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uthor_unknown 2012-01-19 15:00:17
从新概念第一届开始就知道韩少的名字了,当时贝塔斯曼书友会还在,通过书友会的邮购目录买过新概念的文集,所有获奖文章都在上边,我是从头读到尾的,很清楚的记得里边的文章几乎是清一色的爱来爱去,青涩的初恋读起来虽然美,但是跟韩少的文章比起来真的很幼稚,而且还记得当时韩少比赛迟到的事,考官给他单独出题,把一张纸揉成一团扔进一杯水里说这就是你的题目,然后有了他的获奖文章,一个没有真才实学的人如何做到?三重......
-----------------------------
@某客夜知闻 2012-01-19 15:17:28
这种傻招数你也信,迟到不过是为了吸引眼球。我也读过三重门,不外乎也是“爱来爱去”,从中看不出是个读过二十四史的人写的。他要读二十四史起码得耗掉一整个初中,如果读完气质都不会是那样轻浮。
-----------------------------
我觉得他史记跟管锥编估计是看过的。三重门有明显钱钟书的模仿痕迹,前面十几章很明显,吃到了香甜的鸡蛋想了解下下鸡蛋的鸡看了管锥编很正常。
而史记名头太大,我记得我初中的时候也耐着性子看过其中的项羽本纪,游侠,货殖之类的十几篇,不过史记说白了,他只是史传文学中有较强的可读性,实际可读性相对现代人来说还是很弱的。全部看完的可能性不大,毕竟当中的生僻词专有名词相对一个初中水平的来说,啃下来真的需要颇费一番工夫的。
至于二十四史,那真的只能呵呵了,估计翻过几页,知道有这么一大部头书。
另外新概念真的就是初恋爱来爱去,韩寒的几篇杂文写得还成的,不过真深究起来也不过如此了。他最出名的地方是讲初高中很多知识一辈子都用不到,引起不少人的共鸣这一点吧。
然后,当时纸媒不知道出于什么原因,各大报纸都有他的专访,书还没出就已经很火了。让人忍不住想买本来看看。书现在看当然无聊,但在当时网络还不发达的年代,还是有火的原因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