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两区合并”诚信遭打脸,这是一个享受耳光的时代
文/大漠鱼
诚信,不是一个陌生词,不管是电视上,报纸上,或者是政府的长篇宏论中,几乎每一个缝隙都嵌上了“诚信”的词条,即便在茅厕的土墙上,也不缺乏“诚信”的告诫和说教。这么说来,“诚信”有多重要,可想而知。
比如某官员“向党保证娶小三为妻”,然后爽约,结果遭小三举报,党票没了,官帽也丢了。再比如,你有一元钱的信用透支款忘记了归还,结果被处以数千倍的罚款,同时还影响到你以后贷款买房、职务晋升等好多事宜。因此说,做一个诚实守信的人,做一个言出必行的人,做一个打碎牙往肚里咽的人,要多重要有多重要。讲诚信,不仅是道德要求,也是原则要求,更是党的号召,甚至是一系列规章制度。
然而,这么多年来,就诚信而言,好像做的比说的更生动,更具象。尤其在涉及公共诚信的事情上,神马诚信原则,诚信制度,总是轻而易举地就被颠覆,结果,即便是件好事也要搞得一地鸡毛,惹得众说纷纭,好不尴尬。当然,仅仅是尴尬一下倒也没关系,问题就在于,这样的尴尬对诚信主倡者而言,那可是一记结结实实打在脸上的耳光,真不知这是何苦来着?
好了,说正题。

9月7日下午,一条上海闸北区并入静安区的消息引爆网络。根据“@上海发布”的消息,静安区与闸北区撤二建一的工作正在酝酿和听取意见过程中。
一个城市的两个区合并管理,事态很严重吗?没在上海生活过,我不是很清楚。我只知道撤乡并镇在很多地方搞过,也没见出现过舆论特别激烈的态势。为什么上海的两个区合并就招来那么多不同声音?可能有人会说,上海是国际大都市,牵一发动全身,不可同日而语。好吧,即便有这方面的因素,但我认为还是不够全面的。从网民的发言中可以看出,他们最大的不满是,政府你不该没来由的说谎。怎么回事呢?原来啊,就在“@上海发布”二区合并消息的前10天,早有上海本地网友在论坛和微信上发帖称,静安即将并入闸北区,实行统一管理。可是官方很快站出来辟谣说 ,根本没这回事,都是谣传,还有可能是某些开发商为提高房价炒作。说的那叫一个斩钉截铁。由此而导致一部分上海市民认为,政府应该对谣言传播者追究责任,才能不让谣言滋生蔓延。然而…然而…仅仅过了10天,官方再申明,闸北、静安撤二建一的工作正在进行。
好嘛,我相信这一刻所有的人不再是“真心醉了”,而是彻底疯掉了。政府你让人怎么辨别你说的哪一句是真,哪一句是假?幸好谣言和真相间隔时间不是很长,不然的话,不知又该有多少人为“造谣”买单!

在“依法治国”被提上日程的今天,我们发现有越来越多的人因为“造谣”受到惩罚,但同时我们又发现了另外一种诡异,越来越多的“官谣”正在大行其道,却不被追责。难道说“民谣”是谣,“官谣”就不是谣?为什么民谣是引发动乱的祸水,而官谣就是王道天理?如此没有是非原则的做法,怎么去兑现法治的公平?
包括专家学者等好多人认为,中国正面临转型期,在这个时期,最大的问题是人们思想意识及价值观不统一可能给社会带来混乱。所以,政府一再强调,要统一认识,将价值观回归主流,为此甚至可以采取必要的强制手段。事实上,他们是这样要求的,也是这样做的。随便百度一下就会发现,谣言变真相的事例随处可见,而因为“谣传”受到法律制裁的人更是大有人在。令人费解的是,在此过程中,没有一个官家人,没有一个官方机构因“官谣”受伤。
那么,该如何认识“官谣”,官谣又具什么样的危害?2014年《求是理论网》刊发评论认为:“‘官谣’之害,与个人的不正当利益作祟、抑或是恶作剧所引起的‘民谣’比起来,严重百倍千倍”、“(官谣)被揭穿之后,更是既伤害公众的感情,又损害政府的形象和公信力”。
如此说来,官方并非不清楚自己说谎可能造成的社会危害,但既然知道,为什么还执意而为?我以为,第一,制造“官谣”没有物质成本,更不用自我担责。第二,“官谣”的制造者历来将自己视为绝对“宇宙真理”的拥有主体,他即便错也是对。第三,“官谣”制造者有其他所有个体不具备,并且不能与其对抗的强势力量,即国家机器。所以,在没有形成与之抗衡的外部条件下,杜绝“官谣”几乎是不可能的事。
当然,就上海二区合并这件事来说,官方可能会说,之前辟谣是因为政府还没有形成统一的认知和运作方案。但是,既然体制内没有达成一致,为什么消息提前流露出去?其中有没有行政工作不到位的地方?谁应该为此担责?另外,既然将要实施的东西已经在运作了,为什么不加考虑,急急忙忙草率辟谣?去年,保定将成为几部委办公所在地的消息在网络上流露出来,也是及时辟谣,但没几天又承认“谣言”属实。作为政府,如此多的拍脑袋行为出现,不觉得很可笑吗?当然,所有的人都清楚,如此辟谣,是“官谣”制造者自己心理恐慌的结果。而在官方自身的自信心都没有建立起来的情况下,就把可能出现的纷乱(譬如房价波动)推给社会,这是负责任的理性作为吗?
当“官谣”出现以后,我们难得看到的政府态度至多是表示一下“遗憾”。其实这里面根本就没有“遗憾”存在,因为无论是之前,还是之后,所有的人都知道他们在说谎,他自己也知道别人知道他们在说谎。但那又能怎样呢?无非是隔空挨了一记耳光而已,反正这张脸也不是哪一个个人的,打几巴掌又能怎么样!
这下大伙懂了吧,——能够将打脸当作极大享受的时代,不要脸必将成为最无敌的制胜法宝!
2015-9-8
相关链接:盘点:那些年,成为谣言的10个官方“辟谣”
http://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12479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