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
一部电视剧带来的警示及引发的感触
——观《法医秦明之读心者》
前两日开始追一部新出的网剧《法医秦明之读心者》。
导演是从香港请来的,演员是大陆的,主演是小鲜肉和小美女,配角都是老戏骨。
故事的节奏非常快,虽然也有主角们的闲聊及插科打诨,但情节进展迅速,矛盾冲突叠起,悬念不断,反转比比皆是。每个故事均触及社会热点问题,对观众起到警示教育作用。
第一个故事:某个女孩从小被人欺负,有个喜欢她的男生挺身而出,为她驱散了欺负她的小混混。女孩混社会后,做了KTV的陪酒女郎,并和男孩结了婚。男孩本身是名牌大学毕业,干的是程序员,但有次偶然遇到同事过劳死的事件,给他很大的心理冲击,于是辞职。闲赋在家后,男孩迷上了游戏和网络赌博,债台高筑之后,女孩瞒着他去做卖卵交易,并代孕。代孕期间遭遇委托男子原配夫人的猜忌,被委托人夫妇杀害后又被误以为自己是凶手的男友抛尸。
这个故事涉及代孕、卖卵、校园欺凌、职场过劳死等社会问题,这些问题以感情线索串联起来,最后故事的主人公死于源于感情上的猜忌和嫉恨,对学生、初涉职场的年轻人、因不孕不育发生感情问题甚至寻求非法代孕的夫妻都有强烈的教育意义。
第二个故事:某女生有个劳改犯父亲。某天这父亲劳改结束归家之后,想要弥补多年未陪伴女儿的亏欠,遂天天送女儿去学校。女生的同学都知道她的父亲有劳改史,总对女生议论纷纷,让其抬不起头来,此事严重影响了女生的学习成绩。偏偏这父亲又是个望女成凤的人,每天放学后都坐在女生边上督促其写作业、做习题,盼望其考上重点大学,让女生遭受学校、家庭双重的心理负担,且态度非常粗暴。女生的高考不出意外地落榜了,分数仅够上当地的职业技工学校,为了不遭受父亲的责难,她伪造了重点大学的录取通知书。在技工学校就读期间,她认识了喜欢摇滚乐的男友,并与之发生了性关系。处女膜破裂,双腿间不断渗血,疑似遭遇性侵的她被校医送了医院。之后,其父遇害。嫌疑犯有逼债的放高利贷的债主、女生的摇滚乐男友等。其父亲在临死前也意识到应该让女生做自己,放下了执念,最后用手机录下的对女儿说的遗言挽救了想要跳楼自杀的女生。
这个故事中的女生会遭受校园流言和舆论的影响,暴露了她内心的脆弱,但父亲盼望女儿考上重点大学对其产生的压力则在全社会普遍存在。家长对子女考学的期盼和压力往往对子女的学习和考试产生适得其反的效果,需要注意方式和方法,而子女想要追求的理想和感情也不应按自己的思路强加干涉。当然,处于青春期的子女对感情、对学业以及对与父母关系的处理也应多加慎重。
第三个故事:著名的小提琴家与性格强势的妻子之间签订了开放式婚姻的契约,双方允许彼此可任意与他人保持暧昧关系。小提琴家在机场偶遇美丽空姐,那空姐在年幼时也练习过小提琴演奏,且是他的粉丝。有着强烈共同语言的两人立马陷入感情的沼泽。事后,空姐才得知小提琴家已婚。其母强烈反对这段不可能有结果的感情,而空姐却执拗地与男人保持着恋人关系。小提琴家在知音面前竟然打起离婚的主意,自然遭到妻子的愤恨。单纯的空姐被诱骗到跑马场,并被妻子的情人杀死、弃尸。法医沿着尸体呈现的蛛丝马迹渐渐找出真凶时,疯狂的妻子抢先一步,约了琴手共享最后晚餐,并在酒中下毒,试图同归于尽,多亏警方及时赶到现场并将服了毒酒的两人送往医院。
这个故事对现代人多元化的婚姻观敲响了警钟。开放式婚姻契约是违法的,不仅不会受到法律保护,而且不受约束的婚姻中的双方都极易遭遇婚外恋的诱惑,从而对婚姻造成冲击,害人害己。
第四个故事:某性格文静乖巧、学业还算优秀、家境贫寒的高中女生忽然遇害。法医发现是被勒死的,死前还被性侵过。似乎是遭遇凶手的奸杀。随着调查深入,发现女生性格内向,唯一的朋友是刚从异地转学过来的家境优越的同桌女生。不想该女生只是塑料闺蜜。同班的某帅哥男生同时喜欢她们俩人,尤其是对文静的女生感兴趣。周末,该男生仅约了该女生见面,女生高兴至极,告诉了闺蜜,并向其借来名牌外衣去赴约。闺蜜假装热情相借,实则怀着强烈的嫉妒心。男生在约会中情不自禁地性侵了女生,在不远处观察着的闺蜜不仅不救助,反而在性侵完成,男生离开后从女生的背后靠近,勒死了这个可怜的女生。
这个故事给我的启发:朋友不能只有一个,人需要一定的交际面。否则一旦和唯一的朋友反目成仇,或者引起该朋友的愤恨,就可能遭受侵害,且得不到任何援助。施害人甚至还可以作出楚楚可怜的样子,表现出受到惊吓或是强烈同情的假象,逃过法律的惩处。
《法医秦明之读心者》其实上演的故事不止这四个,但后面的情节需要付费才能观看,且过度追剧也不是太好的生活习惯,故不打算继续追剧。根据电视剧开端时埋下的伏笔,秦明还能在最后揭开年幼时母亲坠桥死亡的真相。就把后续的故事和揭秘的情节留给其他观众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