赖宁救山火牺牲的那一年只有15岁,在他牺牲后,国家为了表扬他的行为,将他评为四川省革命烈士,之后,还授予他“全国十佳少年”等多个称号,并且号召学生向他学习。之后,在全国范围内开启了学习“赖宁精神”的高潮,后来,他的事迹还被收录在教科书中,成为被人称赞的英雄少年,给很多学生树立了榜样,2009年,赖宁被评为感动中国人物。
赖宁的精神是非常值得称赞的,但是作为未成年人还是要用合适的方式去表现自己对于社会的责任感,既要见义勇为,也要量力而行,切莫因为见义勇为将自己的生命断送。
在之后,因为一些原因,教科书将他的故事删除掉,而这个背后也有很深的意义。
首先作为一个未成年人,能力是不够的,在发生很大的灾难的时候,单凭一个人的力量肯定是不够的,需要足够的体力和技术,这些是未成年人所不具备的,如果盲目地进行救援活动,会造成非常严重的后果。
然后,在发生重大自然灾害和疫情的时候,未成年人应该是被救助的对象,不应该鼓励未成年参与有危险的事情,志愿者也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