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觅岭南水乡——小洲村
图文/茉莉
寻觅水乡风情
从书本上接触到《珠江竹枝词》,其中的“岸上不如船上乐,青山绿水是儿家”,能背诵得朗朗上口,由此可知,广州一向是与水有密不可分的亲缘的。名汇大厦挂着的老照片中,有一幅是河南岛的图片,就是如今的整个海珠区,至清末还是水上人家聚居之地,船只与江水互相交融成岭南水乡的绮丽风情。但是我日日面对的广州却是高楼耸立的大都市,只能从图片文字加上想象方能虚构出那样的水乡画面。
第一次听说小洲村的名字是在电台节目里,小洲村被政府定为最具有岭南水乡特色的古村寨。村领导以一种很自豪的口气诉说着小洲村的点滴,印象最深的是他说村里有一间99道门的祠堂,我当时就忍不住惊叹,那将是如何的壮观。
晴朗的周末,抱着寻觅岭南水乡的心愿,从电子地图上查获小洲村的大概位置。在海珠区兜兜转转,数次停车向行人问路,颇有点“踏破铁鞋无觅处”之感。当失望的心情一点点地涌现时,小洲村的路牌突然地出现,令人心情为之一震。随之扑面而来的是田野泥土的清香,鲜红的圣女果在树梢亭立,累累的杨桃挂满枝头,数不清的绿油油的果树,奶牛在棚架下吃草……
经小桥进入小洲村,在村民耐心的指点下,开始了探访小洲村之行。
犹豫地挪动着脚步,鞋子与麻石碰撞发出的声音很悦耳,跟鞋子与水泥和大理石地面撞击的响声大不相同,显得沉闷悠长,我想着,要是有一双木屐就好了,可以敲出一段动听的“雨打芭蕉”来。
狭窄的麻石巷,流着浑水的河道,穿戴时髦的村民,被弃置的小船,隐约的狗叫声,打破宁静的摩托车,崭新的现代楼房,堆放整齐的木柴,流淌着时尚的发廊,商品丰富的士多,残破古旧的门环门窗……在这被封为最具岭南水乡特色的村子里,充满矛盾的事物被历史不经意地揉合在一起。
古朴民风犹存
我们沿着贯村而过的狭窄迂回河道行走。小洲村是由海水冲积而形成的,所以村内水道纵横。有河就得有桥,小洲村的桥有几十座,都比较残旧和简陋。有些甚至于只是两条长长的麻石砖拼接成的。
有座桥比较特别,有矮矮的石护栏,是有200多年历史的翰墨桥。村里还有“一”棵奇树,是龙眼树与榕树的共生树,村民们把这相生相依合二为一的奇树称之为“姻缘树”。据说村民迎亲时必须得先在奇树下绕一圈,再过翰墨桥,这样就能大吉大利,百年好合。
村里的公园叫瀛苑,种有各种各样的岭南常见的花木,木棉树、榕树、紫荆花、观音竹等。因为是周末,一派热闹的气氛与广州别的公园无异。小孩子有的在空地上打球,有的在榕树下玩耍,榕树粗壮的枝条成了他们的滑梯和跷跷板;一群人围着下棋,落子有声;老人们坐在凉亭下,惬意闲聊。古榕树的突出在地面的树根盘旋蜿蜒,象是件鬼斧神工的艺术品,枝干横卧河岸,纹理柔和,细碎苍翠的叶子迎风招展。
有99扇门的祠堂没能找到。在公园旁边的有座已经荒废了的祠堂,让人能窥见其魅力的一角。当脚步一接触祠堂的麻石板时,从心里油然生出虔诚来,祠堂高高的柱梁,建筑的气派,对人造成无形的心理暗示,以一种朝圣或是准备奉献的心情面对里面的事物。
我们只能想象着祠堂曾经在村民的心里是如何的重要,他们在重大的节日或活动的时候聚集在祠堂里,或祭祠神明祖先,或商议村中事务,或举行红白喜事……
祠堂里面是空空的,墙壁或许写满了光阴的故事。祠堂高跷的屋檐,可以想象当年的雄伟俊俏的风采。
村里仍然保留有一些古朴的民风,每年龙舟邀请赛他们会组成叫作“瀛洲飞龙”的船队参赛。在部分还在使用的祠堂和庙里,香火还不断地袅袅飘渺。村民们都以友善的目光看着来采风的我们,拍摄顺利进行。我也对着他们笑,询问关于村里的事情,感觉象是对着故乡的久违的亲人。
古文明的痕迹
在古老故事里,女红是女子的必修课程。可惜在我们身上已经荡然无存了,渐渐习惯于购买现成的商品。
小洲村有众多的手工作坊店,被称之为刺绣工艺的技术还保留着。
中年妇女们坐在河边,心平气和地在雪白的薄如蝉翼的真丝上,用珠子珠片订成一幅美妙的图画。我与她们聊了几句,她们的口吻始终是从容淡定的,手指挥着绣花针,在布上有规律地穿梭,飞舞之间仿佛描绘出一道彩虹。
村里最奇特的建筑是蚝壳屋。蚝壳屋是建筑材料主要是蚝壳,是从沙堤里就地取材的,以两两并排的组合方式,再拌上黄泥而砌成的房屋,是岭南曾经“苍海桑田”的见证物。据说以前有一百多间。蚝壳屋至少已有五六百年的历史,可以证明小洲村所处的地方以前是一片汪洋。
蚝壳屋隐藏在众多新旧房屋中间。在热心村民梁伯的带领下,我们才得于找到。我不解地问他:“这么别致的房子为什么没能得到很好的修葺呢?”他略带遗憾地说:“房子是私人的,他们要拆除来建大屋也没人能反对。”
我们眼前的蚝壳屋是唯一幸存的一间。经长年累月的风雨侵蚀,蚝壳全部外露,坑坑洼洼的,但是整座房屋给人非常特别的震憾的感觉,能从中体味到古村民的智慧。他们住在这样的天然的冬暖夏凉的房屋里,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农耕或渔民生活。这一切似乎象这岌岌可危的最后的蚝壳屋一样只能变为记忆了。
依稀梦里水乡
小洲村的面积很大,河道环绕,巷巷相连,条形青石板铺路,古树木郁郁葱葱,河道里停泊着小木船,河水经年累月地拍打着的古码头。比起其它著名的旅游景点,小洲村显得过于缄默,这是一份清高还是洒脱呢?我想,到此一游的人心里自有定论。
本应是小桥流水、青砖青瓦的淡雅画卷,却加入了新式艳丽楼房这一不甚协调的元素,令到象我这样的猎奇者非常失望。我们希望看到的更多是古旧的建筑,有岭南特色的人文,但是对于村民来说,他们得进步,他们的生活没有可能象那些古建筑古文明一样供在那里任由我们去观赏。至于一种古文明古文化它应该怎么生存和发展却是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
临离开之前,在一片宽阔的河里发现了个养鸭场,水面泛起的涟漪,就象是小洲
村留给我的感受一样,久久地荡漾着,仿佛让我回到了依稀梦里的水乡。
小贴士
小洲村适合在任何季节来旅游,四季不同的秀丽风景,空气清新,村民和蔼。各种各样的果林,常年岭南佳果飘香,出产的石峡龙眼远近闻名。
在村子旁边兴建的瀛洲生态公园,接待中外游客到此捕捉大自然的精灵,享受农家乐。
如果开车的话从广州市区经工业大工业道转入广州大道,横穿新滘南路就可按路牌指示到达。
这里是25、86、252公共汽车的总站。
(中文版初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