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点评杜甫《诸将五首》:
《唐诗选脉会通评林》:陈继儒曰:《诸将》诗俱明正剀切,不落影响,一腔忠悃可鉴。陆时雍曰:《诸将》五首,多以议论行诗。
《杜臆》:前四首皆责备天宝以来诸将,而末章颂严武以愧之。观武镇蜀,来则安,去则乱,无忝将才,亦非阿其所好也。
《载酒园诗话》:余尝谓此数诗(按指《诸将》)可与《小雅·雨无正》篇相匹。
《杜诗详注》:郝敬曰:……各首纵横开合,宛是一章奏议,一篇训诰,与《三百篇》并存可也。又曰:五首慷慨蕴籍,反复唱叹,忧君爱国绸缪之意,殷勤笃至,至末及蜀事,深属意于严武,盖己尝与共事,而勋收未竟,特致婉惜,亦有感于国士之遇耳。陈廷敬曰:五首合而观之,“汉朝陵墓”、“韩公三城”、“洛阳宫殿”、“扶桑铜柱”、“锦江春色”皆从地名叙起;分而观之,一、二章言吐蕃、回纥,其事对,其诗章、句法亦相似;三、四章言河北、广南,其事对,其章、句法又相似;末则收到蜀中,另为一体。杜诗无论其他,即如此类,亦可想见当日炉锤之法,所谓“晚节渐于诗律细”也。与《秋兴》诗并观,愈见。
《茧斋诗谈》:《诸将》,此崆峒所宗。在杜诗不是绝调,特其一支耳。
《唐宋诗醇》:骨力如马、班,议论如董、贾,特缘以韵语耳。既已精理、为文亦复秀气成采,读者于此沿洪流而穷深源,然后知甫之所以度越千古也。黄生曰:《有感》五首与《诸将》相为表里,大旨在于忠君报国,休兵恤民,安边而弭乱。其老谋硕画,款款披陈,纯是至诚血性悟。
《读杜心解》:五首纯以议论为叙事,吁谟壮彩,与日月争光,出《秋兴》之上。
《杜诗镜铨》:邵云:《秋兴》、《诸将》同是少陵七律圣处。沈实高华,当让《秋兴》:深浑苍郁,定推《诸将》。有谓《诸将》不如《秋兴》者,乃少年耳食之见耳。此与《有感》五首皆以议论为诗,其感愤时事处慷慨蕴藉,反复唱叹;而于每篇结末,尤致丁宁,所谓言之者无罪,而闻之者足以戒,与《三百篇》并存可也。
《闻鹤轩初盛唐近体读本》:陈德公曰:五首感时,勃郁盛气而言非无典实,全用峭笔。转掣每句必下上三虚活字作眼。他人便须软嫩,此家转得遒拔。评:五首纯以议论骨力胜,骨力全在虚字转掉得妙,句法便成遒紧。若一味呆实,议论虽佳,不板滞亦软靡矣。
《读雪山房唐诗序例》:少陵七律,自当以《诸将五首》为压卷。关中、朔方、洛阳、南海,西蜀,直以天下全局运量胸中。如借兵回纥,府兵法坏,宦官监军,皆是当时大利大害,而廷臣无能见及者。气雄词杰,足以称其所欲言,每章起结,皆具二十分力量。
《昭昧詹言》:此咏时事,存为诗史,公所擅场。大抵从《小雅》来,不离讽刺,而又不许讦直,致伤忠厚。总以吐属高深,文法高妙,音调响切,采色古泽,旁见侧出,不犯正实。情以悲愤为主,句以朗俊为宗,衣被千古,无能出其区盖。
《岘佣说诗》:《诸将》、《秋兴》、《咏怀古迹》皆集中杰作。分读合读,暂读久读,触处皆有领悟。
《唐宋诗举要》:吴曰:《诸将》之作,所以纪当时天下之形势,作者闳略也。步瀛按:此子美深忧国事,望武臣皆思报国,而朝廷用得其人,故借诸将以寓其意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