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进入贴图专区2016【让爱回家】春节摄影大赛
http://bbs.tianya.cn/post-no04-2646707-1.shtml
春节的离愁还没有散尽,元宵节又接踵而来,每逢佳节倍思亲,对于远离故土的人来说,这一个个小小的汤圆寄托着多少人思乡的梦?
记得小时候一年中最盼望的事情就是过年,刚进入阴历十一月,家家户户就开始忙得不亦乐乎:磨豆腐,晾熏干,煮米酒,做米花糖,杀年猪,灌香肠。吃过大年三十的团圆饭,就开始挨家挨户串亲戚拜年,今天舅舅家,明天姑姑家,好不热闹。如果家里亲戚多,整个正月都不用在家做饭,而且天天都有好吃的,啧啧,那真是神仙般的日子啊。
而在这些众多的美食当中,让我印象最深刻的要数吃汤圆了,我们家的汤圆主要是奶奶做,每年这个季节,我都会踮着脚丫好奇地围观她的每一个动作,看她是怎样一步一步把一粒粒洁白的糯米,神奇地变成一个个松软可口的汤圆的?
别看一枚小小的汤圆,奶奶制作起来很是讲究的,要挑最好的糯米稻谷拿去舂米,然后把它们反复洗干净放在一个木盆里侵泡。等米泡涨以后在石磨上磨成米浆、沉淀,倒掉清水,然后把沉淀后的糯米面团取出来摊开晾晒,晒干水分以后就成了汤圆粉,密封保存可以放很长时间。
做汤圆的时候再取出一些干透了的汤圆粉用水泡软,里面还要加上一些大米粉,然后就揉成面团待用。据说这一步是汤圆口感软硬适中,外形圆润饱满的关键,加大米粉是为了增加汤圆的硬度,如果纯粹是糯米粉,包出来的汤圆是软塌塌的,不能很好站立,吃起来也是太软,没有韧劲。和面讲究,馅儿也很讲究,里面会放上一些橘子皮、鲜姜末、桂花、红糖、核桃、花生,还有少量的猪油。煮好以后,再往汤里放上适量的米酒,一锅香喷喷的醪糟汤圆就做好了。虽然每一家的做法都大致相同,但是每一家的汤圆味道却各有差异,那种妙处是无法用语言表达清楚的,只可意会不可言传。
现在长大了,所有的记忆都已经远去,再也吃不上儿时的汤圆,再也找不回从前的自己,唯有思念像一杯酒,随着岁月的沉淀越来越浓。明天就是元宵节了,我的脑海里突然闪现出奶奶的身影。
于是,我走进超市购买了一些原材料,努力搜索记忆中奶奶制作汤圆的方法,终于亲手包了一次汤圆,虽然外观不好看,但是真心地觉得比超市里买的要好吃很多,什么老字号都没有家的味道香甜。
现代都市的大超市里商品应有尽有,天天都可以过节,吃元宵已经不单纯为了解馋,而元宵节也消弱了节日的象征意义,化作一种怀旧情结融化进了游子的记忆里。时光流逝,那些渐行渐远的往事越来越模糊,而那些亲切的身影还依然清晰、温暖如昨。
小时候,乡愁是一盘温暖的月光,故乡在里头,我也在里头;如今,乡愁是一枚小小的汤圆,我在这头,故乡在那头。
明天就是元宵节了,小伙伴们,还记得你第一次吃元宵的情景吗?还记得儿时元宵节的欢乐吗?你们家乡元宵的做法还有哪些花样?都动起手来,亲手包一次元宵吧,让我们一起分享这份团聚的喜悦、离别的伤感,思乡的清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