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茜靠坚持撑起一片蓝天
我的经历很简单
记者:你出生在天津,祖籍是吉林,曾在3所大学就读,写过剧本,今年金鹰节上获得优秀女演员和最佳女主角奖,至今是个体演员,但这些还远远不能使人们了解你的演艺道路。
王茜:其实,我的从艺道路就是“简单、坚持”。
记者:解释一下你的“简单、坚持”怎么样?
王茜:我的同学好像都是从小上艺校,然后用几年时间才考上电影学院。
我当年考电影学院的时候正在天津上理工大学,学热能工程,如果谁家的锅炉坏了可以让我去修。我是读到大学3年级时才考电影学院的。
记者:那是什么时候?王茜:1989年,当时的电影学院还破破烂烂的,可准备考试的全都是帅哥、美女。而我很顺利地就通过了考试,老师看上我的地方可能就是因为我受过高等教育和表演上比较朴实,或者气质比较独特。考上电影学院之后又考到了广播学院,这期间还到广东上过一年粤语班,和王朔去了一趟新加坡。总之,没怎么好好上学。
拍电影有点不靠谱
记者:老实交代都干什么了?
王茜:这期间也拍了一些戏。像电视剧《太阳的旅程》、《蔡伦》、《多瑙河黄太阳》。还有1990年时拍了第一部电影《特区打工妹》,我演杏子。这个戏就是后来改编成电视剧的《外来妹》,我扮演的杏子就是陈小艺演的那个角色。此后又拍了《秋收起义》。这两部片子都得了奖,但都跟我没关系,我只是重在参与。我还拍过《狂吻俄罗斯》,中方惟一的女演员就是我,人家都不去觉得戏少。以后就是《怒海红岩》、《自首的爱》、《缉毒英雄》、《新方世玉》。就这样,一闷头拍了9部电影。这时我发现拍电影很尴尬,人家一问,你是干什么的,我说是电影演员,人家说我怎么没看过你拍的电影呀。于是就杀了个回马枪又拍电视剧:与陈国军第二次合作拍了《迎春花》,其他电视剧像《大风堂》、《粉末奇冤》、《第二条战线》、《北平地下党》、《白与黑》、《大树林风》、《重案六组》、《警坛风云》,然后是《重案六组》和《大宅门》续集、《世纪突围》,还有现在拍的《一双绣花鞋》。
我给季洁重新造型 记者:说到《重案六组》,我觉得你在戏里显得年龄比较大,你周围的人怎么看?
王茜:没办法装的嘛,我绝对是一个非常敬业的演员,你让我演80岁的老太太我就能演,你看我在《重案六组》续集里就比在第一部里的季洁要年轻好多。
记者:你能谈谈《重案六组》里季洁的成功之处吗?除了表演以外,跟服装、造型有没有关系? 王茜:肯定有。首先我把这个女警察演绎得非常时尚,她的发型、服装都是我自己挑的,一般处理都是让女警察风风火火,穿着牛仔装、大衬衣,敞着怀到处走。包括我们的导演也这么看,一开始我就跟导演说,让我演女警察能不能让我去找服装赞助,我来给季洁重新造型。导演同意了,于是我就找了我的好朋友,我认为他的品牌是国内一流的,这个服装的特点就是线条简单柔美,女性所有的特点都囊括其中,特别到位。
记者:你是否也认为《重案六组》是你所有戏里最有影响的一部呢?
王茜:应该是吧。其实《警坛风云》跟这部片子挺像的,但是发行的不好,所以说演员的职业太被动了,不是说我今天才开始会演戏,我的戏早就演得非常好,就说我的性格,也不是今天才这样,是天生的。有一年我同时拍了四部20集戏,一部都没卖出去,不是我的问题,是发行商的问题,现在我手里就有两三个剧本,选择的时候就是一个下赌注的过程,你怎么知道这个片子将来要拍成什么样,拍完之后要卖成什么样,卖成之后播出时又是什么样?你完全都是在盲目地赌。
记者:也就是说你无法鉴别什么样的剧组是草台班子? 王茜:基本不能,但时间长了会有一定的感觉,你想现在全国每年有两万多部电视剧,但让老百姓能够记住的少之又少。这也是很残酷的,这就说到我前边提到的那个词“坚持”。
过一种叛逆的生活
记者:说说你的性格吧,作为一位个体演员是不是有不少烦恼或者故事?
王茜:我是一个特别能坚持但又不喜欢折腾的人,这可能与我平时读书和所受的教育有关。我的父母都是老师,我的感情经历也比较简单。你刚说的那句话是对的,肯定有很多的故事。所有的经历、磨难、痛苦、欢笑最后都变成自己的一种生活积累。实际上人的成功与否并不重要,关键你是否能感觉到幸福,这种坚持的过程可能很苦,但回头看时才觉得它是一种财富。我认为过程是最重要的,结果并不重要。老实说我现在有一种不想干了的念头,想干一些可以偷懒的事。有些演员对媒体称如何苦,我说你们就甭装了,觉得苦你可以甭干呀。比起别人来你们已经很幸福了,最起码你能做你喜欢干的工作,这大千世界有多少芸芸众生在硬着头皮生存呢。我基本属于那种在规矩与叛逆之间度过的人。受的是那种循规蹈矩的教育,过的是一种叛逆的生活。我曾经有一段时间很痛苦,因为我明白这个圈子是怎么回事,特别是很多人依然沉溺于这种浮华而躁动的环境。
记者:关键是你怎样把握自己?
王茜:保持低调。我在这个圈里没有任何绯闻,我有自己的做人原则:认认真真地工作,对得起老百姓,对得起投资方。不过这次获金鹰奖给了我很大的信心,说明我的坚持是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