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氏后人故园行
(李成)
一个特殊的时代产生了一个传奇的人物,一个传奇的人物造就了一个显赫的家族,一个显赫的家族影响了半个世纪的中国。这个显赫的家族就是宋氏家族,这个传奇人物就是从海南走出去的宋耀如(原名韩教准)。
宋耀如1861年出生在海南文昌的古路园村,14岁闯南洋,17岁随继父到美国,20岁那年曾从美国写信回家但信未寄到,1886年25岁时回到上海。回国后的第二年曾回老家看望父母。时隔近50年后的1936年,宋子文、宋子良兄弟带着父亲的遗愿回到文昌,但时局突变他遗憾地与近在咫尺的老家擦肩而过。可以说,一百多年来,老家的大门一直洞开着,时刻等待亲人归来。时间又过了71年,宋家的第三代媳妇宋曹琍璇回来了,2009年,宋家的第三、第四、第五代子孙终于回来了。一个“终于”,包含了多少悲欢离合、人世沧桑!
四月的海南,百花争艳;四月的文昌,春光无限。四月六、七日由文昌市人民政府、上海宋庆龄研究会和海南省宋耀如、宋庆龄研究会主办的“宋耀如及其时代”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宋氏家族发源地海南文昌隆重举行。研讨会不仅云集了众多海内外的专家学者,尤为可喜的是宋耀如的第三、四、五代的部分成员也从美国旧金山和纽约等地赶回来参加研讨会并寻根问祖,他们是: 第三代宋曹琍璇(其丈夫宋仲虎是宋子安的次子)及其女儿宋元慈、儿子宋元孝,第四代冯英祥(宋子文外孙)及其儿子冯永康和冯永健。
宋氏后人故园行,笔者有幸相伴左右,所见所闻,按时间顺序记录点滴。
(一)
四月六日上午研讨会开幕式之前,姜斯宪副省长会见了宋氏后人。交谈中,宋元慈一句“我想回老家看看”,说的朴实而真诚,不禁把人的思绪带回到了73年前(1936年12月):宋子文、宋子良第一次回到文昌,在文昌中学发表演讲,说“遵父之嘱回来故乡与各位乡亲父老相见……”,但还没来得及回到父亲出生和度过童年的古路园村,就因种种原因(一种说法是因“西安事变”暴发)而匆匆离开海南。1948年宋子文为创办私立海南大学又一次回海南,但没回文昌。2007年5月宋曹琍璇作为宋家的媳妇回来,才算圆了三代人的返乡之梦!元慈、元孝姐弟俩这次随母亲回到祖居地,心中的感慨是不言而喻的,尤其是宋元孝,在宋家第四代的男孩中只有他姓宋,按传统观念,他是宋氏家族中唯一的嫡亲传人,而他用刚刚学来的海南话说出“吃饭”二字时,姜副省长一时没反应过来,忙问旁边的市委书记裴成敏,引来一片笑声。
开幕式后,宋曹琍璇和冯英祥参加研讨会,其余四位宋家的年轻人则满怀喜悦驱车往高隆湾看海,以故乡的大海和椰树为背景合影留念;又到当年宋子文到过的文昌公园,观看了郭母亭中于佑任、李宗仁、张学良等民国名人的题词,活泼开朗的元慈小姐还在公园里的健身器械上尝试了一把。
(二)
下午研讨会分组讨论,宋家六位后人则赶往海南大学。先是参观了海大图书馆新设立的“宋氏家族文献室”,并在一张放大的巨幅照片前合影,巨幅照片上是宋耀如夫妇与六位儿女(宋霭龄、宋庆龄、宋子文、宋美龄、宋子良、宋子安)的合影,这也是目前唯一能见到的宋氏家族第一、第二代的全家福照片,加上照片前的第三、四、五代,这就构成了一幅全新的宋氏家族“五代同堂”的画面,寓意深远,引人遐想。
冯英祥先生身材魁梧,颇有宋子文当年的风度,小时候他常与外公在一起,深得宠爱。参观中,冯英祥仔细端详两幅宋子文1948年来海南时与时任美国驻华大使司徒雷登在海口机场的合影,连说从没见过。于是,海大图书馆立刻将此作为礼物送给他们。冯氏父子三人捧着这意外的惊喜,脸了绽放着笑容。随后他们参观了海大校园和原私立海南大学(宋子文是创办人之一)的遗址,冯英祥感慨地说,外祖父对家乡的教育这么关注,这是他过去所不知道的。
在海大报告厅,宋曹琍璇给数百名师生作题为“使命感和勇气”的报告。她以宋耀如等为例子,告诫青年人要鼓起勇气接受来自社会和自己的各种挑战,做一个有使命感,勇于担当的人。她多次重复的那句“你准备好了吗?”,发人深思;她表达的“落叶归根,两岸是同一个国家”、“中国的崛起是每个中国人的责任”,引来了共鸣的掌声;而对一些同学尖锐的提问甚至是严厉的质疑,她也表现出了良好的涵养和素质。
宋曹琍璇原籍湖南,在台湾生长,现在是美国斯坦福大学胡佛研究院访问学者,主要负责审理、分类和检阅其家族先辈宋子文及蒋介石、孔祥熙、蒋经国等的全部私人档案,也是这次研讨会的特邀顾问。
主帖获得的天涯分:0
楼主发言:1次 发图:0张 | 添加到话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