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根廷0:4德国
一个赛前没有人想得到的比分
一场惨败,一场血淋淋的屠杀
无比的郁闷,当比分变成0:3的时候,我关掉了电视,当我鼓足勇气上网欲浏览这场比赛的的评论时,才发现比分是0:4。实在是无语,彻底崩了,三个球和四个球是一样的,只能这样想了。在离这场比赛结束整整24小时后,我才渐渐平静,思考这场比赛的过程,为什么会是这个结果,或许从一开始就注定要这将会是一场悲剧。
看看阿根廷的名单吧:
一流的前锋
二流的中场
三流的门将
四流的后卫
不入流的教练
这样的配备就注定了阿根廷不会走的很远,只是一开始不愿意想这样的结果罢了。
德国人给阿根廷好好上了一堂足球理论课,好的战术可以让场上的球员发挥1+1>2的效果,在这场比赛中,战术赢了技术,勒夫完胜马拉多纳,可以说在这场比赛当中体现的战术水准,德国领先阿根廷二十年以上,德国人运用的是现代化的战术理论武器,而马拉多纳和阿根廷还仅仅停留在二十四年前的1986!本场比赛对决就像当年的义和团对抗八国联军,注定会是惨烈的历史!德国人进可攻退可守,踢得是真正的现代化全攻全守足球,而阿根廷除了相信个人能力外,别无他处。
回到比赛过程,看看究竟哪些环节出了问题。首先是右后卫奥塔门迪被打爆了。试想如果萨队在,会是这个结果吗。国米三冠王的阿根廷四主力一个都不在!一个讽刺,难道阿根廷真的强大到这个地步吗!萨莫埃尔应该出场,看看德米凯利斯狼狈的样子,为什么不上萨莫埃尔,这时候小伤算得了什么,养兵千日,用兵一时,难道马拉多纳想到了决赛再让萨莫埃尔上么。米利托已经证明他是个打硬仗的汉子,何必让伊瓜因在前场不停地浪费机会,米利托的高效看不见么。坎比亚索连国家队的门在哪里都看不到,真是悲哀,本来阿根廷就没几个优秀的防守球员,何必自废武器呢!说是为了更衣室的团结,可是他们都是阿根廷人,都是多少年的职业球员,为了国家的利益,个人恩怨早抛到大西洋里去了,为什么不给他们一个机会呢。看看欧冠决赛,这四个阿根廷人面对德国的球队,发挥相当出色,当德国人看到阿根廷的出场名单时不禁偷笑,这四个人一个都不在啊!感谢上帝。
在前场,特维斯是主力,可是特维斯的特点更应该打替补,太个人主义了,适合当第六人,难道就因为他在阿根廷国内人气高就要打主力么,不应该!既然阿根廷决定要围绕梅西打造球队,特维斯的位置就应该让给阿奎罗,特维斯和梅西配合不到一块,阿奎罗可以!伊瓜因不用说了,位置早该让给米利托了,虽然伊瓜因也进了几个球,但是看看他在对韩国时进的几个球,不进球比进球都难吧。迪玛利亚的位置让给坎比亚索好了,这样阵容才会平衡,否则看了就感觉头重脚轻的。无数的比赛结果证明只有攻守平衡的球队才会走得更远。迪玛利亚真是失望,感觉他一点都没进步,相对两年的奥运会,或许增加的只是名气了,不知道皇马怎么看上他的,相当的平庸。坎比亚索进可插上进攻,退可与马斯切拉诺组成双后腰,加强中场硬度,就不会打起来中场老是失势,感觉中场太软了,挺不住。梅西证明了他不是马拉多纳那种类型的球员,但马拉多纳非要把梅西当成自己了。然而不可否认,梅西依然是当今足坛数一数二的人物,错不在他,错在教练组。马拉多纳不是说贝隆就是阿根廷的哈维吗,他都知道梅西需要哈维式的人物,为什么阵容中不配备一个这样的人物呢,就算没有,马拉多纳不是说贝隆是,可是对阵德国,贝隆一分钟都没上,预选赛和热身赛贝隆都是核心球员,可是到了世界杯上,贝隆说没了就没了,太怪了!
而在后防线上,萨内蒂替换奥塔门迪,萨莫埃尔替换德米凯利斯,这样颇多尔斯基和克洛泽估计没什么机会,可是这些都是如果。不知道马大帅为什么非要让迪玛利亚和奥塔门迪打主力呢,难道他有私下交易,让他们借助世界杯提高身价?可是适得其反!但愿这只是我的个人一厢猜想罢了。
耳边响起那首熟悉的歌——阿根廷,请别为我哭泣。不,阿根廷,今天我不会为你哭泣,2002年世界杯我为你你哭泣,那是遗憾。而今天,输的无话可说,我不再为你哭泣,我为你纠结。
在此赞一下勒夫和他的德国队,南非世界杯因你们而精彩。勒夫是个伟大的工程师,帅的有文化,把德国队组装成一辆外观时尚性能优越的奔驰车,希望这辆好车继续前进,永不停止。
无脸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