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苦耐劳是永恒的美德绝对没错,关于我说年轻人思想改变的部分我补充一下,music2019这位朋友的个人价值观肯定是正确正面,年轻人也需要需要建立这样的价值观。
我自己也认同吃苦耐劳这种品质,其实我们加班,多劳多干比年轻人无怨无悔多了。但是现在社会问题是什么呢,我的一些私企的朋友说现在要年轻人加班真的太难了,难吗?难,也不难,这里不考虑他值多少钱的问题,他本来月薪5000,你要他加班给他10000他一定愿意。包括对对联提倡年轻人勤奋我都是认同的,但是他一边要人家勤奋,一边又高高在上享受着资源鄙视底层大众这才是最大的问题。从社会层面来说,我们教育人民去勤奋去吃苦,同时他勤奋吃苦享受到了该有的物质和尊重,这才是匹配的。否则他是没有意义的,和社会价值观脱节的个人价值观是没用的。比如我们今天的女权,女人享有男人同等的权利毫无问题吧,应该是绝对正确吧,但是封建社会它错了那么多年它也好好的;比如战后一定是女权最黑暗的时候,去看看日德战后恢复人口的政策就知道了,但是它当时就是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再比如我们拿着我们现在的女权思维去中东某些国家说事那是不尊重人家国家主权。
我主要思考的是两个方向:
1,未来的经济模式一定是随着年轻人的想法的更改发生很大改变。因为未来的主体是他们。
2、消费习惯的经济模型发达国家都是,存储习惯的经济模型暂时世界上还没有,也没人知道怎么玩。那在未来发展来说决策会往哪一方面走应该比较明确,就拿我们现在来说也都不是存储模型,我们前几波的居民存款基本都引导到房地产里面去了,实际是转动起来了。
而根据这些思考,我想说的是时代总在进步,思想总在多样化,春秋战国那些人吵来吵去吵来吵去,到了今天喜欢墨家的喜欢儒家的喜欢法家的还是吵不出个输赢。我们不是要一味的去灌输年轻人我们的观点,那样反而是适得其反。
本身消费模型的经济和个人正面的价值观不冲突,就是你愿意多吃一点苦,你在这个团体里多一分收获。真正会出问题的地方就是我多吃一份苦我还比你矮一截,这个是社会层面需要解决的问题。
所以你会发现哪怕年轻人消费观点在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是国家层面并没有太多的声音和政策,因为从大局来说,他的重点不是解决教育他们吃苦耐劳的问题,而是解决他们为什么“不吃苦耐劳”了的问题。
确确实实我们的目标是复兴,从宏观来说,当我们说完成了复兴那天,我们的人民一周工作50小时,人家工作30小时;我们的人民30年买房,人家10年买房;我们的人民建设了国家苦了一辈子,人家建设了国家也享受了生活,这是丢人的,完成复兴是说不出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