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刘小枫的《沉重的肉体》已读完,当合上书的最后一页时,我是郑重的,就像他所推崇的基斯洛夫斯基所认为的伦理原则一样:不可轻浮。
这个世界,不仅有美好的感情,而且这感情不可轻慢、猥琐。这也是他认为的,昆德拉和基斯洛夫斯基对两种自由伦理的性情差异。
昆德拉是迷人的,可基斯洛夫斯基是感人的,一个会让我们欢笑,一个会让我们深深的流泪。
所以你所偏执的,所迷恋的,都是生命的裂缝,需要时间针脚缝合,弥补,可也许,永远都无须深度窥探,那是神的存在,我们无须矫正。因为,谁也不能正义的审判谁。
宗教类书籍已被高阁,这个世界的事情,在另一个世界,找不到答案。
旧约中,神是善恶共处的,说心灵是美丽的,但那是意念中的天使。真实的是,我们每一天所面对的,都是在善恶交织的缝隙里自我个体的身影的哭泣或脆弱。
案件中的福居住在城市边缘的村庄,打工多年,辛苦劳作,本分为人,可当社会和妻子都背弃他之后,杀戮也就开始了。个头不高的他连杀三人,截肢,抛尸后,容貌安详。他说,我在行使正义,因为这些死去的,是道德有问题的,贪财虚荣,背叛感情???????????
解说员请来专家,解析这个常见的杀人案件,大谈一番聊天工具的不安全性,议论一番心理疏导性之后,字幕开始出现,这个世界又恢复了它原有的模样。
可福是流过泪的。被捕后,当说教,当心灵都被请来安抚他,召唤他时,他选择了沉默。到最后,母亲被请了出来,一切才开始还原,回忆,指认。他像一个孩子,委屈着,对着母亲哭了?????????
故事,离我们好远,远的就像我们离基斯洛夫斯基的距离。可又好近,近的就像,孩子摔跤了,需要母亲的怀抱一样真切。
也许,唯一的区别是,摔跤是被允许的,无论痛与不痛,可杀戮是不被允许的,哪怕你已被杀?????
谁能定义谁的合理,谁又能指责谁的罪恶。就如书中所说,所有个体偶在性的发生,才成就了不同的个体命运。在这样的命运行程中,或恶,或善,是被选择的,也是挣扎的,因为,生命本身就是一场悖论。
爱不是永恒不变,爱是碎片,是一个又一个生命热情在被悖论撕裂后依然的包容,忍耐,且永生不悔。
所以,当我们什么也不需要,就像神所说的贪婪会产生罪孽一样的寡欲时,也阻挡不了我们对抚慰,对陪伴,对现世的,身边的,有温暖的一切爱和拥抱,深深贪婪且眷恋。而后,或善,或恶。
这些,神给予不了,佛给予不了,谁能给予,也许,只有我们的那颗心才最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