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炁子ZEPES系统化管理】案例No.3:论“视觉中国”的倒掉:一张图如何看清“视觉中国”的畸变过程
4月12日,央视晚间新闻评论指出:严惩“视觉中国”,切掉知识产权市场毒瘤。
评论说:
一个宇宙黑洞引出了一个行业黑洞。“视觉中国”以“能奈我何”的嘴脸,把法务做成销售,一头侵犯原创者的合法权益,一头又对使用者进行“维权敲诈”。既苦了原创者,也苦了使用者,所以才有了网上那句“苦视觉中国久矣”。这种恶劣的勾当屡屡得逞,严重破坏市场秩序,更向公众展示了版权交易中一颗吸血的毒瘤,严惩“视觉中国”很有必要,严防下一个“视觉中国”更有必要。健康良性的版权市场必然是激励原创者创作热情的市场,必然是不给“视觉中国”们任何生存机会的市场。

然而,“视觉中国”的前身Photocome、Photocome的创始人柴继军,本为维护原创“屠龙少年”。
当年,年轻的柴继军是《中国青年报》的摄影记者和图片编辑,还有着对事业追求的纯真。身兼新闻图片提供者、使用者的双重角色,使他敏锐地感知到中国摄影图片市场的一片“蓝海”:一方面是摄影师们大量尘封闲置的新闻摄影作品,一方面是嗷嗷待哺的需求市场。当时,中国获准发布和经营新闻图片的官方机构,只有新华通讯社一家。
于是,他就构想把市场供需连结起来:摄影师可以将自己创作的图片上传到网站平台,客户付费之后,可以获得授权下载,同时这些摄影师与平台分成。
这个初心,非常美好,既满足了供需双方,又保护了作者原创;这个构想,也是互联网公司最基本的“中间商赚差价”C2C商业模式。
2000年5月,Photocome上线。很快,半年之内就有1000多位摄影师与之签约。
但是,经营艰难。Photocome辗转腾挪,终于找到了转亏为盈的密径:第一步,将自家的图片悄悄四处散播;第二步,等各个中小公司下载使用,自投罗网;第三步,选择“适宰”的 “侵权”公司,予以维权勒索。
曾经的“屠龙少年”,终于变成了恶龙之身。“视觉中国”开始“苦”天下了。
对利润的贪婪,让“视觉中国”们籍“维权式营销”牟利,甚至连国旗国徽照片都敢标价出售,浑然忘记了初心,“通吃”供需双方。30万“视觉中国”的签约摄影师,一件作品分成只有2.75元,而且没有底薪。
吸血“毒瘤”不断增生,终因黑洞照片事件,引发全民公愤。
从炁子系统化管理的视角,我们可以清晰地以一张图,看清“视觉中国”如何从保护原创的“屠龙少年”变身为吸血“毒瘤”的。
系统化管理,是从系统观出发,视组织(企业)、项目乃至人生为一个有机的生态系统,运用一套从宏观到微观的关联图示工具、相应的量化指标体系,从宏观到微观科学理性地识别、分析相关系统要素及其相互关系和内在问题。
其最基本的管理工具,是一张反映组织(企业)价值创造流程的系统图。就这一张图,就可以看清“视觉中国”的畸变过程。
正常情况下,“视觉中国”的价值创造流程应该是这样的:

然而,今天事发时的“视觉中国”的价值创造流程,却已畸变成这样:

作为一家上市公司,“视觉中国”要对股东利益提供最大化的利益回报,这是天经地义的,但是,公司的股东和经营团队也要十分清楚,对股东的利益回报,归根到底,是取决于公司对社会创造的价值、取决于以满足顾客需求为导向、同时满足各利益相关方的需求的情况。相关更多的资料,可参见ISO9004:2018,这里不展开。
“视觉中国”畸变后的价值创造流程,将“满足顾客需求”抛之脑后,放弃了正常的价值创造流程,而是重建了以利用司法漏洞为核心、反噬顾客的利润创造流程,并因为屡屡得逞,而妄以为无人“能奈我何”,直至触怒几乎所有利益相关方。
有一篇微小说,题为《初心》。内容是这样的:
“邻居老陈养的信鸽长途跋涉累死了,老陈悲伤不已,他不想土葬,他说想给它火葬,把骨灰撒回大海,让它回到母亲的怀抱。谁知道那玩意儿越烤越香,后来他就买了两瓶啤酒……很多事情,走着走着,就忘了初心。”
“视觉中国”利令智昏,忘了初心,今天才自食其果。所有的组织、特别是企业经营者,可从“视觉中国”吸取的教训是:
任何时候必须铭记“以顾客为中心”这个核心、不能反噬顾客;
任何时候都必须摆正义利观、不能与社会公义为敌;
为此,任何时候都必须高高挂起价值创造系统图。
否则,阴极生阳,逆久必走向反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