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我来盘点一下从我看球以来历届大赛,最终捧杯的球队,华丽和实用,在他们一路征战的过程中,各自有着怎样的体现。
我的足球启蒙,始于94年世界杯,当时自然看不懂什么,但他们的队长邓加,就是铁血的代表。一支球队的队长,自然多多少少代表了几分球队的气质。96年的德国,不用多说,团队和实用就是这个国家和民族的标签。98年的法国,攻城乏力,一路前行,靠着就是固若金汤的防守。
到了2000年,我开始逐渐能看明白一些东西,这年的齐达内天神下凡,但法国的防守,仍是一如既往的让人放心。
02年的巴西,斯科拉里因材施教,充分利用了边路双卡攻防通吃的特点和前场3R超强的进攻能力,量身定做了三中卫加双后腰的防守体系,彻底解决了巴西防守不稳的问题,4场淘汰赛仅丢2球。正是解决了后顾之忧,前场攻击球员才能更加心无旁骛的投入进攻。
04年的希腊,靠的更是令人恐怖的团队防守铸就的金刚不坏之身,3场淘汰赛实用至极的1比0主义创造神话。关于这支大家相对比较陌生希腊,我在以前的金庸足球有过描写,这里直接引用过来。
04年,对于希腊来说确实是神奇的一年,在这个充满古代神话的国度,让人惊奇的一幕幕接连上演。
先是莫里尼奥率领的波尔图让所有专家大跌眼镜的捧起了欧冠奖杯,随后他们又在本土举行的奥运会上在男子双人3米板决赛中最后一轮上演不可思议的逆转,一路领先的中国队王克楠出现让人难以置信的失误获得0分,分处2,3位的选手也接连出现失误,就这样让根本不可能夺冠的希腊组合站到了冠军领奖台上。
当然,在这个地方还上演了美国天才射手希蒙斯巨大领先优势下的最后一枪脱靶,其后遗症甚至在四年后的北京奥运会显现。而最神奇的,则当数发生在这中间的6月份雷哈格尔率领的我们赵丽容老师所说的一帮“都是斯字辈”的球员问鼎德劳内杯。
这份神奇,相比前面提到的两个显得更加的实质名归。不可否认成王败寇,但倘若不是裁判的误判(斯科尔斯的进球没有越位),在老特拉福德,即便波尔图补时阶段打入那个进球最多也只是把比赛拖入加时,而在进入八强后,皇马、米兰、阿森纳三支最有希望夺冠的球队又偏偏被其他球队所淘汰。
至于奥运会希腊人获得的那枚跳水金牌,则完全是上天的眷顾,谁都清楚最后一轮前三名都出现严重失误的概率会有多低。唯有希腊国家队的成功,完完全全是他们依靠自己的实力笑到了最后。
或许会有些球迷拿他们小组赛只不过凭借进球数优势挤掉西班牙出现来说他们能进入八强是运气好,事实上完全不是这样的。当小组赛前两轮他们对葡萄牙西班牙一胜一平,最后一场面对率先出局的俄罗斯的时候,广大球迷希望看到的两牙同时出现实际上只剩下了理论的可能。
而当俄罗斯开场不就便攻入希腊两球那时候,人们确实看到了理论变成现实的可能:只要俄罗斯以两球(或以上)击败希腊,而葡萄牙以一球(或以上,跟前面提到的以上个数类推)击败西班牙的话,西班牙就将凭借净胜球的优势压倒希腊和葡萄牙携手晋级――而最后葡萄牙确实是1比0击败了西班牙。
但在上半场结束前,希腊攻入了一个进球,这个时候无异于宣判了两牙必有一个出局。
因为只要他们守住这个比分(对于防守本来就稳固对手又是出线无望的俄罗斯的他们来说实在算不上啥问题,开场丢的两球不过是大意而已),两牙同时出现的条件变成了葡萄牙必须以4比3以上赢1球的比分战胜西班牙才能淘汰调希腊,你认为这可能吗?
(葡萄牙只有获胜才能出现,而在他们获胜的条件下,只有只赢1球西班牙才能在净胜球上和希腊持平,在持平的情况下比进球数,希腊已经有了4个进球,而西班牙只有两个,他们需要再打进3球,如果是2个的话,对不起,当时的晋级规则是积分,胜负关系,净胜球,进球数都相同的话比预算赛成绩,而希腊正是在预选赛时力压西班牙获得小组第一直接出现。)
所以希腊的小组出现看似惊险,实则有惊无险。希腊对俄罗斯的输球,是那届比赛他们唯一的输球,居然只输给了提前小组出局的队伍,这是不是很奇怪的?
可以分析一下原因,因为希腊本身就是一支建立在防守为基础的球队上,所以比赛基本上会以防守为主,偏偏面对俄罗斯的比赛他们没必要再进行什么防守了,因为对手早就出现无望了,或许他们想在比赛中演练多些进攻套路,没想到居然一不小心被对手攻入两球。
这时他们确实有点担心了,需要一个进球来稳定住局势,可偏偏他们的进攻能力又有限――注意,有限跟不行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所以在所幸攻入一球之后,局势又稳定下来了,他们也就立刻又回到自己熟悉的状态,继续稳固好防守,这个1比2的比分已经足够让他们出现了。
当然,还有一种“邪恶”又有趣的理解方法,那就是他们在为往后的比赛攒RP!
回过头来看看头两场小组赛,对葡萄牙的揭幕战确实让人大吃一惊,赛前几乎没人看好希腊,东道主尽管在控球上占据优势,但局面几乎完全被希腊所控制,对方核心鲁伊科斯塔完全被限制,以至此后的比赛交出了首发的位置让位于德科。
次战西班牙,虽然对方占据了场上的优势,但先进一球的斗牛士迟迟没办法锁定胜局,或许不少球迷看球过程中都会有跟我一样“浪费机会的西班牙可能会遭到惩罚”的感觉(R7是标准的西班牙球迷),而希腊人果然也抓住了为数不多甚至可以说是唯一的机会扳平了比分,彻底占据了小组出现的主动权。
所以说希腊不是一支擅长进攻的球队,但绝不是说他们没有破门的手段。
顺便说说阿拉贡内斯手下那支西班牙,虽然不乏精英,但那时的智叟还完全没找到最适合这支球队的打法,劳尔的低迷不过是借口,对葡萄牙的生死战弃用莫伦特斯而使用20岁的托雷斯完全是一个错误的决定。
看着那时稚气未脱的托雷斯在场上完全不知干嘛再对比去年在决赛中绝杀德国,不得不说比赛经验是一步步积累起来的,没有一个天才可以从希望之星直接飞跃成巨星。
所以对于那些年少成名的球员来说,不应该揠苗助长给他们太大的压力,而应该让他们逐渐成长。
四分之一决赛对法国的希腊展现出来的是一支经典的希腊,当时看完比赛给我的感觉这是一支在防守上无懈可击的球队,即便再给法国90分钟,他们也不可能敲开希腊的大门。
虽然这里有当时法国队中不管FM还是实况里数据都超高的四大攻击手齐达内、皮雷、亨利和特雷泽盖中只有齐达内一人本届比赛发挥正常这一原因,但更重要的还是希腊构造的牢不可破的防线。
不可否认希腊队中每个人身体素质和防守能力都很好,但最神奇的还是雷哈格尔,居然能把一支看似实力平平的球队打造成一支钢铁之师,而防守好的球队,在淘汰赛中确实也比进攻型球队更具优势。
那个时候的英格兰看起来防守也不错,但他们更多的是依靠人数的优势堆积在中后场来阻挡对方,整体防守的质量根本无法和希腊相提并论。
而相比2000年的那支我在少林队提到的意大利,这支希腊也丝毫不逊色。当然,意大利人拥有混凝土防守的传统,而希腊能有如此的功力,靠的还是那个化腐朽为神奇的雷哈格尔。
至于希腊所攻进的那个进球,则完全展示了这支球队在进攻中的套路:立足防守,抓机会打反击,简洁有效。当年迈的利扎拉组以为凭借自己丰富经验的判断可以冲上去将球破坏出边线的时候,扎戈拉基斯灵巧的将球挑过法国人的头顶,随即稳稳将球停下,整个过程一气呵成。
比起德尼尔森,刚出道的C罗、罗比尼奥那些华而不实的花哨动作,扎戈拉基斯这种包含着扎实基本功又完全根据比赛实际做出的实用动作才叫真正的潇洒。
而此时法国队的禁区里,希腊人的跑位更让人叫绝:卡莱迪斯(记不大清楚是不是他了)往前点跑,将法国的防守重心完全拉了过去,同一时间查理斯特亚斯则向后退,在这一瞬间摆脱了对方的防守。
这时跟菲戈踢同一位置,同穿7号球衣,同样佩戴队长袖标,更主要是身形和长相都几乎一模一样的扎戈拉基斯就如同菲戈在边路过人后所做的那样准确的将球传到了查理斯特亚斯头上,后者一锤定音。
这样的进球,充分说明了希腊人平时的训练是多么有素,完美的将平时训练的套路展现了出来,当你赞美那些技术型球队让人眼花缭乱的进球的时候,是否有没想过其实希腊这样的进球技战术含量同样一点都不低,甚至更高。
对阵捷克的半决赛,他们确实得到了幸运女神的眷顾,状态如日中天的内德维德受伤提前下场,罗西基两次击中门框,或许真如前面所说这是小组赛最后一轮他们攒下的RP发挥了作用。而半决赛和决赛中他们的进球,则体现了身体好防守好球队的另一得分法宝:定位球。
总结起来,那支希腊真的是一支有实力在杯赛制比赛中创造好成绩的球队:防守好,进攻有一定破门手段。当然,一套好的战术是最关键的,没有雷哈格尔的话,绝不可能有这样的希腊神话。
最后的一点,他们在那段时间里确实把最好的状态都发挥了出来,防守几乎完全没失误,进攻则效率非常高,仅有的那几次机会几乎都抓住了――如果你要说这是运气,我不大同意,像巴萨这种球队有时围着人家狂攻20+次射门无果,希腊这样一两次射门就形成进球,有些球迷会想当然的拿运气说事,其实真不是这样的,决定这些的,跟运气无关。
我所佩服的分析家克鲁伊夫曾对那支希腊不很认同,记得曾经巴萨教父在讲到一支成功球队需要的3个稳定里面说到那支希腊最多只拥有防守的稳定。
我觉得这太片面了,虽然那支希腊从实力来看不是最好的,但他们在04年所做的一切完全是他们努力的结果,这也是足球的魅力所在,任何战术没有美丑之分,只有高下之别,最合适的战术才是最好的,希腊的成功就在于雷哈格尔为这支希腊打造出了最适合手下球员特点的战术,将他们的作用发挥到了极至。
而在随后06年的世界杯,希腊连欧洲区预选赛都没通过,08年的欧洲杯也止步小组赛,不少记者总要报道跟4年前相比他们哪里做的不好如何如何。
在我看来,这是很正常的,希腊的实力本来就是如此,正因为这样04年的夺冠才能称为神话,如果他们随后都能走得很远,反倒不会让人觉得那是神奇的,神话在于4年前他们把他们能做到的都做到了最好,如果这种事能一再发生,那么神话就没啥稀奇的了。
看看那支希腊,最有名的卡拉古尼斯和德拉斯分别在国米和罗马当替补。他们的队长,当届比赛最佳球员扎戈拉基斯新赛季转会去到这样一支球队:博洛尼亚。其他球员欧洲杯之前你几乎叫不出他们的名字。
再次向奥托大帝雷哈格尔致敬!
别忘了,他还创造了凯泽斯劳腾奇迹。当说起卡佩罗,弗格森这些你心目中的传奇教头时,记住,雷哈格尔完全有资格跟他们平起平坐。
再接着往下说,06年冠军意大利,自然也是建立在防守的基础上,四场淘汰赛(包括两场加时赛)仅丢一个点球,卡纳瓦罗和布冯的发挥居功至伟,尤其是卡纳瓦罗,成为金球奖历史上首位后卫。
08年的西班牙,算是难得的华丽与实用并存,这支向来华丽的球队,能够实现蜕变,关键也正是塞纳的出现让他们的腰硬了起来,解决了多年防守不力的顽疾。
两年后的西班牙,没有了塞纳在后卫线前的扫荡,于是他们同样采用了实用至上的策略,通过牺牲前锋人数,增加后腰的办法巩固防线,不贸然出击,慢慢通过控球的优势钝刀子割肉,消耗对方体能。
待到比赛后段对方体能下降,反击威胁下降后再逐渐加大进攻的投入力度,于是出现了人们对这种不断在中后场倒脚让人昏昏欲睡的“催眠大法”的声讨,这种所谓功利的踢法,正是实用足球的体现。
而事实上西班牙的对手们,忌惮于西班牙熟练的传切,采取了龟缩摆大巴的办法,尽可能减少场上的空档,也正是一个硬币的两面,完美的体现了实用才是足球的第一要务。
再到两年后,这支梦之队巅峰的尾巴,他们更是把实用足球发挥到了极致。由于西班牙的主力球员主要来自巴萨皇马这两支球队,这批队员当年在俱乐部打了太多比赛,体能已接近极限,快成强弩之末。于是在这届比赛中,他们的晋级之路,一直显得磕磕绊绊,就是为了尽可能减少消耗,这同样是实用至上的体现。
到了最后的决赛,面对小组赛时曾落后过最终追平的意大利,已经不需有所保留的他们就跟换了一支球队一样,秋风扫落叶般直落四球击败对手,为我们奉献了这支球队最辉煌的绝唱。
14年的德国有点出人意料,身高马大的德国人玩起西班牙人的传控一套。而西班牙的这一套,从13年的巴萨被拜仁两回合7球血洗和联合会杯上巴西三球击溃,已经证明被人找到克制方法,或者说这班人已过巅峰,无力用传控的优势掩盖身体和防守的不足,结果在这届比赛中前两场全败,包括第一场对荷兰的又一场被5球完虐,成为第一支两轮小组赛即提前出局的卫冕冠军。
虽说德国人的对抗和防守,向来不是软肋,但我个人赛前真不看好他们这种有点扬短避长的进攻打法能够最终捧杯,只能说他们的整体实力在这个时候更为均衡突出吧。
16年的葡萄牙能够成功,也得益于淘汰赛阶段他们的防守相比以前我们印象中那支靠着华丽进攻摧城拔寨的球队有了质的变化,这在决赛中表现尤其明显,放弃了控球权的他们,成功的绞杀了法国人的进攻,最终在加时赛一击毙命,干掉东道主。
18年的法国则彻底吸取了两年前失败的教训,场面再好看不如结果来得重要,于是本完全有能力主导进攻的法国队,同样坚持防守至上的理念,把可能出现的命门捂得紧紧的,在均势时就靠着前场几位攻击手的个人能力寻找机会,绝不大规模主动出击,留下可能的漏洞给对手利用。
一旦取得领先,比赛更是彻底进入他们的节奏,扎紧篱笆等你来攻,然后靠着身体上的天赋舒服的打反击,将实用至上的理念发挥到极致。
他们本届比赛唯一的一次落后,出自一次意外,阿根廷的传球碰到法国球员折射入网。也就下来这十几分钟,法国队全线出击,扳平了比分进而反超。可以说,这十几分钟是本届比赛法国队仅有的倾力进攻的表演。
纵览这12届大赛,除了08年的西班牙和14年的德国,最终的胜利者,无不淋漓尽致的体现了实用至上的原则。而08年的西班牙,塞纳的出现从根本上解决了中场防守硬度的问题,这一关键问题的解决,也是实用主义对胜利意义的体现。14年德国门将诺伊尔的开创性“门卫”踢法,将他在场上作用最大化,使得德国队变相多出半个人来,也算实用主义的一种体现。
至于片面追求场面好看的华丽风,虽然能俘获不少球迷眼球,但成绩不如人意的球队在每个阶段都能够找到,能够同时兼顾华丽又取得成功的球队,不是没有,但实属竞技场上的稀缺品。鉴于本文篇幅已经够长,就不再这里再详述。日后如果有机会,看能不能来讲讲其中的一两支。
这是我读金庸,聊历史系列写到华丽与实用话题谈到的近二十多年来世界大赛足球冠军球队,对金庸小说或者历史感兴趣的朋友欢迎到我读金庸,聊历史的帖子看看
http://bbs.tianya.cn/post-no05-504698-1.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