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火车站南广场中央耸立着高高的范仲淹塑像,其“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名句刻在塑像下的石碑上;范仲淹塑像背后紧依着千年流淌的姑苏护城河水,同样高高的平门城楼屹立在护城河的南岸;如今的护城河水清澈粼粼,护城河畔垂柳依依。
我每次步出苏州火车站,都会对着这幅既充满历史凝重感,又富于江南水乡特色的画面,细细的观赏一遍,静静的思索一番。
平门城楼下隔河回望苏州火车站南广场:
随着护城河东娄门城楼和城墙的修复完毕,苏州八大古城门遗址的恢复建设也算划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
据唐代《吴地记》说,阖闾城有八座水陆城门,“西阊、胥二门,南盘、蛇二门,东娄、匠(相)二门,北齐、平二门”。阖闾城,即苏州城的前身。公元前514年,亦即吴阖闾元年,吴王阖闾即位,任命相国伍子胥修建新城。伍子胥“以象天之八风”建水城门,“以象地之八卦”建陆地门,这就是:阊、胥、盘、蛇、匠(相)、娄、齐、平。相传此八门的名称都是伍子胥所定。
根据苏州地方志的记载:在古代苏州的八个城门中,到上世纪末仍保存下来的仅有盘门和胥门。进入上世纪九十年代末,怀旧的姑苏人开始了修复古城门的圆梦和践行。
姑苏城门方位图:

(除阊、胥、盘、蛇、娄、相、齐、平门外,如今还有城西的金门保存完好,而南门和葑门都已消失在历史的尘埃中)
当然,对姑苏古城门是否要修复,从本世纪初阊门修复时就引起过争论。当时有人提出了质疑,根据国家文物保护法,文化遗址的保护遵循着一个原则:“修旧如故,以存其真”。对已不存在的不提倡重建。古代重修城墙是因为有防御的实用价值,现在单纯的复古有多大意义?
但更多的专家和学者认为:阊门是老苏州的象征,重建修复是历史的责任,是文物古迹生命的延续,例如腾王阁在一千三百年里就重新修建了28次。天下本就没有坚不可摧的城池。最终的征服靠的也不是武力,而是文明。我们今天重修一座不设防的城门,为了对历史和文明的纪念。
是啊,修复古城门,与其说在还原一段历史的面貌,不如说苏州人在编织一个时代的梦想,对繁盛富庶、祥和安泰的人间乐土的憧憬和追求。
阊门修复后,平门、相门和娄门也相继修复,唯有齐门仅仅恢复保留了城墙,没有重建城楼,或许是那里已经没有了重建的空间了。加上历史遗存的胥门和盘门,以及早先修复的蛇门,姑苏古城门终于在今人的呵护下,回归了历史的原貌,尽管多少留下了缺憾。
相门桥上北望护城河和相门城楼城墙景致:
苏州古城门的修复,也给游客提供了一条物美价廉特适合自由行的旅游线路。当然,这条线路的受众群体是既想省钱,又想要了解点历史的人,而最好的工具就是徒步 。
怀着为大众服务的精神,更多的是自己的好奇心,我开始了对苏州城门的实地探访。
当我沿着苏州护城河岸徒步游览时,城门和城墙下的健身道已经把四个方位的八座城门和城墙沟通起来。环城健身道的开辟,既方便了游客游览,也方便了市民健身,真可谓两全其美,充分体现了今日姑苏人的聪敏才智和时代文明,值得点个大大的赞!
环古城河健身步道城东娄门至相门段景致欣赏:
我为探访姑苏城门,今年以来从初夏到冬日一次次往返苏州。在边走边赏中,徒步走完了全长15.5公里的古城河环城健身步道。欣赏了各处城墙城门,了解了有关姑苏城门的前世今生;领略了护城河水和周边景观,在一路追溯姑苏城门的历史演变中,几多感慨抒发心头。
是啊,我在古今各种风格的城门建筑中穿梭,脑海中装满了姑苏古城门的历史和现实画面,就象踏上了时光穿梭机一样……
夜色中的平门与护城河景致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