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房的满满记忆(25):上小学的女儿
昨天说搁笔了,但今早晨4点起床,不小心踢倒了堆在客厅里的一堆旧书,这是女儿上小学曾部分用过的书籍,于是就睡不着了。

(女儿曾读过的小学。她仅在这儿读了一、二年级,后来,我们把她送到距这儿七公里外的中心城区就读)

(女儿曾就读的小学)

(图为我们收藏的部分女儿上小学用过的课本)

(当年上小学二年级时的女儿写的作文)

(上小学的女儿每天要阅读的《语文报》,阅读后,我的妻会在上会标注)
女儿很早(6岁)就上学了,她在妻所在单位的远郊一所子弟小学就读。老师让女儿掌管所在班教室的钥匙。每天她要早早到学校给同学门开门。
这所小学一共才四个班,估计不到200名学生,基本上是单位职工的子弟,硬件条件不算很好,供孩子活动的场地和空间不大,课间休息或上体育课,孩子们就在一个篮球场上玩耍,她们玩得最多的是跳皮筋绳、踢键子、跳房子(估计现在有许多的孩子不知这是什么玩艺)、追打嬉闹。当时作业不多,下课了,就在厂区玩耍。
看孩子在这样的学校读书,虽然老师们都很敬业,但怕误了孩子。在她即将上三年级时,妻通过各种复杂的关系,把她送到七里外的中心城区一所较好的小学就读,早出晚归。
在孩子要离开子弟学校到中心城区上学之际,我正好回家探亲。女儿对我说,有些舍得不在一起二年多的同学,爸爸,你能不能出面带她们出去玩一次。
看到女儿真挚的目光,我也没想其它,当场就答应了。女儿听后,连夜去同学家一家一家的通知。
第二天,她班上所有的同学都早早地集中在起,厂区的交通车像是孩子们的包车。大家在车上十分兴奋,一路说个不停。
当时,我主要带她们去赣州公园。当时的赣州公园是孩子们最喜欢、也最想去玩耍的地方

(图为女儿三岁时,我带她在赣州公园标志性建筑物前留影)

抵达赣州公园后,先让她们进动物园。出来后我与她们在公园一堵背景墙前合影)

之后,又让孩子们赣州公园的标志性建筑前合影留念(后来把照片冲洗给每人一张。照片中稚气突显的孩子,如今都长大成人、成家立业了,不知她们留存到这张照片没有?不知还记得这次的出游?)
带孩子们出游的第二天,班主任与孩子们联合给我写了一封情真意切的感谢信,孩子们在信中一一签上自己的名字,同时还给我一个用报纸包裹的小包,面面是一角二角还有一堆的硬币。孩子们说,这是她们每个人给的出游费。
女儿到中心城区读书后,中午这餐,她在学校附近的小店花三块钱解决。她吃得最多的是兰州拉面和快餐面。有一次,我从部队回家探亲,中午去看她,她高兴地带我去青年路一家兰州拉面馆吃饭。我看到这面3元一碗,只放了盐和葱花,看不到一点荤腥。女儿说,为省钱,每天只要半份,也就是花1.5元就可以解决中饭。
因早出晚归,每天早晨六点半她就要起床,然后赶七点发车的交通车,下午放学后又到学校附近地方乘交通车回家,晚上六点左右才能到家。当时交通不便,城区开往郊区的公共汽车到下午六点就没有了。女儿有时下课晚了,没赶上交通车,就只好打“的”。当时我们经济拮据,给孩子的钱很少。但孩子独立惯了,会随机应变。每次上了车,她只说去的地名,其它的不多说,即使司机与她搭讪,孩子也不应。
妻后来对我说,只要女儿没乘上交通车,晚上七时左右,她就能准时听到女儿在楼下大声喊叫的声音,为什么喊叫呢?这是女儿在楼下喊老妈出来付车钱。
妻还说,当时的社会治安好,基本上没胡拐卖孩子的新闻和事件。
如今,女儿大了,她的同学也成家立业了,不知还能否记得这次的出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