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医•良药
云白
今年六月在游泳池染了一场重感冒。发作前已经好几天浑身酸痛,坚持不住去了医院,一查血象,箭头高高低低,没一个正常,医生说既有病毒又有细菌,是挺严重的混合感染,而且还没完全发作出来,病情还会持续加重,当时开了头孢。果然,下午开始发烧,就近去了学校医务所,医生看看我的情况,建议把药量加倍。照医嘱吃了药,晚上烧高起来,到了三十九,四十;第二天只好又跑医院。医生说头孢已经不管用了,换沙星,并且说,沙星压不住的话,只好住院用更高级的抗生素。回来吃了药,烧继续,一点没退的迹象,我几乎没发过四十度的高烧,更别说连烧三天。我妈先顶不住了,说,还是打电话给许医生,再麻烦他开几剂中药吧。
然后就打了电话给许医生。现在有微信视频,方便多了,说了病症,视频里看了舌苔,搭了脉,许医生说是夏季湿热积聚体内引发的高热,开出清热除湿的方子,吃了两剂,烧就开始退了,之后一天一看一改方子,吃过三天,烧就全退干净,浑身清凉。
许秀平是江西南昌著名中医师,出身世家,伯父许寿仁先生曾创办江西中医学校并任校长。我八岁在许秀平医生手里看小儿哮喘,十年,把哮喘彻底治好了;十八岁离开江西移居广东,二十多年,遇到疑难病症,总是要麻烦许医生。许医生熟悉我的体质,开出的药方多半非常灵验。上次看科技节目,说未来的医疗方式,就是上网看医生,说出症状,“电脑医生”就可开出药方;我和许医生之间,实际二十多年前就已经实现“远程看病”了。
对“上网看病”的未来医疗,我比较怀疑电脑医生下药的准确性。尽管有大统计数据作支持,但想要用药准确,还是需要医生对病人个体,对每次病情有比较周详透彻的了解,这也是中成药没有汤药有效的原因。中医看症,就算同一种病,也会根据男女,老幼,阴阳,虚实,寒暑,作出不同的调整。良医与庸医之间的差别,往往只在毫厘之间,增减一两味君药,或剂量多一钱少一钱,剂药就会效验如神。
现代生活远离自然,过于干净,又肥甘厚味,运动不足,多病的孩子大增。这些孩子和我小时候很相似,都掉进了“抗生素与病菌竞争”的陷阱。一生病,就上抗生素,然后下次生病更厉害,抗生素只好越用越高级,低级一点的压不住,往往简单一个感冒,就用到几千万单位的头孢、沙星——我小时候治疗哮喘,只用上二十万单位的青霉素药,两相一比,就知道三十年来,抗生素与病菌之间的“军备竞赛”升级了多少倍。
遇到朋友孩子生病,抗生素用到近于失效, 我常会建议他们去试试中医中药,但很多时候得到的回答,都是中药起效慢,找不到一个好中医。对此我也哑口无言。中医经验的特殊性,好的中医比好的西医更难训练出来,既要医生本身有悟性,又要有明师带领,还要累积十几二十年的临床经验,最好能熟悉病人体质,下药才能精准。幸运的是,这几点,在我和许医生之间都做到了;所以,我得了去医院都要用重药的感冒,许医生开几味简单的草药就能治好。
今年是许医生执业四十年纪念,我真诚希望许氏中医一代一代传承下去,将中医中药发扬光大,有更多患者受惠。
主帖获得的天涯分:0
楼主发言:1次 发图:0张 | 添加到话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