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正龙《疑难杂症的中医治疗方法》(少阴病、艾滋病、癌症)
(14)癌症(附:白血病)
癌症在医学上归类於肿瘤,中医属於症瘕、积聚、瘰疠等病范围。
凡是癌症,90%以上都是由於个人的不良情绪造成的。极个别原因是由於恶劣环境所致,但治疗原则和方法都是相同的。而且,发生肿瘤的位置也是有规律可循的,哪个部位的正气虚弱,哪里的邪气就必然强盛,再加上不良情绪导致气滞血瘀,气血就会停滞於邪气凝结之处,天长日久,便形成症瘕、积聚。
凡是疼痛时有包块、不疼时包块就消失的就是「瘕」(应属癌症早期),治疗原则宜活血行气,用药如当归补血汤加桂枝、麦芽;不痛时也有包块,且按之不移的就是「症」(应属癌症中晚期),用药如三物厚朴汤、七气汤;呃逆腐臭且大便极臭,腹中有包块的属於宿食积聚(应属於中晚期胃癌),用药如平胃散加大黄、莪术;痰涎不止,腹中觉痛,甚至常有水声的属於痰湿积聚(应属於中晚期胃癌肠癌),用药如苓桂术甘汤、理中汤加砂仁、半夏;有小腹硬满,小便不利的属於瘀血积聚於下焦(应属於中晚期膀胱癌、前列腺癌等),用药如五苓散加桃仁、红花。总之,患处喜揉按者,属於阴之积聚,是由於阳虚不能化阴邪也,除以上用药原则外,应著重加以「温解」的药物。患处惧怕用手触摸,属於阳之积聚,是由於气不活而且血壅。除以上用药原则外,应著重加以「攻破」的药物。所以,治疗癌症也不会离开「阴阳」之法。
一般来说,长期忧郁悲伤易患肺癌,兼咽炎者易患喉癌、鼻咽癌;长期郁闷易患肝癌;经常忧思烦恼或在吃饭时生气,易患胃癌、食道癌、大肠癌、乳腺癌;经常生气抑郁外加恐惧,易患膀胱癌、前列腺癌、卵巢癌。而且,癌症患者一定是元气亏损的人。
总而言之,不论是什麼癌症,必定结於脏腑。若结於脏腑以外的部位,也必定是脏腑经脉循行之处。在治疗时,肿瘤处於哪个脏腑的经脉,就专意治疗哪个脏腑,并依照「阴阳」、「五行」原理兼治其他脏腑,培养元气。所以,医生必须通晓「脏腑学说」和「经脉学说」,必须「辨证施治」,灵活用药,若能如此,岂能将癌症称为不治之症?!切不可固执地遵循西医思路去研制抗癌新药,因为不可能有哪一个方子或哪一种药能够包治所有癌症的。
「解铃还需系铃人」,由情绪造成的疾病,还须从情绪方面去对治,具体内容请参考《气功治疗癌症的原理》一文。
其实,用药物治疗癌症只是权宜之计,多数只能作用於早、中期的癌症。我以为最有效、最直接、最彻底的方法莫过於「重灸法」。其治疗原理主要是恢复患者机体的活力,正气得以恢复,才有可能增强经脉的疏通能力。
对於脏腑肿瘤所处的部位,可以大致分为上中下三个部位,处於下焦的可以重灸关元穴,辅以中脘穴;处於中焦的可以重灸中脘穴,辅以关元穴;处於上焦的可以重灸膏肓穴,辅以中脘穴和关元穴。因为癌症属於积聚,就是由於气血不通造成的。所以,可以利用灸法的「通窜」原理进行治疗。用通窜来对治不通,是非常对机的方法。重灸一次就可以保全性命,要想完全治愈,必须灸两三次,每次需间隔三四个月,不可能一次完功。但所说的部位只是大略之说,不可拘泥,必须依照「脏腑学说」和「经脉学说」进行全面考虑,并应「循经取穴」。比如:喉癌,其部位虽属於上焦,但究其根源却在於肾寒阳虚,导致「虚火上炎」以及「水不生金」,在情绪上属於「抑郁」类型,从而导致喉癌,治疗时当以重灸关元穴和中脘穴为主,并辅以肺俞,每次5壮,每月两三次为宜。又如:乳腺癌,肿瘤处於足阳明胃经上,重灸中脘最为适宜,灸至500~700大壮以後,会感到有「气」在乳房内跳动,这就是被激发的阳气正在「攻击」肿瘤。患者在明白了患病的原因後,再经历一番「火」的洗礼,就会更加珍惜生命,就会在很大的程度上改掉不良习惯。
而且,在恢复患者机体活力的过程中,肿瘤的体积会暂时有所增加,但绝不至於扩散到其他脏腑。这是因为「来路」稍有疏通而「去路」尚且不通,大量的白细胞前来清除坏死的细胞,却一时不能携带而去,势必暂时增加肿瘤的体积,一旦正气的势力超过邪气的实力,「去路」得以疏通,则「病去如山倒」矣。由於其他脏腑的正气同时有所恢复,病邪也就不可能继续扩散。而患者对自己的病情最为担忧恐惧的时刻,往往就是出现转机的时刻。那些不使肿瘤扩大却又不能将肿瘤消除的治疗方法,一定是抑制或削弱人体正气和活力的方法,是非常不可取的。由於其他脏腑的正气相应不足,终究会引起扩散的。因为邪气强盛就必定会向其他脏腑传变,而正气虚弱的脏腑必定会遭受病邪的传变。这就是中医理论中「五行」相生、相克的原理。由於癌症患者的气脉瘀滞深重,必须灸至1,000壮以後才会发挥作用。
另外,癌症不会遗传,但有家族史的患者易患癌症,是因为「传染」了上辈的不良性情和生活习惯。如果医生兼通传统的心理疗法并擅长养生,能够使患者改正不良情绪和生活习惯,对治愈癌症是有极大帮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