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以来,“蛆橘”事件在全国多地闹得沸沸扬扬。橘子产业明显遭到重创。消费者对橘子极不放心。而此时,专家说话有些荒唐,说蛆是高蛋白,食之无害。
美国确有苍蝇农场,以蛆生产动物蛋白,价格也较高。可还少见食用活体之蛆。消费者的心理承受能力,有时比食品营养本身还要脆弱。食蛆无害,故劝大家放心消费,这种想法极其幼稚。
问题的关键在于防治环节。现在事情尚未明朗。大、小实蝇并非新的入侵物种,植物保护环节上必有药可治。若实蝇泛滥成灾,大大超出防治限值,那是当地植保部门监测未跟上所致。若是橘农麻痹,忽视实蝇防治,那是橘农自己所致。
一个事件的发生,有其坏的一面,也有其好的一面。好的方面在于今天的橘子生产中会注重实蝇防治,但重新恢复消费者的信心可能需要一定的时间。正如2004年江苏等地遭遇灰飞虱暴发之害,后通过抗(耐)品种培育与栽培措施调节,目前已基本解决问题。所以实蝇引发的蛆橘事件既有其自然的一面,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与实蝇自身可能抗性的增强、升为优势群体也有关系,也可能与忽视防治与植物保护监测不力、无有效药防治等有关。查清成因,加强信息透明,找出对策,才是消弭“蛆橘”事件影响的上策。
主帖获得的天涯分:0
楼主发言:1次 发图:0张 | 添加到话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