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8年春节,突如其来的大雾瘫痪了琼州海峡的交通,加上正值春节黄金周返程高峰,港口附近滞留了数万名旅客……一道琼州海峡,困住了南来北往的人们,也束缚了海南省的经济发展。
大雾,台风,风暴潮等诸多因素都会导致现有出入海南岛的交通被阻断,三十年前就开始讨论的琼州海峡跨海通道又一次被摆上台面。
进岛难,难于上青天
海南岛在古代一直不属于封建王朝核心区域,是和房县、潮州、宁古塔并称为四大流放地的边陲地带,被称为“南服荒徼”(徼:边界)。古人要去海南岛,从京城出发至少要两三个月,唐朝宰相杨炎在被贬到海南后发出“一去一万里,千知千不还。崖州何处在,生度鬼门关”的著名感叹。

哪怕到了现在,要想进出海南岛也没有直接的陆路交通,要么乘飞机,要么坐轮渡穿过琼州海峡。要运输大宗货物更麻烦,用火车拉上货物,也必须在雷州半岛或者海口上将火车拆成一节节车厢,拖进船仓,捆绑,开船,再出船,拼接,装上轮渡,再通过轮渡运输,一趟花费时间需要四小时,效率奇慢无比。

轮船与铁路对接
2018年,海南出入境人员达234.1万人次,2019年进出岛货物总量逾7000万吨,海南省约90%以上的居民生活物资和瓜果蔬菜,以及30%左右的旅客通过琼州海峡进出海南岛。海南省交通运输厅预计,到2020年、2030年,琼州海峡的吞吐量将分别达到300万辆车次、1700万人次和480万辆次、3000万人次,运输压力巨大。

客滚轮从海口秀英港轮渡码头驶出。来自新华网
面对如此多的人货运输需求,单靠飞机和渡轮运输就力不从心了,因此不少人都在迫切地希望建设联通两岸的交通线。
难产的方案
事实上,关于连通琼州海峡的交通建设方案一直是各路人士的殷切期望。
早在清朝,著名的洋务大臣张之洞就提出“筑铁路至海南腹地”的设想。其后,孙中山先生在《建国方略》中提出,该有一条铁路“于化州须引一支线,至遂溪、雷州,达于琼州海峡之海安……于海安再以渡船与琼州岛联络”。

《建国方略》书影
20世纪70年代,面对复杂的国际环境,有人提出“过黄河、过长江、过海峡”,这是最早的关于修建跨越琼州海峡通道的提议;
1994年,广东省为了开发粤西地区,开始对建设跨海通道的可行性进行研讨;1998年人大会议上,著名桥隧院士王梦恕正式向国家提交了《加速琼州海峡隧道工程前期研究》的议案;1999年,王梦恕等院士提交了可行性报告,并在北京举办了工程研讨会,向交通部有关领导论证了方案。

跨海方案
交通部、铁道部,海南和广东两省都对海南与大陆的交通问题给予足够的关注。1988年,海南从广东析出并成为海南省,1992年粤海铁路通道建设项目立项获批,并于2003年正式通车,大陆的火车通过轮渡开上了海南岛。不过,火车的运力还是难以满足海南省的物资和人员的运输。
2009年底,发改委牵头的《琼州海峡跨海工程规划研究报告》出炉,基本敲定了建设方案和项目规划。此时的跨海工程建设已经呼之欲出,甚至有媒体言之凿凿地断定——琼州海峡跨海工程建设将在2012年开工建设,2020年建成通车。
然而在2010年,主导该项工程的院士王梦恕却表示“目前,琼州海峡通道的建设方案仍在争论之中,最终获准立项尚需时日。”自此,关于修建琼州跨海通道时修桥还是修隧道的争论一直不休,以至于到讨论时一律以“琼州海峡跨海通道”称呼。
反观国内其他地方,历时4年多建设的厦门翔安海底隧道已经建成通车;花费7年,工程项目总投资额高达1269亿元的港珠澳大桥连同其海底隧道也已经交付;1992年才提出的渤海海峡跨海通道基本已经敲定成型并上报国家,有望2025年前开工。

国内已建成具有代表性的跨海通道
至于跨琼州海峡工程,虽说后来在《广东省高速公路2015年至2017年建设计划及中远期规划》中提及,但由于技术原因,搁置了下去。
文:地缘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