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关心太子去意留 轻命皇宫博壮游
净饭王:好久不见,十分想念。儿子你怎么嫩离家出走呢,即使要走也得叫上我一起啊。
悉达多:没有最好,只有更好。老爸放心吧,我会做到最好。
净饭王:吃不好、喝不好的学别人出家干什么呀?
悉达多:我hold住,放心吧。
太子的离去让整个王宫乱成一团。净饭王惊呆了,这个事情如晴天霹雳,使得净饭王一时茫然失措,只能贴榜文寻找太子,正当净饭王以及众大臣束手无策时,只见随从阿三牵着白马步行回来,举城百姓上下见到此状都十分难过,纷纷前来询问太子私奔的消息。随从不知道这么多的人关心太子,心中更加难过,没有回答路边的提问,顿时完工也透着一股说不出的恐怖。
外臣们赶紧禀告国王和王后说只有随从回来了,二人闻此消息悲痛欲绝,婉转不起。摩诃波阇波提勉抑悲声,说:“我辛辛苦苦抚养太子长大成人,没有功劳也有苦劳吧,辛辛苦苦近二十年呢,可是,他却一声不说不告而别,舍我而去!现在也不知道他到了吃的怎么样,过的怎么样,现在连服侍他的随从也回来了,叫我怎么不担心他啊,我的儿啊。。。。也不知道情形如何,他真忍心做得出啊!这就好比是果树,开花结子,将要成熟,却一旦掉落;又像饥饿的人,刚巧遇上众多美味佳肴,将要食用它们时,却忽然翻倒。”
摩诃波阇波提哭一阵,诉说一阵;诉说一阵,又哭一阵,让大臣们都纷纷哭了起来。也引得在旁的太子妃耶输陀罗重又嚎啕大哭起来。耶输陀罗一边哭着,也一边诉说着:“我与太子,虽说没有爱情,但是一日夫妻百日恩,他又怎么舍我而去呢?以前就以为他是贪玩,出去玩几天就回来了,但是这次我有预感可能这一走将会终身不见啊。以前行住坐卧,从不远离。现在你却舍我而去,也不知道你去了什么地方。过去各位国王入山修道,也都带着妻子儿女,从不相弃;而你则为了修道,将我们一旦抛离!又世间百姓,倾盖相交,别后总能记着;而我们夫妻之情,恩爱之深,反不及世间寻常百姓相交之厚!”耶输陀罗一边哭诉着她的怨恨痛苦之情,一边将满腔怒火发泄在马夫车匿身上:“你怎么照顾太子的,为什么他出走你不阻拦?又为什么自己回来了?俗话说得好:情愿和聪明人作仇敌,也不和愚蠢之辈相亲厚。你有什么脸回来见我们?阿三心中的委屈无人述说,只是大哭起来,大家见此知道他也有不得已的苦衷也就没再为难他,说明原委让他离去。
净饭王道:天意如此,夫复何求?这都是天意啊,又为何生此痛苦呢?
大臣:虽然知道太子出家不可挽回,但是我还不忍就此抛弃太子不管,我们愿意去寻找太子。
大臣们遵命寻找太子来到苦竹林中。国师和大臣们和仙人们做了个说明:我是国王派来寻找太子悉达多的王宫大臣们,听说他来过这个地方,清仙人们指点一二。跋伽仙苦行林中的仙人们听到国师们道出来意,一下子明白了前些日贸然而来的那位年青人正是这位太子,于是,他们对国师说:“我们前些日确实在这里见到过一位年青人,五官端正,相貌齐整,他来到这林子里,和我们一起讨论了许多问题,住了一个晚上,第二天就离开了这里,没有料到他就是国王的太子。他因为鄙薄我们的修行方法,因此到别的的地方寻访更高的道去了。他是往北边走的,准备到著名的有道仙人阿罗逻、迦兰那里去。”
大臣们加快脚步,走到半路就看到太子的身影。太子累了坐在一棵苹果树下等待苹果砸他脑袋的同事,思考着力学的大问题。大臣们可高兴坏了当即下马,不顾形象的狂奔到太子面前,一边气喘一边说:太子我们可找到你了。你知道我们出来找你多不容易吗?太子沉默不语,大家看太子正在思考也就没做打扰。
太子看看大臣们累的那个熊样,表示同情地向他们点了点头。大臣们纷纷给太子跪拜希望太子能回心转意,并且告诉他国王和他的亲人们是多么的想他,大家都盼着太子能早点回去呢。太子出来以久,对人生可谓有点想法,如果再回去终究像以前一样不免老死,还不如出来自己过得轰轰烈烈来的好。悉达多开始了第一次大彻大悟:人们拼命渴望得到的财富、爱人、地位等,在历尽艰辛、刚刚拥有时,会觉得幸福万分,但慢慢地,这种幸福就不断缩水,用经济学的话来说,这叫“边际效益递减”。而修行人所追求的通达万法本性,则与此截然相反。一旦证悟,所获得的,会比预期更多、更令人惊喜,并且这种感觉经久不衰、历久弥新。我要继续修炼,你们回去告诉父亲母亲说我很好,只是出来磨练一下自己,如果再回皇宫,虽然能得到短暂的快乐但是终究不会有什么好的结果。世上的人都在痛苦的边缘,我要去找一套更好的哲学让大家早登哲学的急了世界。
大臣道:太子讲的确实有道理。有因必有果,只是我们有的人看不到来世的果,但是我也听说修行不一定要去别处,心中有行,处处皆可修。太子回宫修炼不好吗?凭着太子的聪明才智一样可以找到解脱的答案的。太子你就和我们回宫吧。你不得不佩服做大臣们拍马屁的功夫。太子回答说:你这么说我也无话可说,我不是为了解脱才来此的,我是因为看到有生老病死,再说人生这么短暂老呆在皇宫,能活得很精彩吗?我既然出来了就不能半途而废,请你们回去把,将我的话告诉我的家人。
太子说完话,树上的苹果酒掉光了,可能树听了这话也解脱了。大臣们不禁都留下了眼泪,一方面担心太子的安危,一方面又无法让太子回心转意怎么回去禀告父王呢?大臣们相互商量着既然太子不愿意回,我们先留下五个人再司机劝太子,剩下的人回王宫禀告国王。话一说完,国师、大臣们一眼就注意到身旁的憍陈如等五人,觉得他们最适合留下来,于是,就对他们说:“你们都愿意留下来吗?”这五个人都异口同声地回答说:“好,遵命。我们将注意太子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然后伺机劝说,并适时回来向你们禀报。”这五人当即向国师和大臣们辞别,追赶太子去了。国师和大臣们就原地驻扎,等候憍陈如等人的消息。这五个人都是释迦摩尼族的骄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