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有些孩子稍微一活动就大汗淋漓,并且有些伴有扁桃体发炎的情况,让宝妈们担心坏了。可是去医院输液以后,有时候宝宝扁桃体依旧反复发炎,这是什么情况呢?要知道宝宝的多汗和扁桃体炎大多时候是跟积食有关,如果没有及时推拿消食导滞,清热泻火,宝宝病情依旧会反复出现,甚至更加严重。
为什么说宝宝的多汗跟积食有关呢?其实宝宝的出汗异常的病理跟大人是有所不同。成年人出汗异常大多是因为肾气不足导致的盗汗,而宝宝是纯阳之体,新陈代谢比较旺盛,当半夜出汗明显,就是由肠胃炽热造成的,导致脾胃不好,引起孩子积食。其中最明显的表现,扁桃体经常肿大,而且手脚心很烫。
现代医学检验多汗的孩子往往是血钙偏低,所以有些家长不管三七二十一,直接给孩子补各种钙片。其实这是很偏面的思维方式,认为吃什么补什么就行,却没有考虑到孩子是否脾胃出了问题,产生了积食,如果再吃不易消化的钙片,往往只是会加重疾病。因此我们可以通过小儿推拿和饮食养护的办法,增强宝宝脾胃的运化功能。
推拿手法:
(一)清大肠经、下推七节骨,通腑泻火并引邪外出
(3分钟)
从食指末端起始(商阳),沿食指桡侧缘(二间、三间)。
(二)揉板门(3-5分钟)
板门重按有酸麻感,为胃全息反应点。严重的积食也可用指甲掐,揉3掐1。
(三)顺运内八卦(3-5分钟)(张汉臣流派认为应该逆运八卦)
内八卦穴,是小儿推拿中的临床常用穴位之一,具有宽胸利膈、理气化痰、行滞消食的作用。主要用于痰结喘咳、乳食内伤、腹胀、胀闷、呕吐等症。
(四)清补脾,消积散热3分钟
(五)退六腑 清热通腑(5分钟)
位于腰骶正中,命门至尾骨端一线。向上推温阳止泻,并治脱肛;向下推治便秘等症。
(六)摩腹(5分钟)
饭后将手搓热,放于上腹部,按顺时针方向环转推摩,自上而下,自左而右,可连续二三十次。此法可促进胃肠消化功能,有利于腹腔血液循环,还能治疗一些疾病。只要持之以恒,对脾的运动化功能有益。
每当饱食之后,以手按摩腹部,也是古代养生家们的一种养护脾胃的常用方法
(七)揉足三里(5分钟)
足三里是胃经上的一个主要穴位,常按揉有健脾胃、促消化的作用。
主帖获得的天涯分:0
楼主发言:1次 发图:0张 | 添加到话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