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迟退休这几天讨论得轰轰烈烈,基本是板上钉钉的事情了,80,90后快哭了,65岁退休,意味着打工人21,22岁大学毕业出来,要打工40多年才能得到退休享清福的机会。如果一个人25岁生娃,到了25岁甚至30岁娃结婚,再生孙子,孙子出来恐怕是没人带了,这时候需要请保姆,费用可能还要由80,90后的爷爷奶奶出。所以有人说,80,90后真是倒霉蛋,赶上“独生子一代+少子化一代+延迟退休一代”,上有父母要养老,下没子女帮养老,自己老了还碰上养老金不够,得多干5年才能退休。
某财经分析说:老龄化的问题重要,是因为它和少子化一样,在加速、不可逆。而且,在这代年轻人(80、90后)真正面临退休前,这事就已经会实打实地影响他们的生活。
目前世界范围内养活退休人的钱来自3个支柱:国家给、企业给、个人自己给。(中国特殊的孝道文化,导致还有一个子女给,但是子女养老这部分,越来越暧昧,既不稳定,许多子女也自顾不暇。)
国家给的部分,就是基本养老保险,占比约70%,企业给的,占比约30%(OECD数据)。也就是说,现在的退休人员,主要仍然是“国家来养老”。国家给的这部分钱,又采用“现收现付”模式,用现在年轻人交的养老金,去养现在的老人。等现在90后00后的年轻人老了,领的就是20后30后们交的养老金。
所以,对一个普通小张而言,现在每个月的工资,需要养3波人:养现在的自己,养现在的老人,以及存一部分养未来的自己。
中国老龄化全国委员会(CNCA)预测,中国60岁以上的人口预计将在2050年左右达到4.87亿的峰值,接近中国人口35%。
90后们老了会遇到的景象可能是:你走在中国的大街上,每3个人里,就有1个是超过60岁的老头老太。
想体面养老,要存多少钱?
因为要养的老人增多、能收税的年轻人减少,人们的收入又在逐年增加,养老金的替代率大概率还会继续下降。
所以问题就转换成:除了养老金,自己要准备多少钱。富达国际提出过一条“退休储蓄黄金法则”:存够当时年薪的9倍。也就是说,如果纯靠工资的话,从25岁起,每年从收入中,拿出19%用于储蓄。更细分的计划是,30岁时,存的钱,得有年薪的1倍,40岁是4倍,50岁是6倍。所以,养老储蓄越早开始,就越轻松。
等于还是说,得存钱,问题是,你得有钱存!加油吧!打工人!
主帖获得的天涯分:0
楼主发言:1次 发图:0张 | 添加到话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