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分类、归纳、对比、总结
风、分类。面对散乱的知识点,既要从头到尾系统地复习一遍,还要分门别类对比分析地记忆。举例:混凝土强度问题在许多地方都涉及到,这时就有必要把强度问题分成两类,一类是百分比型(相对),一类是数值型(绝对)。比如159页曲梁拆支撑是70%,175页拆拱胎是25%, 311页水泥砼面板5兆帕不得受冻,326页砼6兆帕不得受冻。
雅、要善于归纳,比如涉及基坑降水的,都要将地下水位降到基坑底部0.5米以下,施工中涉及水的都要求环境温度不能小于5度。比如功能性试验,最好能自己整理一下,形成表格,记忆效果更好。
颂、对比。比如,防淹没的问题,灌注桩筑岛是0.5-1米,围堰是0.5-0.7米,沉井是0.5米以上,水上作业平台是0.7米以上,放在一起分类对比,记忆效果最佳。
赋、总结。 我也是在听了陈明、肖国祥的课之后才有此感悟,着手这个事情。总结的成果就是形成一些小技巧、自己的语言,以及模板和条件反射。
比如我总结的“五个不论”:不论做什么,都要先做方案。无论做什么,都要先做试验。无论做什么,都应事先沟通协调取得相关单位(个人)的批准。无论做什么,都应该事先书面交底,签字归档。无论做什么,完成之后都应在自检合格的基础上报验,经验收合格方可进入下一道工序。
“三个凡是”:凡是乙方该做的事,若案例中没说,则认为他没做;凡是案例中的事故,皆可在背景中找到原因;凡是乙方做法,皆倾向于有误。
不懂的时候怎么拿分:碰到不知道怎么回答的问题,可以有以下几个办法应对。第一:流程法。比如涉及混凝土的,就从原材料配合比搅拌运输浇筑振捣养护一条线说下去,总能踩到一两个得分点。第二:身临其境法。比如问你平面布置的内容,你就想想自己去了工地会看到哪些东西:围挡、公示牌、大门(出入口)、建(构)筑物、活动板房、材料堆场、排水沟等等,总能蒙对几个。第三:脑补代入法。没见过可调门式支架,单杠总见过吧。没见过燃烧器,打火机总见过吧。考到些大纲外书本无的内容,发挥自己想象力吧。
改错题怎么做:碰到改错题,宁可错杀一万,不可放过一个。要拿着放大镜去审题,连标点符号的错误都要指出来。逻辑思维要清晰,要分得特别细,一个一个指出来,说不定就有得分点了。实在不知道哪里错了,就说违反了“相关法律法规技术标准规范要求”。
三百五十五页的管线保护,我觉得书上话太啰嗦,就自己总结了一下,效果不错:施工单位针对建设单位提供的地下管线、构筑物等资料,还应与管线管理单位、规划部门沟通,确认管线规格、结构形式、走向、埋深、管内介质、允许沉降值等具体情况,并到现场实地指认,必要时进行现场坑探,物探,以掌握更准确的信息。根据实际情况按照比例标注在施工平面图上,并在现场做出醒目标志,同时分析研究相关管线及构筑物与工程施工的关系,会同设计单位、监理单位、建设单位、管线管理单位、规划部门共同确认管线拆迁、改移、悬吊加固措施,经以上各单位同意后方可实施。施工过程中,应派专人巡查管线,发情情况立即处理,保证地下管线及构筑物安全和正常使用。我自己这样一归纳总结,用自己的话一表述,这段想忘掉都困难。
比、模板
归纳出一些共性的东西,形成模板,以后可以到处套用:施工组织设计内容、施工方案内容、施工准备内容、总分包关系、三种道路基层材料施工要点……
兴、条件反射
要训练自己形成条件反射,碰到什么立即反应过来:涉及道路、河道的,要不要交通导行;涉及混凝土浇筑的,有没有超过初凝、终凝时间,浇筑高度有没有超过两米,水泥出厂三个月否,新旧缝有没有清洗凿毛刷浆,要不要提高等级或者微膨胀?涉及方案的,要不要做专项方案,要不要专家论证?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要有这种反应,依靠的是经年累月刻苦的训练。唯有这样,进了考场才能文思泉涌下笔如神。
白、工艺流程是理解全书的钥匙
我在复习的时候特别注重对工艺流程的把握。以桥梁下部水下混凝土灌注桩为例,知道了工艺流程,你就懂得了整个施工过程,考到什么都心里有数,剩下的只是记忆问题。这一工艺首先是什么,从项目经理的角度讲,首先应熟悉图纸,然后组织力量现场查勘,根据实际情况编制施工组织设计和作业指导书。经过审批程序后,按图按方案施工。这第一步是程序问题。第二步是准备问题,比如测量放线,复核水位等。第三应该是制作或者安装作业平台,架设机具设备,调试之后试钻或者试挖。接着按规定成孔至设计标高,安放钢筋笼,浇筑混凝土,超灌,养护。其中书上有些具体要求,我就不一一列举了。但这样还不够,作为一名市政考生,你还得想到点别的:有没有专项方案?要不要专家论证?要不要交通导行(河道、航运、海事、防洪……)要不要做夜间警示灯、防冲撞设施?有哪些安全隐患?(水上触电、溺水)安全检查要注意那些问题?怎么做应急预案?出了安全事故怎么分级?事故处理那些原则?汇报时限?
以工艺流程为主线,顺着枝干扩展开,配合相应的三控三管一协调知识,可以比较全面的把握这个知识点,考到什么都能写点东西上去,立于不败之地。
混迹江湖七年半,我前三年干房建,后四年干管道,造过多层高层地下室,板筏条基振冲桩,顶管排管供水管,道路园林污水池……得益于此,对书上许多工艺都有所了解,并下载了许多施工动画(一建板块有,大家搜搜)观看,效果不错。不过对于燃气、供热、垃圾填埋、污水处理厂还是不太了解。记得78月份的时候,去工地的路上正在修路,碰上重要工序我都会停下来观摩一二,和书上对照比较。恰好有位监理修了十多年路,很多问题我就耐心向他请教,明白了许多抽象问题。可惜燃气太少见了,供热在南方就干脆没有,垃圾填埋也无处觅得,只能脑补。
学无止境,要些决心考好这个,就得下苦功夫,要有强烈的代入感,把你所看到的东西都代入到市政考试里去。当某天你洗脚的时候只往桶里注了三分之一的水,隔24小时再注水时,恭喜你,你基本上是市政建造师了。
明白工艺流程,最好是能在工地现场看,假如没有这个条件,那就自己学。13年市政,我也被给排水场站的小零件难住了。考场出来我就想,假如今年没考过,我就按图索骥,把七个大类的大学本科教材买回来通读一遍,争取做到全覆盖。老天保佑,这钱省了。有志于全面复习的同志们,这也是个思路,可以考虑一下。另外,考一级市政,最好能把二级市政的书和课件听一遍,部分一级里没强调或遗漏的内容,在二级书里是有的。
赤、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
这是句老生常谈的话。在群里,很多外行考友问我些问题,其实都是理解问题,主要原因在于他们没上过工地所以不理解,倒不是市政知识有什么难以理解。如果知道这一工艺是干什么用的,那么许多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论坛上很多人对曹明铭老师评价不高,认为他的讲课四平八稳没什么出彩的地方,我深不以为然。曹明铭老师的讲课,让我对施工工法的理解,提高了好几个档次,后面会细说。
在理解了之后,就是老大难的记忆问题了。我比较推崇多看书,把书看熟之后形成语感,然后再重点记忆突击强化。大致算了一下,我看了十遍书。
第一遍:跟着曹明铭课件,过第一遍书。06.01——06.15
第二遍:跟着陈明课件,过第一遍书。06.16——07.08
第三遍:整理知识点,归纳总结。
第四——第十遍:一次又一次地重复看书、记忆
对课本要熟悉到什么程度呢,我当时的状态接近于:无论哪个知识点,都知道在哪一章哪一节,大致在摊开后书上左右中间还是上下,前后文是什么,这个知识点和哪个知识点容易混淆,它对于其他知识点有没有补充、支持、联系、印证的作用,考试可能会怎么考……
书读到这个程度,基本也就韦编三绝了。大家可以看看我的课本,卷边、增厚、脱页无一不缺……

黑、一些口诀
在充分熟悉教材的前提下,我们需要做强化记忆。我个人感觉自己的记忆力应该在中上水平,唐诗宋词秦文汉赋都记得一些,更有过高中时一节自习课背下《琵琶行》的壮举。无论是造价的计量还是咨询的宏观,我都选择在考前一个礼拜左右开始记忆,短期效果不错。我大概在8月20号的样子开始背书,到9月10号基本完成了需要背诵的内容。当然,我只选择了重点内容记忆,一些可以采用叙述性方式答题的,我就尽量理解,不浪费脑细胞。
在我一建建筑帖子里,有关于“心像联想”记忆法的内容。记忆的方法,五花八门因人而异,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独特的理解。
群里的浪漫和幸运,喜欢编一些口诀来记忆,对此,我不置可否。我的个人意见是:能直接记住的尽量记住,实在记不住的才可以编口诀。有的时候,一个好的口诀,确实事半功倍。在这里,我和大家分享一些口诀,编得不好的地方,还请见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