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一个深圳的车手来我们这儿旅游,晚上一起吃宵夜畅聊汽车,他驾驶本田EG刚在珠海获得了圈速王的冠军,彬哥是个本田迷,交流了不少驾驶心得,很是受益。所以让我有兴趣扒一扒那些日系名机,过去我也怀疑,近几年欧美开始发展高性能车,是不是这些日系车已经没落,转念一想也并非如此,日本人近乎变态地把一些东西已经做到了物理的极限,科技再发达,新技术再发展,短期内也是难以超越的。再想想如今仍活跃在国内赛场上的三菱、本田、斯巴鲁,更是印证了这一点。
靠记忆纯手工编写,不免有疏漏和错误,欢迎细心的同学指正。反日的朋友也别污染环境,上个帖子已经说清楚,我不在任何车系阵营,我同样爱宝马M-POWER,近几年最希望拥有一台E60 M5,后边有时间再开一贴。
先来个重量级的,代号RB26,这个就是神车GT-R的心脏。诞生于1990年,2.6升双涡轮发动机,和现在宝马的N54,N55一样,直六布局。 采用双顶置凸轮轴,六喉直喷(6个独立节气门)系统,直6的布局先天就有平稳和线性的输出,再加上强度极高的铸铁缸体,为后来的改装预留了极大的空间,在原厂中缸未经强化的情况下,就能上1000匹马力,早都见怪不怪了。当时大家都知道,日本有个君子协定,各厂生产的原厂车不能超过280匹马力上限,但是如何圈的住这个野兽,出厂说是280匹,随便用EVC调一下涡轮压力,就能接近400匹,就和捅破一层窗户纸那么简单。
再来缅怀一下GT-R,无奈这款车从来没有引进过,小贸车都没有,广东地区倒是能找到一些右舵的ZS车。当年这款车的诞生是为了参加A组赛事,目标直指保时捷959。一战成名是在1990年的澳门东望洋的格兰披治大赛(没错吧?)挑战宝马M3,当时的M3,在欧洲称为房车方程式级别的DTM赛事中风头正盛,赛车的素质不用说了,加上也是格兰披治冠军的常客,车手更是欧洲的顶尖车手。而GT-R只属于A组,一些改装没有完全赛车化,还保留了一些街车规格。比赛结束,GTR足足领先10秒钟,这让当时的欧洲人都傻眼了,没想到一部其貌不扬没有流线型跑车样子的街车,竟然这么疯狂。此后,GTR就征战欧洲勒芒等各钟赛事,获奖无数。因为这台车太逆天,让欧洲列强很没脾气,同样是东望洋,国际汽联要求GT-R必须负重100KG参赛,后来因为避震吃不消,没拿到好名次。自此回日本继续征战各种高组别赛事,比如JGTC,还有什么日本的耐力赛记不清了,直到更强大的GT-R35出现,才逐渐淡出赛场。
要抒发爱国情操的请前往国观,如再有捣乱的,一律严惩/皮蛋
欢迎关注天涯汽车微信公众号,搜索autotianya或者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汇聚天涯汽车论坛精彩问答,为车主和准车主提供有趣好玩互动的车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