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8日在北京召开的全国户籍制度改革推进电视电话会议上,国务院副总理韩正:确保完成1亿非户籍人口在城市落户目标。
从2016年开始,《推动1亿非户籍人口在城市落户方案》一直在执行。该方案目的是为了促进有能力在城镇稳定就业和生活的农业转移人口举家进城落户,是全面小康社会惠及更多人口的内在要求,是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首要任务,是扩大内需、改善民生的重要举措。
网上有人说,现在忽悠农民进城,是为了让他们接盘商品房,同时收割他们的土地。这个观点实在是太狭隘了,个人的发展和国家发展息息相关的,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实现全面小康社会,是实打实的惠民政策,并不是忽悠。
首先,人口是会自然流动的,城镇化是一个顺应社会发展的方案。农民进城后,收入相较于农村有个大幅的提高,更好的生活质量以及医疗教育等相关的配套。很多人是为了享受城市生活和城市的特权,自愿放弃了农村的土地和农村的生活,离开农村进入城市。
其次,这是一个双赢的方案,相当于城市对农村劳动力的招商引资。人口逐渐进入到城市,新进人口的生产力得到释放,城市得到进一步发展,农民收入得到提高;同时,农村的土地通过整合可以进行集约化运作,大规模机械化农作物生产,形成规模经济,农村原有土地的生产效率也会提升。
国内部分农产品比国外进口运输过来的还要贵不少,主要原因是国内农产品生产成本较高。表面上我国的人力成本低于欧美等发达国家,但由于我国人多地少(可用的耕地面积小),没有大规模的农业用地,机械化利用不足,导致生产力低下。有兴趣的可以搜索下美国加州番茄种植视频,超大的农场面积和高度的自动化,为全世界不间断的提供成品番茄酱。
最后,城镇化是长期过程,是一个缓慢推动的进程。英国工业革命让经济爆发性增长,同时也引发了很多社会问题,而通过完善以居住证为载体的城镇常住人口基本公共服务提供机制,切实维护进城农民的农村权益,可以避免各方面的矛盾激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