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故事与人类命运共通感
新时期以来的中国小说,注重现实感和表现人道主义精神只是共和国精神的一个面向,还有另一面是这些小说、故事的民族性特征和人类性情怀。中国当代小说普遍还没能进入世界视野,但其实它们都具备世界性特征,所表现的人性情感和精神思想是能够与很多民族读者形成共鸣的。
2012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莫言,其小说所讲述的中国故事,就有效地接通了全世界读者的心灵。莫言在瑞典学院发表获奖演说,演讲题目即为“讲故事的人”,演说结尾他说:“因为讲故事我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我获奖后发生了很多精彩的故事,这些故事,让我坚信真理和正义是存在的。”讲述故事,在故事中表达作家的真理追求和正义感。莫言因着会讲故事获奖,更因为他的小说故事表现出杰出的正义感和真理追求而获奖。正义和真理,这是世界性的现实需求,也是人类性的情感希望。具体而言,莫言的《透明的红萝卜》用魔幻的笔法写出一个孤儿的情感世界,这里面的情愫令人动容。《红高粱家族》中,余占鳌和“我奶奶”之间的情感是惊天动地的,他们之间的故事传达着人间情感的世俗真理。余占鳌等民间英雄的抗日故事也摆脱了传统的政治宣传色彩,他们从人性、从良知这些正义感出发的反抗,最自然地打通着不同民族读者的心灵。《丰乳肥臀》用一个家庭的历史命运寓示了整个20世纪中国的苦难,母亲可类比于中华大地,母亲的故事就是我们民族的故事。莫言在其中灌输着一种母亲之为母亲的最原始又最令人震撼的伟大:她不是任何意识形态意义上的英雄,她只是作为一个生存于天地间的母亲如何忍辱负重地完成生育后代的历史重任。母亲的遭遇可以感动和震惊每一个读者,她的故事既是个人的、家庭的,也是民族的、人类的。还如《酒国》《生死疲劳》《蛙》等等,故事都有着特别的寓意,每个人物的命运都包孕着无数历史和现实。莫言的创作,真正是贴着人物写的典范之作。形象丰满的人物,蕴含在他们身上的人心状况和人性力量,是对各种历史灾难和现实罪恶的深层次批判。追求正义,反思灾难,批判罪恶,这是近现代以来全世界几乎所有伟大小说所共通的思想品质。
莫言之外,还有余华、铁凝、张洁、贾平凹、阎连科、苏童、格非、毕飞宇、王安忆、迟子建、张炜、叶兆言、徐则臣等众多作家,都在讲述着各种各样的中国故事。余华《活着》《许三观卖血记》《在细雨中呼喊》《兄弟》等中、长篇小说,至今备受读者喜爱。比如《活着》中的福贵形象,在各种自然的、人为的、偶然的、必然的灾难折磨之下,一切都被剥夺,只剩下一头黄牛作伴,这里面的悲凉和沉痛,连通着全世界读者的悲悯之心。铁凝《玫瑰门》《大浴女》等,司漪纹和尹小跳的生命故事都阐述着中国女性在各种特殊环境下的人性选择和灵魂异化。张洁《无字》等小说写出几代女性的命运遭际,并以女性的视角讲述着二十世纪的中国历史。还有王安忆的《长恨歌》《天香》等作品,用女性的生命故事写出一个城市的历史命运。这些女性作家以女性视角所讲述的故事,往往更直接地意味着人性的声音。她们笔下的中国故事,以更细致的叙述呈现出更感人的情感,触动着整个世界的情感软肋。苏童、格非、毕飞宇讲述的江南故事,也从很多层面阐述着中国人的日常欲望和人情之思。《河岸》写一对卑微的父子,他们所维系的生活希望,在历史进程中逐渐遗落。这对父子的生命故事,演绎出历史变迁过程中人的价值标准的变化,这种情感具有着人类共通性。毕飞宇《玉米》《青衣》《平原》《推拿》等小说,塑造一批极具感染力的人物形象,筱燕秋、玉米、端方等,他们身上所承载的,是特定历史的伤痕,更是人性欲望的自我折磨。但不管是历史还是人性,都通过最终苍凉的结局和悲悯的情感,打动着我们还能读故事的心。还如贾平凹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出版的一系列长篇小说,《废都》《秦腔》《古炉》《带灯》《老生》《极花》等,以不同题材、不同风格讲述着中华大地上各色人等的悲欢离合故事。1993年出版的《废都》,获得过1997年的法国的费米娜文学奖,这部带着预言性质的都市小说,写出了商业时代、精神溃败背景下知识分子的虚无与放纵。《秦腔》等则把故事焦点转回陕西乡村,呈现地方、民间人情风俗的变化,写出整个乡土世界遭遇历史转型时所导致的各方面的破败与沦落,这些故事是乡土的挽歌,引人感慨中国城市化进程中传统事物的消逝。
中国故事当然不止于以上作家们提供的历史和现实题材故事,也表现在很多类型叙事特征明显的经典畅销小说中,像麦家、刘慈欣等作家,他们讲述故事的方式是带着类型化特征的,但故事本身却并不通俗,也展示出难得的人性考量,故事本身也具有清晰的民族特征。麦家的《暗算》《解密》《风声》等,都是典型的中国故事。那些神秘的天才人物,比如容金珍,其人生那么璀璨,又那么悲惨。这些天才人物的遭遇,既是个人化的,同时,国家、时代感也特别强。个人命运与国家命运、以及与历史时代之间的关系,在这些天赋异禀的人物身上,得到了最直接的呈现。另外,好奇于天才人物的命运,这几乎是全世界读者的共通心理。麦家的小说能够走向全世界,这一现实数据也证明着麦家小说所具有的阅读魅力。刘慈欣《三体》被归入科幻小说,这个故事也有着清晰的中国特征,但其所关注的,却是世界性的、人类性的命运共同体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