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卦九二:见龙在田,利见大人。
现,第一个见是现之意,出现。第二个见是拜见、进见之意。田,坤为田,其象亦是结合了乾坤两卦而言。
随着坤之用六不断的生初九,早生的初九之阳被动的不断壮大发展升级至九二,在初九升级至九二的同时,坤之用六继续生出了新的初九,同样乾之上九则继续生出了坤之初六,如此才叫循环。
九二之阳生于坤,经初九而来,本爻辞是提示我们此阳现于田。坤者,田也,于此也再次加调了九二是由何而来。九二往而欲健,九二与九三同为亨,对比此两爻,九二为亨弱,九三为亨强。亨弱则为亨之元与亨之亨,亨强则为亨之利与亨之贞。亨弱则为人用,亨强则可用人。按照这样的对比关系,我们看出,现龙的龙为九二,大人则为九三。大,阳也。亨,就是通畅,壮大发展。
现龙在田是用象来表示,指的是田间的万物已经开经开始生长,已经明显的感觉到天暖,阳之渐盛。但九二之阳与坤之六五相比,还是相当的弱,九二如果是一杯热水,则六五是比他大的多的坚冰,如果六五攻击他,此阳休矣。因此抱团取暖,九二唯有往而向九三,于是找到了九三请求拜见。
本爻的意思是:阳的积累到了九二的程度,已经是亨之利与亨之贞,已经可以在一定范围内健行,已经可以去拜见比自己更为刚健并可以帮助自己健行的处于亨之利与亨之贞阶段的九三,这样会有收获,而九三也因为有了九二的帮助,实力增强,所以也有收获。毕竟九三也无法直接与坤之六四相抗,多个九二之阳相帮,绝无坏处。
乾卦九二在需卦时是“初九需于郊”,郊者,田也,也明确指出了此两爻是一个爻,如此明确的对应关系才有了后面的发展。
乾卦九三: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
乾乾,以刚健的方式行刚健的事。君子为阳,小人为阴。夕,夕阳,直译成傍晚,傍晚后则夜来,阳弱阴盛,合小人之天时。惕,惕与悐,《朱注》:悐悐,忧惧貌。于此译成反醒。厉,《玉篇》厉,危也。危险之意。《诗•术风》深则厉,《注》以衣涉水,由带以上曰厉。笔者注:上为阳下为阴,阳被阴攻的意思。《尔尔雅•释天》月在戌曰厉。厉为秋末阴盛之时。《史记•严安传》民不夭厉。《注》厉,病也。《息夫躬传》鹰隼橫厉,《注》师古曰:厉,疾飞也。厉的综合意思是快而疾的危险和伤害,直译成危险也就是了。 咎,《说文》灾也,从人从各,各者,相违也。《尔雅•释诂》咎,病也。《 疏》罪病也。《广韵》愆也,过也。直译成因行事过份而有过失即可。
本爻辞史来争议最多,乾乾前我们前面细解过,于此就不复述了。
“夕惕若厉无咎”史来断句有两种,即“夕惕若,厉无咎”与“夕惕若厉,无咎”,前者是主流。若是状态的意思,如惊若,就是惊恐状。《易》里吉、凶、悔、吝、喜等,都没有和厉连在一起的,无咎就是无咎,有凶就是有凶,《易》里就不可能有厉无咎,所以前一种断句方法是错误的,后一种才是正确的。
自九三爻开始,我们译解时就不以九二发展至九三再发展至九四来译了,而以乾卦相对静态的方式来译解,前面那样译解是为了让大家明白乾坤之动态平衡,现在这样来译解,是为了让大家清楚乾坤在某一点上的静态平衡,释解坤卦时直接以静态来释解。
九三所在位置,阴依然大于阳,夜依然长于昼,小人行事之机多多。九三虽然在亨之利与亨之贞的阶段并且有九二相帮有九四为倚,但毕竟自己本身之阳与坤卦六四之阴还无法直接抗衡,因此需要戒备与反醒。而九三阳爻刚位,正是行事刚健,性直而燥,难免引得小人不满也是合理的。
本爻的意思是:阳已经积累到九三亨之利与亨之贞的阶段,但尚未过半依然在乾之下卦中。九三之阳还没有能力与阴完全抗衡,尤其还有九二这样的更弱的阳在自己身边需要照顾,如果坤之六四、六五剪其羽攻九二,也是很麻烦的事。九三日间以刚健的方式行刚健的事,傍晚则反醒自己当天做的事情,就如急祸马上要来一样的警惕,这样做就不会因为行事过份而有过失。白天为阳宜阳行,晚上为阴宜阴行,阴盛之前,阳思而防之,故健行而无咎。无远虑必有近忧,自醒自警,君子之道。
乾卦九三在需卦时依然位于乾之初二与九三两爻之间为“需之九二”,乾三阳形态未破坏,而“需之九二之小有言”是乾之九三的发展后的表现,此是乾卦唯一的一条惕龙和思龙,因此最有思想,有思想才会有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