃好莱坞被毁
电影的本质是商业,这里需要高投入、高标准,而产出的风险也很高。影视行业是一个人才聚集地,需要到位的配套服务、与时俱进的装备技术,带给市场更多可能。美国的好莱坞和印度的宝莱坞能够成功绝非偶然。
好莱坞(Hollywood)的成功,在于百年沉淀。它是全球时尚娱乐业的发源地,也是世界电影产业的中心,拥有代表最高水平的诸多顶级品牌,如梦工厂、迪士尼、20世纪福克斯、哥伦比亚影业公司、索尼公司、环球影片公司、WB(华纳兄弟)、派拉蒙等电影巨头,还有顶级唱片公司,时尚和娱乐、艺术与科技交互发展。在资本扶持下,一代代顶级导演和编剧制作出源源不断的高水准影视作品,具有强大的票房号召力,一直被全球各地争相模仿。
宝莱坞(Bollywood)位于印度孟买,是广受欢迎的印度电影工业的别称,也是世界上最大的电影生产基地之一。宝莱坞引领印度电影走向国际化,在全球拥有数亿观众。

你知道,阿米尔汗大叔付出多少努力?
宝莱坞能够脱颖而出,一方面是学习好莱坞,打造了一批大型的制片公司,形成了一套成熟的操作系统,并较好地与本民族文化特色相结合。在保持民族化、程式化叙事风格的同时,宝莱坞也以商业电影的敏感嗅觉呈现和回应着诸多现实问题,令观众感同身受。《摔跤吧!爸爸》、《印度合伙人》、《厕所英雄》、《神秘巨星》、《小萝莉的猴神大叔》……这些在中国脍炙人口的影片,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国人对印度的印象,它们大获成功,靠的是电影本身过硬的品质。中国观众所熟悉的阿米尔汗,一个人就可以撑起印度电影海外市场。
当然,上述两大样本并非没有缺点。随着互联网兴起和数字技术的成熟,好莱坞的优势不再独一无二。很多制作公司都在适应网络平台,减少大屏幕制作。宝莱坞出品的电影,粗制滥造的占有很大比例,电影中的雷人特效,主角各种无敌的开挂场面也成为网络流传的笑柄。

影视IP稀缺,让很多机构都想抓住一根救命稻草
海南岛要打造“海莱坞”,一定要清楚对标者的长处和劣势,清晰找准自身定位。结合互联网造车思维,缩短汽车工业所走过的百年历程,在百年未有之变局下实现弯道超车,成功突围。
三、冷思考
同样是滨海城市,山东青岛已经走在前列。青岛东方影都是全球投资规模最大的影视产业综合项目,规划40个全球领先的摄影棚,包括目前世界最大的一万平米摄影棚和水下摄影棚,覆盖影视产业全产业链。东方影都融创影视产业园享有规模高达50亿元的影视专项补贴基金,用于补贴在此拍摄的影视作品。来园拍摄的全球影视制作团队可享受在青拍摄制作成本最高40%的现金补贴。《疯狂的外星人》、《流浪地球》、《环太平洋:雷霆再起》、《长城》等作品都在这里取景。

对比青岛东方影都产业园,“海莱坞”还有较大差距
海南有了好的苗头,当然不能凭借几部电影在这里取景,注册了多少家公司就沉浸在自嗨当中。海南要发展影视产业,首先是要面对人才匮乏的问题。例如影视后期制作,本地产业体系尚属空白,人才难觅,影视作品后期还要送回北上广等地才能完成。抢人大战,各省虎视眈眈。没有真诚的邀约、贴心的服务、后续的成长机制、产业软硬环境的建立,一切都是天方夜谭。
“海莱坞”背后应该有一个完整的电影工业体系,如何让政策迅速跟进,解决电影工作者的现实困境和后顾之忧,让他们全身心创造,为观众奉献精彩的视觉盛宴,这些都是关键因素。奇迹背后是艰辛的努力,如果没有付出,一味好高骛远,那只能是自欺欺人。
《唐人街探案3》就让唐探IP有了扑街之势,贾玲现象也只是观众被压抑了一年的需求在这个春节档偶然爆发。几部电影的高票房,不能代表中国电影工业已经走在世界前列。同行间取长补短、相互借鉴的地方还有很多。“海莱坞”要想脱颖而出,还需要更长时间打下坚实基础,形成一个完整的工业体系,否则在空中楼阁建立起来的虚幻场景,最多也只是昙花一现。
跟一位春节档电影的当红演员聊了下,他的几部作品都在上映中。笔者问他如何看待海南影视公司扎堆的“羊群效应”?有没有听到"海莱坞"的传说?是否要把工作室放在海南?他一脸茫然,表示并不知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