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公号早在去年九月就推出了相关文章对相关产业政策和海南槟榔产业进行了全面解读(海南农业真相(6)一一“海南槟榔牛市”还能走多久?、一亩万金一一被忽视的海南热作“爆款单品”)。
虽然槟榔容易种植且进入门槛低,市场客单价也不高,有点低端,但是,这些年的槟榔产业却是一个“闷声发大财”的典型行业。
不管是种植端还是加工营销端皆是如此,甚至那些不起眼的遍布大街小巷的小卖部,卖槟榔的利润超过了卖烟卖水的利润,一个日杂小超市年底春节前后卖槟榔的纯利高达数万元。
众所周知,槟榔的种植加工售卖已经发展为湖南(主要是湘潭益阳)和海南(主要是万宁,琼海乐东)的重要产业,规模发展至近千亿级,从业人数达到百万级。
但是,这个行业的主导者是湖南人。因此,多年来,在海南听得最多的是“海南槟榔钱都被湖南人赚走了”。
尤其是在湖南湘潭,槟榔被视作具有地方特色的重要产业,集中度高。
根据湘潭市工信局在2022年上半年完成的全市槟榔产业调研报告,截至2021年,湘潭取得食品生产许可证的食用槟榔生产企业有68家,年加工槟榔干果20余万吨,全市槟榔全产业链2021年实现产值约410亿元。
湘潭以外,槟榔产业在湖南省内的益阳也快速崛起。
上述报告显示,益阳企业口味王集团已经成为全省槟榔行业的龙头,年采购原果超海南总产量60%,“有赢者通吃,一家独大的趋势”。
作为低调的行业冠军,口味王目前在国内十余省596个城市拥有至少137万个销售终端!
年销售额据说以百亿计,特别是这个行业采用低额食品税,所以口味王利润惊人,至少是数以十亿级,确实是“闷声发大财”!
“湖南人吃肉,海南人喝汤”,不过,这几年的“槟榔牛市”让那些在海南种槟榔也算是喝到了“鲍鱼汤”。
不管“三棵树”还是“六棵树”,槟榔树这几年才是海南农民真正的“摇钱树”和“扶贫树”。
因此,有人开玩笑,如果没有槟榔树,没有槟榔价格上涨,海南省的2020年扶贫脱贫工作都不能如期完成。
这些年,槟榔在海南农民心中的地位超出一般人想象。
如果现在要问,谁是海南产值最大的农作物?
应该很多人不知道正确的答案,它不是热带水果,也不是冬季瓜菜,更不是橡胶,椰子,而是小小的槟榔!
论个头,槟榔可能是海南热作中最小的,但论风头,槟榔这两年在海南是最大的。
据不完全统计,得益于这二年槟榔果价格大涨,槟榔在海南种植面积己突破200万亩,产值突破200亿,200万从事槟榔种植及相关行业的农民因此每人增加了1万元可支配收入。
海南的槟榔树和橡胶树不同,后者基本上在农垦手里,槟榔树基本上是在海南广大农村尤其是海南东部,中部扶贫任务重的山区农民手上,卖槟榔的收入是实实在在被农民分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