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楼式公益诈骗,2.5亿人的大生意如何毁掉社会信任?
撰文丨墨黑纸白
一、好的东西莫名其妙变味了,披着志愿者外皮的地推们
好的东西总是会莫名其妙变了味,这到底是什么样一个情况?其实我们在社会中对这个情况都不陌生,只是很少从深处去思考,为什么会产生这个情况。
水滴筹这次除了到医院扫楼被曝光外,每单最高提成150元,月入过万,末位淘汰……
地推员们对募捐金额填写随意,对求助者财产状况不加审核甚至有所隐瞒,对捐款用途缺乏监督等问题也相继曝光。
于是人们在开始看到,互联网筹款平台“水滴筹”在超过40个城市的医院派驻地推人员,他们常自称“志愿者”,逐个病房引导患者发起筹款。
在纸白君的文字中,一向是希望普通大众们能够相互关注,相互关心的,但这种报团取暖的思维意识竟然被水滴筹拿来盈利、变现,打着公益的名号?
但这很难说是人心坏了,也很难说普通人没人情味了,毕竟“免费午餐”、“巨利诱惑”的方式,即便是引导普通人去践踏慈善、公益,普通人也会跟着入场。
水滴筹作为美团旗下10号员工跳槽后创业的公司,是基于在美团创业时所运用的地推模式,只是目标从商户变成了个人。
从现实角度来说,能够让需要被帮助的家庭,得到社会资源性质的帮助,在我们社会保障体系不够完善的时候,有这样的平台在,这并非坏事。
虽然与我们社会的真正意义的进步是背道而驰的,但总算聊胜于无,而让纸白君感到忧虑的是,目前的水滴筹已经不单单是与社会进步背道而驰。
二、众筹从鼓励全民爱心积性到消费社会爱心值
在众筹的问题上,无分需要和不需要的,无分贫穷的和富裕的,甚至连演员、超中产者、拆迁户都能囊括其中,确实容易打击全民对慈善、公益的积极性。
而在真正需要的家庭上,连水滴的员工自己都说:“我看了几个家庭,他们筹款都不是很多,这个东西越往后筹得越少,属于消费社会爱心值。”
这也是前两年纸白君撰文谈众筹问题时的忧虑之处,但当年承诺整改,甚至社会相关机构也介入,在今年却又一次暴漏出了背靠公益,扫楼等等的低贱方式。
水滴筹方面的回应说:组建线下服务团队的起因,是发现一些年纪偏大、互联网使用水平较低的患者。
在陷入没钱治病的困境时,还不知道可以通过水滴筹自救。水滴筹不希望任何一名有需要的大病患者错失自救机会。
因此组建了线下服务团队为他们提供相应的筹款支持服务,比如患者关怀、平台协议讲解、医疗服务支持、与医护核实等。
同时,对那些协助发起了不符合筹款条件的项目的线下服务人员,平台有严格的惩戒措施。
水滴筹的回应确实有助于其公司形象的重树,但并没有解释最为关键的问题,到底有没有对员工的高提成、末尾淘汰制要求?
三、公益性与盈利性应很难契合,不作恶应是首要思考
在这种畸形的机制参与到公益项目上,怎么可能是真心为有需要的家庭好?无非还是一次次的消费社会,消费大众,同时斩断真正有需要的家庭后路。
美团出身,却不能跟美团一样,尽可能的降低人们的消费,尽可能的展示更多的好商户,不知道是美团没培养出好员工?还是这个人本身就三观略歪?
我们需要关注的最重要的点在于,对于社会保障机制还不完善的时候,相关机构可能不仅自我反思不够,甚至还无视社会性弥补项目出现时的监管和扶持。
这些社会性弥补项目是弥补了社会自身所存在的缺陷,按照我们宣传的伟大社会主义追求目标,完全不应该有人在大病上举步维艰,但目前确实是这样。
那么有些公司或者有些人愿意去尝试一些通过公益,来帮助人们不必在大病上举步维艰,相关社会机构又岂能在此时充耳不闻,装聋作哑?
目前水滴筹官方大数据下,我们可以看到的是,已为大病患者筹到200多亿救命钱,共有超过2.5亿名爱心人士参与帮助,累计产生6.5亿人次捐赠活动。
四、2.5亿人和6.5亿人次的两个数据,容不得半点心寒之事
这个数据无论对于社会,对于社会相关机构,对于水滴筹,都是一个可观的数据,这一方面体现了我们中国人对同胞并非麻木不仁,另一方面则是忧虑。
忧虑这个依靠公益、爱心、慈善起步的方式,是否会变成一种新型传销模式?是否会变成一种诈骗者们的新天堂?是否会变成一种爽一把就死的公益?
而到爽一把就死的时候,我们社会的爱心怕真的就被消磨殆尽了,人们再也不会相信抱团取暖,人们再也不会相信相互关心,人们真的会走向麻木不仁。
我们来看在这些信息曝光之后,一些爱心人士的话:这个世界骗子再多,也多不过真正有苦难的人,只要一分钱能拿来救命,我便愿意做1000次傻子。
讲真的,这样的话是让人感动的,不仅是让人感动,首先是感动说这话人自己,但这样的话在纸白君看来,也恰恰是水滴筹这类平台甚至某些机构的最佳工具。
它们相信这的的确确可以作为一个上亿人参与的大生意,它们相信这的的确确是一个可以撬取不菲社会毛样的大项目,它们相信哪怕它某天死了,也赚够了。
所以纸白君希望的是,真正的爱心人士不要再一味的把爱心的底线一降再降,这对真正有需要的家庭不好,同时对自己的爱心也是一种玷污。
为什么要甘于去做爱心傻子?为什么我们不能对爱心骗子说不?我们普通人是做不到这一点,但我们有责任有义务,要求相关机构来帮我们完成这一点。
否则我们不仅会沦为爱心傻子,还会让平台继续畸形疯长,也会让相关机构拿着大家的银子尸位素餐,人们的善良真的需要一些锋芒,意识更需有深度。
2019—12—4落笔于墨辩閣
主帖获得的天涯分:0
楼主发言:1次 发图:0张 | 添加到话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