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27年的默片,基本见不到现代电影的剪辑手法,更像是舞台剧的纪录片,平视的镜头,特写时候人物表情也极尽夸张之能事。
但是很美,无论是场景设置还是画面结构,每一帧构图基本都可以拿来做平面构成的教科书。女神登场更是让人屏住呼吸,金属的冰冷和坚硬用来构造女性柔美的线条,大腿和肩部曲线很真实,希腊雕塑一般的面庞不知是否有模仿维纳斯。

虚拟的现实世界,形状诡异的楼宇和楼宇之间的路,阴暗的地下城,冒着热气的庞大机械,低头麻木行走的工人和趾高气昂的城市所有者。死神和七宗罪雕像,恐怖吃人的怪物。表现主义诞生于一战后二战前,对于蒸汽时代社会进程的反思,内在压抑逐步转化为外在呐喊呼叫,思想上的不统一也造成了形式上的各异。
就像导演用了这样一个恢弘庞大的世界观却其实在讲述一个资本家和工人达成和解的故事,也许不能怪导演,那个时候他也许感知到了被压迫和剥削,却不知如何解决,只能借用巴比塔的故事引喻,希望人与人之间达成心灵上的和解。
本来就是个难解的命题,正如每个人的人生,我们不希望被约束,于是急切抛弃孩童时期奔向长大。长大意味着独立,而独立又意味着自我负责,没人提供温饱和不愁的三餐,流汗流泪创建自我国度的进程中,数不清艰难险阻和灾难突然来袭,我们又想要有依靠渴望寄托。
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和医疗制度,人人少有所养老有所依必然拖累整个国家的社会发展进程。而达尔文式的优胜劣汰适者生存,自由发展的经济也当然会带来社会发展的阵痛,经济危机也好,两极分化也好,老无所依也好。最后还是没有定论。
只是,我们都可以探讨,无论是一边推进一边修正无限接近完美,还是打破重来新开始一个世界,不管抗争还是妥协,保持对这个世界清醒的态度。也许沟通和理解正是我们可以构建巴别塔的唯一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