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圣祥(微信公众号:书生香评)
为黄山复名徽州疾呼18年的著名作家李辉,在合肥举行“为何呼吁恢复徽州地名——文化传承与今天的我们”主题讲座。李辉表示,相比千年徽州,30年的黄山不过一瞬,主政者要有勇气将徽州重新恢复,才是对历史、对文化的真正珍爱与敬重。年逾七旬的黄山市首任市长崔之康现场讲述了黄山市成立缘由,并响应李辉:“考虑到文化的正本清源,现在是改回来的时候了。”
黄山应否复名徽州,多年来就是热门话题。但是,这样的热议始终是剃头挑子一头热,文化界和舆论界挺热心,以至于全国人民都在参与讨论,当地政府却始终没有真正的动静,甚至都没有开个正经的新闻发布会予以正式回应。
徽州改名黄山不过短短三十年时间,而“一生痴绝处,无梦到徽州”已有千年。现在的黄山市连同解放后划归江西的婺源,共同构成了徽州的灿烂前世。作为中国灿烂地域文化的典型代表,这里有中国八大菜系的徽菜,有京剧的前身徽剧,有称雄中国商界五百多年的徽商,有粉墙黛瓦的徽派建筑,有精美绝伦的徽州三雕,有显赫一时的各个地域文化流派,以及一大批的历史文化名人。
如果搁在今天,有人为了发展旅游,提议将徽州改名黄山,我相信提议者肯定会被唾沫淹死。但在三十年前,可能只需要几个人开个会,改名事宜就八字有了一撇。问题在于,改都已经改了,现在再复名,是需要不菲成本的,该不该“折腾”?作为一个安徽人,我肯定同意让省名中逝去的“徽”字重新回来,当初的改名无论出发点多么不赖,那都是极其短视的行为;但是,当“知错就改”遭遇不菲成本,那就不仅仅关乎文化。
不光是安徽丢了“徽州”,江苏也丢了“江宁”,福建不见“建州”,甘肃更是“甘州”、“肃州”都没了。各个地名的历史沿革不同,并不见得复名就是好的。徽州之所以特别一些,是因为黄山纯粹是一座山名,就像为了发展香山旅游,愣把北京改名香山一样突兀。事实上,之前不乏一些复名的例子,比如襄樊复名襄阳,荆沙复名荆州。如果这些都可以,黄山复名徽州,理当也没问题,而且越早复名可能代价越小。
所以,黄山应否复名徽州,其实无所谓可否,关键要看黄山人或者说徽州人自己的态度。因为,说到底复名的成本是要由他们来承担的。如果他们愿意承担,外地人一通反对,是很奇怪的;相反,如果他们不愿意,学者呼吁复名也是没有民意基础的。所以,我觉得当地政府应该尊重当地民众的意见,不妨搞个复名公投,甚至可以搞个复名捐款,专款专用于复名事宜。如果说当初改名黄山,主要是官员拍脑袋,那么这一次,复名徽州请让民意做主。
文/舒圣祥(微信公众号:书生香评)
2016.5.31
《书生香评》视频版在优酷视频、腾讯视频、爱奇艺、搜狐视频等上线,欢迎观看,欢迎分享。
NO.12:高考招生怎样“计划”才公平?
NO.13:假如给你一千亿,你会怎么花?——悬崖村与扶贫的悖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