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教文化]百花生日是良辰,未到花朝一半春——花朝节

楼主:蒹葭从风 时间:2006-02-18 07:56:00 陕西 点击:12281 回复:200
脱水 打赏 看楼主 设置

字体:

边距:

背景:

还原:

上页 1 2 下页  到页 

  
    百花生日是良辰,未到花朝一半春;
  
    红紫万千披锦绣,尚劳点缀贺花神。
  
    —— (清)蔡云
  
    这首诗是旧时民间庆贺百花生日盛况的写照:这天,各地画匠花友聚集一堂,一拼手艺;花农挑着整担的芍药,叫卖声回响在大街小巷;青年男女漫步花间,文人墨客触景生情;夜间在花树枝梢上还张挂起“花神灯”,灯火与花枝相映成趣……
  
    如今我们总是徜徉在浪漫的西洋节日里,却忘了浪漫美好的性格曾经属于自己;当大家在西历二月十四的玫瑰花丛间陶醉的时候,却忘了很快将迎来传统节日里最有浪漫气质的夏历二月仲春……
  
  花朝节日期:农历每年二月十五日,今年为2006年3月14日 
  
  ***********************************************
  
   < 目录 >
  
   一.花朝节的来历传说
  
    二.花朝的节物风俗
  
    三.中国文化中的花情愫
  
    四.花朝节的流传现状及复兴意义
  
    五.花朝节复兴设想
  
  
  

打赏

0 点赞

主帖获得的天涯分:0
举报 | 楼主 | 埋红包
楼主发言:1次 发图:0张 | 添加到话题 |
楼主蒹葭从风 时间:2006-02-18 07:56:48 陕西
  一.花朝节的来历传说
  
   1 花朝日期
  
    花朝节是我国民间的岁时八节之一,也叫花神节,俗称百花生日。花朝节与气候时令关系密切,故而具体日期因地而异,我们中学课文学过袁宏道的《满井游记》,其中提到“花朝节后,余寒犹厉”这么一句,各地花朝,均在夏历的2月份,正是早春时节,咋暖还寒。论节气,大约在“惊蛰”到“春分”之间。此时春回大地,万物复苏,草木萌青,百花或含苞或吐绽或盛开。这天,各地的百姓,尤其是花农,都要祭百花以求庇佑。
  
    而花朝具体在哪一日却说法各异。唐代花朝定为二月十五,还成为和“正月十五元宵节”“八月十五中秋节”并列的三个“月半”佳节;到了宋代,花朝节于某些地方被提前到二月十二或二月初二的——或许是对春的迫不及待吧。据《广群芳谱·天时谱二》引《诚斋诗话》:“东京(即今开封)二月十二曰花朝,为扑蝶会。”《翰墨记》有:“洛阳风俗,以二月二日为花朝节。士庶游玩,又为挑菜节。”杨万里说“唐二月十五为花朝”,而“东京以二月十二为花朝”。不过,在介绍南宋都城临安风貌的《梦粱录》则依然因循旧习:“仲春十五日为花朝节,浙间风俗,以为春序正中,百花争望之时,最堪游赏。”到清代,一般北方以二月十五为花朝,而南方则以二月十二。气候差异而已。
  综上,一方面因循唐宋主流,一方面取月半吉日,我们建议花朝日期定在夏历二月十五。
  
    2.花朝·花神传说
  
    花朝节由来已久,最早记载见于春秋的《陶朱公书》:“二月十二为百花生日,无雨百花熟。”晋人周处《风土记》言:“浙江风俗言春序正中,百花竟放,乃游赏之时,花朝月夕,世所常言。”花朝节的民间传说大致有这样几个:
  
    (1)“崔元徽悬彩护花”故事:
  
   《博异志》载:唐天宝年间一个早春二月之夜,崔元徽于园中品茗赏花,忽见一群容貌艳丽的女子来谒,其中有个小巧玲珑的姑娘,自称石氏,但大家都叫她醋醋。女子们称要借此地与封姨相见。接着,便来了一位明眸皓齿的少妇,众人起身行礼,并恭称封姨。崔氏命上酒菜果肴,尽地主之谊。众女谢过之后,把盏畅饮,高声谈笑,封姨不意碰翻酒盅。醋醋的红罗裙被沾污,她粉面含怒,拂袖便走。众女子相顾惊慌,封姨板起面孔,恨恨地说:“小奴婢竟敢无礼!”夜宴不欢而散。
  
    次日晚,那位醋醋姑娘竟然前来——原来昨晚那些美女皆是花精,醋醋本人是石榴,她们要来人间花苑迎春怒放,可是那位叫封姨的风神出头阻挠。花精们本想借机向封姨求情,不料醋醋坏了事。如今众花精都埋怨她,只好求助于崔元徽,她要崔准备一些红色锦帛,画上日月星辰,在二月二十一日五更悬挂在园中的花枝上。崔元徽依言行事,届时果然狂风大作,可是枝上的花卉有了彩帛,没被吹落。
  
    当夜,众花精又变成一群丽人来花园里向崔元徽致谢,还各用衣袖兜了些花瓣劝他当场和水吞服,崔元徽因此延年益寿至百岁,且年年此日悬彩护花,最终登仙。后来此事流成习俗。由于悬彩的时间安排在五更,故名“花朝”,至于日期如何衍变为其他的,可能与各地花信的迟早有关。
  
    (2)花神传说:女夷、花姑、花仙
  
    “便赋新诗留野客,更倾芳酒祭花神”,这是朱熹咏花神的诗。世界各地的文化中几乎都有花神的形象,而我们的花神长什么样呢?中国的花神也有多种传说,但她为女性的形象却历来是一致认可的。
  
    《淮南子.天文训》载:“女夷鼓歌以司天和,以长百谷禽鸟草木”,女夷者,主春夏长养之神,世所谓花神也。《月令广义》谓:“女夷,主春夏长养之神,即花神也。”
  
    又有书中说花神女夷是魏夫人的女弟子,名叫花姑,她餐风饮露,统领群花。《花木录》称:“魏夫人弟子善种花,号花神。”
  
    (3)花神传说:灌园叟晚逢仙女
  
   另明末冯梦龙的《灌园叟晚逢仙女》,讲了一个花神惩治恶霸、扶助花农的故事。
  
    大宋仁宗年间,江南平江府东门外长乐村中位名为秋先的老者,他妻子亡故,膝下无儿女,因自幼酷好栽花种果,把田业都撇弃了,专于其事。日积月累,便建成了一个大花园。秋先是个花痴,不仅对自己满园的花呵护备至,对他处的花木也常常流连忘返。
  
    城中有一名张委的宦家子弟,为人奸狡诡谲,残忍刻薄,常常和手下一班如狼似虎的奴仆及几个无赖子弟危害邻里。一日,他带了四五家丁及恶少,游荡至秋公门前。话说秋公正好浇灌完盛开的牡丹,于花前独酌,不想张衙内破门而入。一番寻衅滋事,最后竟把个好端端的花园子践踏得只蕊不留,狼藉遍地,还意犹未足。
  
    待风卷残云后,秋公走向前,望着满园的雕残零落,尘垢沾污,心中顿时凄然泪下。正哭之间,只听得背后有人叫道:“秋公为何恁般痛哭?”原来是一个女子,年约二八,姿容美丽,雅淡梳妆,却不认得是谁家之女。秋公将张委打花之事说出。那女子笑道:“我祖上传得个落花返枝的法术,屡试屡验。”按照她的要求,秋公取水出来,发现残花果然重上枝头,而且各种花瓣色彩掺杂,比从前更好看了。这件稀奇事很快就传到了好惹是生非张衙内耳朵里,于是再次上门施展辣手摧花,还找借口给秋公套上了枷锁。
  
    恶少们一直打砸到晚上,忽然卷起一阵风,化作一位姿容美丽的红衣女子,原来,她就是花仙,只见她长袖翻飞,掀起一股刺骨的冷风,将张衙内一伙像蝼蚁一样吹走。狂风大作,张衙内本人也一头栽进了沼池...秋公也被从牢狱中解救了出来。
  
    在这个故事里,花仙已经成了正义和力量的化身,寄托了人们对美好事物与正义力量相结合的心愿。
  
    明代以后的花神形象,愈加栩栩如生,她风姿妩媚,手持中国的花魁芍药、牡丹,或手提盛有这两种花的花蓝,安详地守卫着善良劳动人民心中的美好宿愿。
  
  
  
楼主蒹葭从风 时间:2006-02-18 07:58:32 陕西
  
  二.花朝的节物风俗
  
    1 祝神庙会
  
    传说花神专管植物的春长夏养,所以,祀奉她的就不仅仅限于花农了,还包括耕种庄稼果蔬的农人。长江三角洲一带多有花神庙,旧时吴越花农家还常供奉着花神的塑像。二月初二花神生辰,许多地方,不少农人都要聚集于花神庙内设供,以祝神禧,东北一带还讲究用素馔来供奉。有的地方还要演戏娱神,通常是由十二伶优分扮每年十二越的各月花神故事。由朱熹的诗,也可以看出人们对花神的感情。人们纷至沓来,就此形成庙会。这天夜里,要提举各种形状的“花神灯”,在花神庙附近巡游,以延伸娱神活动。
  
    2 游春扑蝶
  
    古时,每逢花朝,文人雅士邀三五知己,赏花之余,饮酒作乐,互相唱和,高吟竟日。纵观二三月间的传统佳节会发现,这一时期会有一系列游春的节日——春节拉开了迎春的序幕,花朝节前后构成游春的高潮。撰有名剧《桃花扇》的孔尚任,也曾写有竹枝词形容花朝踏青归来的盛况:“千里仙乡变醉乡,参差城阙掩斜阳。雕鞍绣辔争门入,带得红尘扑鼻香。”
  
    宋时开封一带的花朝曾流行“扑蝶会”,是当时民间颇有趣味的游艺活动。
  
  3 种花挑菜
  
    这一天,各地还有栽花种树的习俗,有点今天植树节的味道了;挑菜,就是挖野菜——白蒿、荠菜正是鲜嫩的时候。“采薇采薇,薇亦柔止……”
  
    4 晒种祈丰
  
    花朝吉日,正值芳菲酝酿之际,家家摊晒各类种子,据说要凑其“百样种子”,以祈丰收。预卜的方法很简单:是日忌雨,晴则带来百物丰熟的吉兆。
  
    5 制作花糕
  
    唐代的节日文化与饮食文化都十分发达。据传武则天嗜花,每到夏历二月十五花朝节这一天,她总要令宫女采集百花,和米一起捣碎,蒸制成糕,用花糕来赏赐群臣。这种糕有着花瓣的馥郁和谷物的芬芳,很快就上行下效,宫廷坊上一时分外流行。
  
  图:宋 李安忠《晴春蝶戏图》
  


楼主蒹葭从风 时间:2006-02-18 08:01:02 陕西
  三.中国文化中的花情愫
    中国人的花情愫是本土文化的重要组成之一,其形成与发展也随看国运和文化的兴衰而起落。全世界约有花卉3万种,原产于我国的花卉就有1万~2万种。故此,许多国家赞誉“没有中国的花卉,便不成花园”。爱花是中国人的传统,古往今来,人们或观赏花的姿韵,或品尝花的美味,更赋予其各自的文化品格,每种花蕴含着不同的人格寓意。
  
    1.插花
  
    插花,也叫花艺,和茶道一样,也是没落于本土,兴盛于他乡的传统艺术之一。中国插花艺术萌芽于先秦,于魏晋南北朝小有气象,此时,这项艺术还多是“借花献佛”——在六朝的南史中:“有献莲花供佛者,众僧以铜窑盛水,渍其茎,欲华不萎。”唐宋以后,插花渐盛。唐人罗虬在《花九锡》中,较详细地记述了当时插花的容器、剪刀、浸水、和花台等。唐朝李后主(李煜)每到春天,便将宫中的梁栋窗壁、柱拱阶砌,都密布插花作品,称其为“锦洞天”。如果说唐代插花还仅仅是宫廷和寺庙的高雅艺术,到了宋代,插花艺术在民间已经蔚然成风。欧阳修在《洛阳牡丹记》中写道:“洛阳之俗,大抵好花,春时,城中无贵贱皆插花。”至明朝,已有插花专著问世,张谦德著有《瓶花谱》,袁宏道著有《瓶史》,此书曾1696年被译为日文,对日本插花艺术的发展有重要影响,被日本插花艺术家们奉若圭臬,被推崇为“宏道流”。袁宏道在一首《戏题黄道元瓶花斋》诗中云,“朝看一瓶花,暮看一瓶花,花枝虽浅淡,幸可托贫家。一枝两枝正,三支四支斜;宜直不宜曲.斗清不斗奢。傍拂杨技水,入碗酪奴茶。以此颜君斋.一倍添妍华。”仅用了寥寥数笔,就把插花描绘得淋漓尽致。清朝关于插花的记载有:邝璠著的《便民国纂》中的“养花法”,陈淏子著的《花镜》中的“养花插瓶法”和“香垆花瓶”.沈复著的《浮生六记》中的“闲情记趣”.以及汪灏著的《广群劳谱》,《红楼梦》中对插花的描述也不少。到了近代,战乱频仍,民生凋敝,花艺自然就荒芜了。
  
    中国传统的插花艺术与西方花艺最大的区别在于:西方重造型,中国重意态。中国花艺强调:自然之真——保持花木的自然生态,依据季节造型;人文之善——重视其敦睦人伦的社会效益;宗教之圣——花是有助悟道的圣物,常以花供佛、以花修道;艺术之美——从选材到搭配,讲究和谐、清雅、明秀。
  
    日本的插花艺术已有一千多年历史,6世纪时,一位名为小野妹子的遣唐史将很多中国传统技艺带回日本:字画、雕刻、文学、戏剧、园艺……还有就是供佛的“瓶花”。从中国回来后,小野妹子开办了日本的插花学校。日本最古老原始的插花学校“池坊”现在已经传到了第四十五代。
  
  2.簪花
  
   以鲜花簪首作为一种习俗,早在汉代就已经出现。四川成都羊子山西汉墓出土的女陶俑,就在发髻正中插着一朵硕大的菊花,菊花两旁还簇拥着数朵小花。簪花之俗历久不衰,虽说是风尚,但相比贵族人家的珠翠头面,鲜花却是士庶妻女的常用首饰。节令不同,所簪花也不同。一般情况,春天多簪牡丹、芍药、桃花、杏花等,夏天多簪石榴、茉莉,秋天多簪菊花、秋葵等。
  
    五代前蜀词人韦庄的词句:“春日游,杏花落满头!”勾勒出一个满头杏花的少女在林间陌上的明丽身影。南宋西湖老人《西湖老人繁胜录》则载,端午节“茉莉盛开,城内外扑载朵花者,不下数百人。”而“每妓须戴三两朵,只戴得一日,朝夕如是。天寒,即上宅院亦戴。”南宋吴自牧《梦梁录》载,立秋“都城内外,侵晨满街叫卖楸叶,妇人、女子及儿童辈争买之,剪如花样,插于鬓边,以应时序。”《武林旧事》载重阳节“都人是日饮新酒,讯萸簪菊。”苏轼还在《吉祥寺赏牡丹》诗中,描写了一老人簪花装饰的情形:“人老簪花不自羞,花应羞上老人头。” 唐宋时男子亦有簪花,而且还成为某些典礼的仪节。例如,《宋史 舆服志》载:“中兴,郊祀,明堂礼毕回銮,臣僚及扈从并簪花,恭谢日亦如之。”宋朝廷宴会,皇帝要给群臣赐花,由中使为之插戴。朋友之间的便宴也可以簪花。民间簪花也很普遍,按照宋朝婚俗,婚仪中,新郎可以“戴花一两枝,胜一两枚。”
  
    3 花诗
  
   中国是诗的国度,更是花的故乡。诗与花,如同焰与灯。
  
    孔夫子之“兰当为王者香”、陶渊明之“采菊东篱”、林靖和之“疏影横斜”、周敦颐之“出污泥而不染”、龚自珍之“落红不是无情物”…… 不同的花是不同的心志。
  
    不同的花是不同的人生——时而春风得意,马蹄轻疾,一日便可看尽长安之花;亦有失意落魄,泪眼问花,而乱红不语,唯有溅泪以报。“扈江蓠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是屈原高洁的品性;“人闲桂花落,月静春山空”,是王维幽深的心境;“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是岑参壮美的幻景;“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是苏轼旷达的闲情;“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是晏殊郁结的惆怅;“一花一世界,一树一菩提”是佛家悠然的感悟……
  
    4 花绘
  
   中国画中,花鸟画是一大类,六朝时已有许多独立的花鸟作品。五代至宋是中国花鸟画发展史上的重要时期,发展出了重要的流派。扬补之的墨梅,赵孟坚的水仙兰花都为世所重。时至今日仍被画家看重的梅、兰、竹、菊,在南宋时已基本成为文人画的固定题材。
  
  图:宏道风格插画作品


楼主蒹葭从风 时间:2006-02-18 08:03:02 陕西
  四.花朝节的复兴意义及流传现况
  
    热爱花的民族多是热爱美和生活的民族。作为农耕民族,我们历来对大地上生长的植物有着深厚的感情,自《诗经》《楚辞》起,后世诗文便与花草有着不解之缘。陆毛著有《花经》,而他本人也因此位列花仙——正如陆羽因《茶经》被奉为茶圣。我们自小就开始吟诵“一树梨花落晚风”“一枝红艳露凝香”……正是这些彩英,中华文化氤氲出淡淡的幽香。
  
    这个节日寄予着人们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对春日、生命、绿色的亲近和渴望。作家刘心武这样倡议:“我建议北京人恢复这艳丽芬芳的‘花朝节’,这应该是一个老少咸宜的节日。花王诞辰,多么浪漫的想象!曹雪芹在《红楼梦》里,给贾宝玉起过‘绛洞花王’的绰号,他还写到,在芒种节那天,恰逢一个‘饯花节’,春来是‘花朝’,春去要饯行,热爱春天,珍惜春天,送春归待春回,这里面有多么丰富的内涵,多么浓酽的诗意!”
  
    而在传统佳节普遍式微的今天,花朝节在本土已经退化缩水,仅仅保留在港澳台地区和云南等少数民族地区。例如,大理白族在花朝节会摆出各种盆景,以茶花为多,是古时受到中原风俗影响的孑遗。   
  
  五.花朝节复兴方案设想
  
    1 若得山花插满头----重拾古代女子的簪花之俗
  
    在古代,无论贫富,鲜花都是女子最常用的发饰。时令鲜花栖于云鬓,该是怎样一种意态?那种娇俏生动,不是今天的水钻+树脂+金属发饰可及的。爱美是人的天性,爱花之美是女孩子与生俱来的天性。没有比簪花更能烘托汉服之美的了,也没有比汉服更适合簪花的服饰了。古时发间千万朵,如今识花有几人?西方式的职业套装,西方式的休闲服饰,成了当今中国女性几乎唯一的服饰特征。消弥了东方女性特有的美,远去了华夏衣饰迷离的芬芳,作为一种极富民族特色的衣饰风俗,簪花已经离开我们太久,何不从花朝开始,让中国女子重新亲近和濡染霓裳与鲜花带来的意境呢?
  
    可作簪花之用的鲜花品种有很多,花朝日的时令鲜花也不少,虽说花卉没有国界,但每种文化中有不同的花情结。花朝节最合适的花卉自然是牡丹与芍药,不过,遗憾的是,当前的花市仍旧是西方特色花卉大行其道。
  
  图:周昉《簪花仕女图》
  


楼主蒹葭从风 时间:2006-02-18 08:06:07 陕西
  2 祭花神、赏红、扑蝶、游春...
  
    在还孑遗花神庙的地区,人们可以穿上传统礼服,参加花神庙的各种庆贺仙诞活动,体验华夏特色的花神文化;其他地区则可以盛装偕同亲友来到野外,花神游春活动在这里将别开生面地展开:扑蝶会、摘野菜、咏花赋诗、踏青赏春……这天的吉祥花卉是中国传统的花王牡丹和花后芍药。
  
  图:春日花海


楼主蒹葭从风 时间:2006-02-18 08:07:30 陕西
  3 蒸百花糕、饮百花酒
  
    百花糕是花朝佳节中非常有特色的应景食品,而且花粉类食物对人的健康很有好处。摘采新鲜的花瓣,和着糯米粉。建议和全家人一起亲自动手,将更有节日的气氛。做好后,邻里之间可以互相赠送。
  
    百花酒是江苏的特产,一种产于镇江,梁代《舆地志》中述:“镇江出酒,号曰‘京清’,黄者为‘百花’,黑者为‘墨露’。”民间歌赞此酒:百花酒香傲百花,万家举杯誉万家,酒香好似花上露,色泽犹如洞中春。我国古典名著《镜花缘》中也有关于镇江百花酒的记载。现在此酒名为“恒顺老酒”;另一种产于丹阳,古名叫曲阿(丹阳古名)百花酒,有许多品种,如“十里香”、“玉乳浆”、“宫酒”、“状元红”等等。此酒还附带一个足以拍电影的神话传说——不知道《神话》创作的灵感是否与之有关。相传隋炀帝曾命高丽国进贡美女。高丽国便派使节送来美女阿姬和百花,乘船渡黄海入长江,直驶扬州。当船行到丹阳江面,恰遇丹阳练湖水神赴宴归来。水神见了阿姬,有心娶她为妻,又听说隋炀帝要阿姬做妃子,就变作隋炀帝模样,前去试探,还去东海龙王处带了百坛仙酒作为礼品,阿姬恨透了隋炀帝,宁死不从,跳进了江水。水神非常高兴,他让高丽使节和水手们上岸,然后作法把大船掀翻,好让他们对隋炀帝有一个交待。最后水神带着阿姬,乘坐龙鸟,隐没在江水之中。那条沉船上的仙酒和百花,顺着新丰河飘流到花乡丹阳。乡民们把百花捞起沤田,种出的稻米色泽红润,香气扑鼻。人们就用这米和水酿出了曲阿百花酒。
  
    4 以花赠友,让我们重新认识礼物的意义。
  
    “涉水采芙蓉,兰泽有芳草。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自古鲜花就是馈赠佳品,寄托了馈赠者的深意。南北朝的陆凯,曾自江南遥寄长安范晔一枝梅花,并提诗曰:“折梅逢驿使,寄与陇头人,江南无所有,聊寄一枝春。”古人的往来之礼往往比今人更真切。当我们不明所以就在嘲笑古人繁文缛节的时候,岂不知,真正的虚伪和繁复到底是谁?如果有这一天,我们为何不放下那些沉甸甸的意图,让这大自然美的使者传递单纯真切的心意?
  
    购买各种花卉,献与恋人、家人、亲朋好友,亲友着汉服礼服,相互赠花、拜访。开辟园圃,种植各种花卉植物。都是很有意义的花朝节日活动。
  
    5 插花活动,重温华夏传统艺术。
  
    古时,点茶,挂画,燃香和插花合称“四艺”。届时可举行插花会活动等. 然而现在的插花技艺受西方和日本的影响比较大,实际,我们在学习他们成熟的插花术同时,完全可以从古籍中揣摩本土的插花技艺。袁宏道在《瓶史》中用非常简练的语言,阐明了中国传统插花的真谛,书中道:“插花不可太繁.亦不可太瘦.多不过二种三种,高低疏密,如画苑布置方妙。置瓶忌两对一律.忌成行成列.忌以绳束缚。夫花之所谓整齐者,正以参差不伦,意态天然,如子瞻之文随意断续,青莲之诗不拘对偶,此真整齐也。若夫枝叶相当.红白相配.此省曹墀下树,墓门华表也.恶得为整齐哉?” 也蕴涵了中国人的审美取向和生活哲学。插花艺术有助于汲取传统文化的营养。
  
    6 植树栽花,与当今的绿色环保行动结合。
  
    实际上,花朝节距离植树节常常会靠近,比如,2006年的花朝(按照二月十五算)就在植树节后两天。这样就可以在这基础上宣传保护自然、亲近绿色的行动。
  
  
楼主蒹葭从风 时间:2006-02-18 08:15:34 陕西
  附一:中国十大名花:
  
   水仙---凌波仙子
  
    别名:凌波仙子、玉玲珑、金盏银台、水仙花、 姚女花、女史花、天葱、雅蒜
  
    梅花---花中君子
  
    别名:春梅、干枝梅、红绿梅
  
    兰花---天下第一香
  
    别名:兰草
  
    月季---花中皇后
  
    别名:长春花、月月红、斗雪红、瘦客
  
    菊花---花中四君子之一
  
    别名:菊华、秋菊、九华、黄花、帝女花
  
    荷花---花中仙子
  
    别名:莲花、芙蕖、水芝、水芙蓉、莲
  
    牡丹---花中之王
  
    别名:鹿韭、木芍药、花王、洛阳王、富贵花
  
    桂花---九里飘香
  
    别名:木樨、丹桂、金桂、岩桂、九里香
  
    杜鹃花---花中西施
  
    别名:映山红、山石榴、山踯躅、红踯躅
  
    山茶花---花中珍品
  
    别名:曼陀罗树、薮春、山椿、耐冬、山茶、晚山茶、茶花、洋茶   
  
  
  
    附二:十二令花神赋及花神传说:
  
    十二令花神赋   
  
    正月花神柳梦梅,春风先占百花魁。爆竹一声催腊去,梅花几点报春回。
  
    元宵节,月光辉,万家爆火赛春雷。十二红灯高高挂,家家扶得醉人归。
  
    二月花神杨贵妃,玉兰花放杏花肥。老梅枝头黄鹂语,晓阁庭前紫燕飞。
  
    春花发,百草齐,纷纷蝴蝶斗芳菲。门迎春色多娇美,状元归去马如飞。
  
    三月花神杨六郎,桃夭柳嫩艳新芳。访友才子坐酒肆,思春美女采花忙。
  
    巫山景,曲水长,夕阳箫鼓响声簧。顽月楼前佳人望,四顾山光接水光。
  
    四月花神汉貂婵,罂粟花开春满园。蚕妇采桑惊白露,美女思春泣杜鹃。
  
    荼蘼架,倚栏前,满园桃儿色色艳,碧水池塘常跃鲤,点溪荷叶叠青钱。
  
    五月花神丑钟馗,唐王不点状元魁。艾叶如旗征百服,苍蒲似剑斩妖魔。
  
    雄黄酒,饮数杯,阵阵轻风拂面吹。烟波江上鱼家乐,夕阳箫鼓几船归。
  
    六月花神美西施,并头金莲开满池。绣女停针摇彩扇,才人避暑懒吟诗。
  
    天气热,汗如丝,树上蝉嗓绿杨枝。江上浣纱泉滚滚,东风吹水绿差差。
  
    七月花神晋石崇,巾帼园中景不同。五色凤仙开兰畔,佳人喜染指头红。
  
    巫山隔,水运通,鹊桥仙女巧相逢。一片彩霞云飘渺,四时佳兴与人同。
  
    八月花神谢素秋,一行鸿雁过南楼。银河滚滚佳人望,秋雨淋淋旅客愁。
  
    云雾起,星暗斜,珠帘倒卷金钩挂。丹桂玉金开满苑,梧桐叶落故园秋。
  
    九月花神陶令公,鹤发苍颜貌不同。秋来菊花开尽蕊,江上芙蓉映水红。
  
    重阳节,落帽风,万花凋零寒气冲。露着衣襟身觉冷,竹炉汤沸火初红。
  
    十月花神张丽花,一枝春色落谁家?几株梅在墙外种,南枝才放两三花。
  
    云雾起,残月斜,古木林中芷暮鸦。芙蓉映似三春景,霜叶红于二月花。
  
    十一月花神白乐天,长安市上酒家眠。庭前翠竹松柏茂,阶下梧桐大雪天。
  
    寒雀噪,似笑言,谁人把酒问青天?天上宫阙有历日,不知今昔似何年。
  
    十二月花神老令婆,怀中抱子笑呵呵。手摘腊梅花几朵,报道来年喜事多。
  
    天下乐,万事和,人寿年丰吭高歌。夫荣妻贵儿孙福,总把新桃换旧符。
  
    润月花神杨再兴,天竺独对万年青。四时吉庆春常在,八节康宁贺太平。
  
    添日月,长精神,合家和气值千金。五风十雨皆为瑞,万紫千红总是春。
  
    四时花神沈月姑,春花发尽夏枝枯。秋风萧瑟凌霜菊,冬季梅阶大雪除。
  
    吉事有,凶事无,村村齐唱太平歌。万年同享升平福,一片冰心在玉壶。
  
    
  
   附三:十二月花神传说
  
    一月梅花:一说是北宋诗人林逋,他隐居于西湖孤山,终生不仕。一说是明代戏曲牡丹亭中柳梦梅,在梦中,他在梅花树下遇见为情而死的杜丽娘,其后杜丽娘还魂与柳梦相结合,成就一段曲折姻缘。
  
    二月杏花:一说是燧人氏,他教人取杏之火煮食。一说杨玉环,安禄山之乱平息后,玄宗欲葬贵妃,但见马嵬坡下一林杏花,故后人以杨玉环为杏花花神。
  
    三月桃花:一说是北宋杨家将之一的杨延昭,他守边二十年,屡破契丹军。可能是他抵御外寇就像桃木之能驱逐凶祸一样,故获封为桃花花神。一说为唐朝诗人崔芦,因为他曾写下“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的名句。
  
    四月牡丹:据说为曾写下多首牡丹诗的唐代诗仙李白。
  
    五月石榴:一说为从西域取回石榴的张骞。一说为钟馗,因石榴花开时正藉端午,每家多贴钟馗以辟邪,于是石榴花和钟馗拉上关系。
  
    六月荷花:据说为西施曾在苏州锦帆泾留下采莲的故迹。
  
    七月玉簪花:据说是汉武帝宠幸的李夫人,因为她平时常插一朵玉簪花于鬓旁。
  
    八月桂花:一说是五代的窦禹钧。他教子有方,五个儿子皆为达官显臣,故他们父子被誉为“灵椿一株老,丹桂五枝芳”。另一说为西晋荆州史石崇的爱妻绿珠,她善吹笛而貌美。赵王司马伦的同党孙秀曾想夺绿珠为妻,致石崇为赵王所杀,绿珠堕楼殉情。人们以桂花之散落喻绿珠,并封她为桂花花神。
  
    九月菊花:据说为陶渊明。这位东晋田园诗人以菊花为友,曾写下很多咏菊的诗句。以这位高节的隐士作为花之隐逸者的代表,最是恰当不过。
  
    十月兰花:据说为战国时代楚国大诗人屈原,他在离骚中曾以兰蕙自喻。他深爱国家,但见朝政腐败而自己的政治理想又无法实现而投汨罗江自尽。
  
    十一月水仙:据说指洛神。由于水仙花生于水边,其姿态飘逸清雅,有若凌波仙子,所以人们以洛神为水仙花神。
  
    十二月腊梅:据说是宋代的苏东坡及黄庭坚。因为他们倡议将黄梅改称为腊梅。
  
    
  
    附四: 百花楹联欣赏
  
    梅花: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红梅: 故作小红桃李色,尚余孤瘦雪霜姿。
  
    腊梅: 磬口素妆含绿萼,檀心蜡蕊溢清香。   
  
    迎春: 冲寒料峭纤枝弱,带雪芬芳嫩蕊黄。   
  
    桃花: 欲雨红花含晓露,乍晴紫陌笑春风。
  
    碧桃: 碧落仙葩和露种,桃源华萼倚云栽。   
  
    李花: 河阳树茂青林翠,金谷花繁白雪香。
  
    杏花: 云淡枝头春意闹,风轻墙外杂花红。
  
    梨花: 粉白香痕春带雨,轻红酒晕晓含风。
  
    樱花: 三月春来开翠幕,枝花放起红云。
  
    紫藤: 藤架数重香雾合,花光一片紫云堆。
  
    玉兰: 参差素影瑶台同,绰约雪蕊玉殿香。
  
    木兰: 苞挺繁枝文士笔,花开紫艳女郎笺。
  
    茉莉: 少妇鬓边犹胜雪,黄昏月下更添香。
  
    瑞香: 楚臣襟佩三年瑞,天女袖添千里香。
  
    海棠: 春睡最宜烧烛照,晓妆犹待卷帘看。
  
    扶桑: 三春风拂青桑叶,九夏雨肥赤槿花。
  
    蔷薇: 一篱绿绕含烟秀,千萼红开带雨香。
  
    吊钟: 风过依稀鸣玉磬,雨来仿佛洗金钟。
  
    茑萝: 曲欄小院添花障,细叶柔藤绕竹篱。
  
    木槿: 翠叶有情增茂盛,红葩何惧易凋零。
  
    丁香: 雨丝愁见红心结,风片喜闻紫蕊香。
  
    玫瑰: 嫣红牢系情人结,姹紫相连爱侣心。
  
    牡丹: 瑶台月下天双艳,春色人间第一香。
  
    芍药: 扬州明月红欄畔,汉宫春风暮烟中。
  
    酴醿: 醉红撩乱微香动,浓绿扶疏晓露匀。
  
    虞美人:夜帐佳人红袖舞,楚宫幽恨翠眉颦。
  
    紫荆: 万紫千红期不老,三荆一树庆长春。
  
    洋紫荆:南国花繁红似锦,东方珠耀彩如虹。
  
    含笑: 瓣色艳娇分白紫,花香馥郁属椰蕉。
  
    栀子: 果似卮子能愈疾,香添佛国好参禅。
  
    月季: 十日轮流千萼秀,一年占得四时春。
  
    绣球花:花团雨绣雕栏侧,锦簇风摇密叶中。
  
    石榴: 新枝晚萼蒸云赤,翠幄绛绡照眼明。
  
    荷花: 亭亭翠盖朝听雨,款款红衣晚送香。
  
    紫薇: 枝亚雕梁长日紫,蕤芳画省满堂红。
  
    桂花: 金粟花繁明夜月,蟾宫叶绿剪春云。
  
    山茶: 春时林下悬红玉,冬节霜前赏宝珠。
  
    玉簪: 玉葩夜静清馨远,簪叶风寒翠色浓。
  
    蓼花: 疏篱鸟雀迎风噪,春诸草花映桃红。
  
    美人蕉:绿蜡初寒蕉叶雨,红香好运稻花风。
  
    凤仙花:丽人指染朱欄曲,金凤花栖碧梧枝。
  
    罂粟花:徒有红花添画意,可怜苍玉满米囊。
  
    木棉: 遮天红艳花如火,飘絮白映实似棉。
  
    昙花: 但得片时花轰烈,何求终岁气从容。
  
    木芙蓉:绮帐天寒添露紫,锦城秋艳作霜红。
  
    蜀葵: 裁衣暑雨三分绿,织锦重风一丈红。
  
    夹竹桃:不负声名桃共竹,全凭颜色白兼红。
  
    兰花: 花中君子三湘客,王者之香九畹心。
  
    牵牛: 天上遥遥银汉里,人间纷纷篱落边。
  
    凌霄: 百尺青藤争绕树,半空紫蕊欲穿云。
  
    鸡冠花:羽冠唱晓人间白,锦衣经霜篱角红。
  
    秋海棠:簪冷恨添思妇泪,黡红悔作断肠花。
  
    蟹爪兰:繁花有色明如火,寒蕊无香愧作兰。
  
    金银花:参差枝蔓随晨暮,深浅丛花染白黄。
  
    菊花: 九秋未晚疏篱紫,三径不荒冷月香。
  
    雁来红:雁来时节逢秋色,霜洗年华驻赭颜。
  
    水仙: 玉骨无尘依白石,冰心有意守寒泉。
  
    芦花: 夜月飞霜秋瑟瑟,寒月吹笛雨潇潇。 
  
  
   (全文完)
  ************************************************
作者:一颗正心对乱道 时间:2006-02-18 09:36:37 黑龙江
  好帖,顶一下!顺便BS楼上做广告的!!!
作者:江上苇 时间:2006-02-18 10:16:37 广东
  打广告的,杀;广告内容,删。
楼主蒹葭从风 时间:2006-02-18 10:29:54 陕西
  
  新的一年开始了,你还是那么没有幽默感,怎么就随时岁长了敏感? :P
  
  澄清:我不过把文章的首发地址写出来而已 :( 这也不许吗?
作者:雪域桃源 时间:2006-02-18 12:23:24 陕西
  好文!资料很全面,长知识了.赞叹!
作者:汐岸 时间:2006-02-18 12:35:09 天津
  好帖子,为什么不是红脸,斑竹失职
作者:血海孤雄 时间:2006-02-18 14:26:31 贵州
  值得留名啊!
  
  斑竹,快来红脸了!
作者:moonyiyi 时间:2006-02-18 20:47:46 山东
  原来还有这样一个节日啊!真好!
作者:颜无虑 时间:2006-02-21 22:25:26 湖南
  看来,我们选定二月十五日花朝节成立《百花(女子)诗社》,乃为复兴国情佳节之明智之举!谢楼主提供此文!
作者:howily 时间:2006-03-12 10:22:05 江苏
  长见识了啊!!
  谢谢楼主
作者:有理想的草 时间:2006-03-12 10:26:44 云南
  要顶的
作者:红素1997 时间:2006-03-12 10:26:58 安徽
  有趣的节日。
作者:陈若非 时间:2006-03-12 10:34:00 广东
  
  学习了。
作者:david_stone 时间:2006-03-12 10:38:41 江苏
  不顶此文,愧对列祖列宗.
  支持楼主复兴民族传统文化!
作者:春来东去 时间:2006-03-12 10:42:39 湖北
  梅花


作者:春来东去 时间:2006-03-12 10:46:05 湖北
  杏花


作者:春来东去 时间:2006-03-12 10:48:14 湖北
  桃花


作者:cyeelon210 时间:2006-03-12 10:49:32 江西
  支持一下,中华民族文化复兴就靠你了~
作者:临怀 时间:2006-03-12 10:49:42 山东
  我印象里二月十二是花朝节,这个日期比较古吧。我是北方人,没过过这个节。
作者:春来东去 时间:2006-03-12 10:50:47 湖北
  牡丹


作者:临怀 时间:2006-03-12 10:53:13 山东
  农二月十二或十五 花朝节,未开花的树上挂彩绸,出赏花,栽花,栽树。
  
  楼上的花真美。
作者:春来东去 时间:2006-03-12 10:54:22 湖北
  石榴


作者:我是乖娃娃 时间:2006-03-12 10:54:26 云南
  太详细了~~~
  长知识了~~~:)
  
  以前依稀有花朝节的印象还是来源于《红楼梦》,今天算全面了解了~~~
  中国本土节日其实很有意思的说~~~:)
作者:春来东去 时间:2006-03-12 10:57:38 湖北
  荷花


作者:快餐盼望 时间:2006-03-12 10:58:30 河南
  节日不在什么提倡不提倡,大家过起来就是了,如果你有时间,如果你有经济,那你可以过自己的节日。如果提倡则要靠商业运作了。
  但这样美丽的节日,还是过的好。
作者:whuwolf 时间:2006-03-12 11:00:52 湖北
  我一直认为是2月12~
  因为我是那天生的……
作者:春来东去 时间:2006-03-12 11:00:57 湖北
  玉簪花


作者:天马不行空 时间:2006-03-12 11:03:51 广东
  的确是个很好的节日
作者:春来东去 时间:2006-03-12 11:03:53 湖北
  桂花


作者:山下一只鹅 时间:2006-03-12 11:04:15 湖南
  头一次听说,惭愧~~
  强烈要求恢复中国所有传统佳节
作者:春来东去 时间:2006-03-12 11:08:14 湖北
  菊花


作者:会飞的砖头 时间:2006-03-12 11:08:54 吉林
  花朝节的日子有 农历二月初二日、二月十二日、二月十五日三种说法。《翰墨记》说:“洛阳风俗,以二月初二为花朝节,士庶游玩,又为挑菜节。”《诚斋诗话》说:“东京(今河南开封)二月十二日曰花朝,为扑蝶会。”《梦粱录》说:“仲春十五日为花朝节,浙间风俗,以为春序正中,百花争望之时,最堪游赏。”
  应该是各地个有不同 洛阳中原以二日为节 苏吴以十二为花日
  浙越多以十五为节 我记得中学课文里对花朝的解释是二月十二日
  具体哪天无所谓 主要是风俗不同
  
  
  
作者:春来东去 时间:2006-03-12 11:12:39 湖北
  兰花


作者:peterchl 时间:2006-03-12 11:19:36 江苏
  要不是看到这个帖,不知道什么才会知道这个节日,多谢楼主
作者:俐洛 时间:2006-03-12 11:21:01 湖北
  水仙


作者:俐洛 时间:2006-03-12 11:22:42 湖北
  腊梅


作者:最爱步行 时间:2006-03-12 11:24:34 广西
  一直不知道,现在知道了.应该传承下去
  这么美丽的知识
作者:素泪 时间:2006-03-12 11:27:12 湖北
  楼上图片真的不错啊
作者:轻舞-飞飏 时间:2006-03-12 11:28:14 浙江
  有空再细读
  
  挺佩服LZ的
作者:sharper1 时间:2006-03-12 11:28:47 山东
  又被教育了!幸好还有人记得,要不然我们又失去了一样属于我们的宝贝!顶字奉上!!顶!
作者:蒲菡萏 时间:2006-03-12 11:31:58 北京
  谢谢楼主。过我们中国自己浪漫的节日。
作者:蔚然是风 时间:2006-03-12 11:32:00 辽宁
  美不胜收,喜欢呢: )
  
  顶~~
  贴一张别人博里的玉兰~~
  

作者:蔚然是风 时间:2006-03-12 11:40:53 辽宁
  槐花

作者:马马学法 时间:2006-03-12 11:41:43 四川
  呵呵,要是穿传统服饰赏花还真的不错哦!
作者:qhubb 时间:2006-03-12 11:44:14 上海
  好文章,好图片
作者:叶落风随 时间:2006-03-12 11:45:42 安徽
  哦哦
作者:蔚然是风 时间:2006-03-12 11:46:54 辽宁
  东瀛国花不知道让不让贴: )
  无它原因, 主要是喜欢花的烂漫~~~~

作者:cricket1188 时间:2006-03-12 11:50:16 湖北
  噢,我们家乡就有这个节日,每年的农历二月十二至十五日,各地的农民都会去赶一个农产品交流会,还有唱大戏的,人山人海的,而且也形成了一定的规模,得到了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
  此传统从宋朝延续至今!
  我是湖北武汉新洲区底!
  
作者:丁丁幸福记OK 时间:2006-03-12 12:00:44 湖北
  第一次听说这么具体,呼吁恢复中国传统节日啊!守住我们的文化阵地。才能真正抵制入侵哦!
作者:牡丹不香 时间:2006-03-12 12:04:54 美国
  好贴子^_^
作者:一茶缸 时间:2006-03-12 12:07:20 广东
  第一次听说:)
  
  还不错:)
作者:jinbozhu 时间:2006-03-12 12:09:12 湖北
  hua 很美
作者:03240329 时间:2006-03-12 12:12:31 浙江
  小顶一下
  楼主辛苦了!`
作者:流霞月 时间:2006-03-12 12:24:00 北京
  春天到拉,那么多片片很不错哦。
  顶一个哈
作者:文愆 时间:2006-03-12 12:24:42 上海
  林黛玉是花朝生日,对不对?抓头ing,我怎么记得她是二月十二来着?
  
  张恨水《金粉世家》里面冷清秋也是花朝生日,燕西忘了她的生日,出去胡闹,她自己写的诗“百花生日我生日,命果如花一样轻”。
作者:血龙酷少 时间:2006-03-12 12:27:22 浙江
  梅花??


作者:爱钱海 时间:2006-03-12 12:29:31 美国
  花好美,收了谢谢!
作者:出海的猫 时间:2006-03-12 12:39:02 湖北
  花朝节这个我知道,红楼梦里林黛玉的生日就是二月十二日,后来看了一篇文章,说曹雪芹安排这一天为林妹妹的生日是有深意的,二月十二日为花朝,百花的生日,虽说还有二月二和二月十五两种说法,但吴俗为十二日为花朝,宋代东京也以十二日为花朝,所以曹就选了这一天
作者:不在aini 时间:2006-03-12 12:39:56 浙江
  不错不错
作者:出海的猫 时间:2006-03-12 12:41:07 湖北
  作者:文愆 回复日期:2006-3-12 12:24:42 
    林黛玉是花朝生日,对不对?抓头ing,我怎么记得她是二月十二来着?
  ------------------------
  你没记错,哈哈,原因见我上面的发言
作者:二胡满屋 时间:2006-03-12 12:42:34 福建
  
  
  作者:whuwolf 回复日期:2006-3-12 11:00:52 
    我一直认为是2月12~
    因为我是那天生的……
  
  
  我也是呀!去年小侄女出生的时候还看过一本古书,说是农历二月十二是花朝节,当时高兴得很,因为那天是俺生日……还有研究红楼梦的多吗?林黛玉和袭人的生日也是二月十二的,只是不知道那里面的日历算法和现在有多大差别!另外,呼吁国家像对待端午节申遗一样,对待我们这么美丽浪漫的花朝节,复兴华夏文明
作者:aqua4 时间:2006-03-12 12:43:23 陕西
   花朝节...
作者:lovelyfog 时间:2006-03-12 12:46:26 海南
  长见识了,楼猪辛苦了!
  
  我还很喜欢合欢,目前应该也是合欢开花的时节吧.
作者:江上苇 时间:2006-03-12 12:48:46 广东
  嗯,快到了,组织点什么活动呢?
作者:二四七 时间:2006-03-12 12:57:21 广东
  
  
   谈到花朝节,目前我所知道有个地方已经举行花朝节活动乃湖北武汉市新洲区旧街,已经有800多年的历史,从南宋时期就已经开始每年举办花朝节活动,历史悠久,文化活动丰富,,,
作者:mhzhzhmh 时间:2006-03-12 13:00:06 广东
  没有听说这个节日
作者:辛夷坞 时间:2006-03-12 13:00:25 北京
  风雅佳节:)
作者:季米 时间:2006-03-12 13:01:38 浙江
  做个记号
作者:二胡满屋 时间:2006-03-12 13:03:04 福建
  二月十二,百花生日,又称花朝。凡种花果树的,都要给树枝扎红绸条,或插红纸小旗,名为赏红。农家以为这一天如天气晴朗,则百物成熟。谚云:“有利无利,但看二月十二。”这朋黄河以北,渐次解冻,周期性释放冷空气南下,因而有二月初八“张大帝吃冻狗肉”,二月十九“观音暴”,二月二十八“老和尚过江”等谚谣,前三后四必有风雨,十分应验。  百花生日古代称为“花朝节”,流传较广。苏州西部虎丘附近的花农每年百花生日,有到花神庙进香,祈求花木茂盛,无病无虫。但花朝日各地不同,有的地方说是二月初二,也有定在二月十五。《广群芳谱·天时谱二》引《诚斋诗话》:“东京二月十二日曰花朝,为扑蝶会。”又引《翰墨记》:“洛阳风俗,以二月二日为花朝节。士庶游玩,又为挑菜节。”《诚斋诗话》是南宋诗人杨万里(字诚斋)所撰。“东京”即汴京,是现在河南开封。《荆楚岁时记》注:“‘挑菜’,选择采菜。宋时俗谓二月二日为挑菜节。”可知宋代花朝节还有“扑蝶会”、“挑菜节”等名目。怪不得我们家乡农民用小锹挖荠菜,叫“挑荠菜”。因为荠菜杂生在野草丛中,需要选择的。花朝前后,荠菜鲜嫩可口,正宜挑食,可见这是一千年前“挑菜”的遗俗。  清乾隆年间通州李懿曾《望江南·通州好》词:“通州好,韵事说花朝。红树小窗穿耳女,绿杨深巷卖饧箫。拾翠路迢迢。”“穿耳女”,古代女子多数穿耳,以便戴耳环。“饧”,原为麦芽熬制的糖稀,后来也称麦芽糖为“饧”,通如一带俗名“斫糖”。下河农民乘小船来,熬制麦芽糖,挑到市镇和乡村里卖,或者换废品,有的敲小铜锣,有的摇手鼓,也有吹短箫。这箫就叫“饧(糖)箫”。宋人宋祈《寒食》诗:“草色引开盘马地,箫声催暖卖饧天。”“拾翠”,古人拾取翠鸟羽毛以为首饰,后多指妇女春游。曹植《洛神赋》:“或采明珠,或拾翠羽。”这历史悠久的“斫糖”,一直卖到20世纪50年代初,粮食“统购统销”时才绝迹的。
  
  
  再顶……
作者:天雨是晴 时间:2006-03-12 13:03:28 江西
   顶了.
作者:神寂 时间:2006-03-12 13:04:49 山西
  稀饭````````
  
  早以前高中读古文就喜欢花朝节了
  
  强烈呼吁恢复这些古老节日!~
作者:二胡满屋 时间:2006-03-12 13:08:43 福建
  古有“花朝节”,又叫“百花生日”、“花神生日”和“扑蝶会”。所谓“花朝”实指百花竞放之时。古代“花朝节”有不少俗事活动,主要有踏春赏花、女子剪彩花插头、花间扑蝶、宫府出郊劝农、皇帝赐诗等。可惜这些风俗如今已经鲜为人知了。据文献记载,“花朝”一说最早出现于周处的《风土记》,该书写道:“浙江风俗言春序正中,百花竞放,乃游赏之时,花朝月夕,世所常言。”古人认为二、八两月为春秋之中,所以把二月半的“花朝”和八月半的“月夕”连称“花朝月夕”。春序正中就是二月十五,唐宋两朝都定二月十五为花朝。据《提要录》说:“唐以二月十五为花朝。”春中之时百花盛开,蝴蝶翻飞,游春者往往戏蝶于花草丛中,因此“唐以花朝为扑蝶会”(《诚斋诗话》)。少数地区也有例外,如南宋杨万里说宋代“东京以二月十二为花朝”(《诚斋诗话》)。清代《崑新合志》也载“二月十五为花朝”。至今,关于“花朝节”的时间还是众说不一。
  
  
  
  春光乍泄
  
  
  
  
  
   庆花朝
  
   春天来了,群花争妍的“花朝节”到了,在我们这个花和诗的国度里,花与美、诗与情紧密相联、揉合在一起,给人以陶冶情操和寓意欢乐的艺术享受。
  
   我国民间流行着一年一度的“花朝节”(俗称“百花生日”)。南宋吴自枚《梦梁录·二月望》云:“仲春十五日为花朝节,浙间风俗以为春序正中、百花争放之时,最堪游赏。”而常州、武进等地则以农历二月十二为“花朝节”。我国南北各地许多民族都有花节,只不过是时间不同、风情有别罢了!如壮族人以二月二为“百花仙子节”,届时男女青年一清早便聚集木棉树下的平坝上,以百花仙子为主题进行山歌对唱,歌为引子花为媒,在倾心的歌声中赠花定情,尽情玩乐,互抛绣球,直至日落西山时,才恋恋不舍地将象征爱情和团圆的绣球挂在传说是“百花仙子”常住的木棉树上。又如大理山下的白族人民,则于农历二月十四举行“春会”,是日家家户户门前以盆栽花卉搭成“花山”,形成花山栉比的一条条“花街”,绚丽多彩,蔚为壮观。
  
   江南一带,“花朝节”还有“赏红”活动,人们将红布或红纸制成小旗或条条,缠系在花木树枝上或插在盆中,为花庆贺生日。武农村还有以“花朝日”天气晴雨预卜年成丰歉的,谚云:“有利无利,但看二月十二。”这一天,切忌有雷雨,民谚曰:“雷打百花心,百样无收成。”人们在“花朝节”前后,观花、爱花、赏花、敬花的同时,还口耳相承,讲述《花神》的美丽传奇故事——
  
   盘古开天辟地创造了世界,秋收冬藏时,万物俱备,只是无花。于是,便拿出一包种子,交给女儿,殷切关照:“快把这些不同品种的花籽撒在大地,遍布人间,日后自会花开天下,群芳争妍……”女儿不敢怠慢,悉遵父命,精心培育,99天以后,果然春暧花开。这一天,正是农历二月十二,盘古会心地微笑着封女儿为“花神”。因此,民间传说的“百花仙子”——“花神”就是盘古的女儿。
  
  
  
  继续……不系统的,只是想让大家了解我们的传统文化
作者:梁由之 时间:2006-03-12 13:12:24 广东
  好看。
作者:翰墨因缘 时间:2006-03-12 13:14:30 江苏
  好文章:)
作者:二胡满屋 时间:2006-03-12 13:16:41 福建
  我国是花的国度。我国民间的岁时八节中,就有一个花朝节,也叫花神节,俗称百花生日。它的由来已久,最早在春秋的《陶朱公书》中已有记载。至于“花神”,相传是指北魏夫人的女弟子女夷,传说她善于种花养花,被后人尊为“花神”,并把花朝节附会成她的节日。
  
    花朝节在全国盛行,据传始于武则天执政时期(公元690-705年)。武则天嗜花成癖,每到夏历二月十五花朝节这一天,她总要令宫女采集百花,和米一起捣碎,蒸制成糕,用花糕来赏赐群臣。上行下效,从官府到民间就流行花朝节活动。在那时,正月十五的元宵节、二月十五的花朝节、八月十五的中秋节,这三个“月半”被视为同等重要的传统佳节。但到了宋代,花朝节的日期有被提前到二月十二或二月初二的。据《广群芳谱·天时谱二》引《诚斋诗话》:“东京(即今开封)二月十二曰花朝,为扑蝶会。”又引《翰墨记》:“洛阳风俗,以二月二日为花朝节。士庶游玩,又为挑菜节。”可见花朝节日期还因地而异。到清代,一般北方以二月十五为花朝,而南方则以二月十二为百花生日。我国南北气候条件不同,南方比北方提早几天为节日是合理的。
  
    花朝节在公历中的日期是3月份,大致在节气“惊蛰”到“春分”之间。此时春回大地,万物复苏,草木萌青,百花或含苞或吐绽或盛开,定其中一天为“百花生日”是十分恰当的。世界上像中国那样定出花的节日的民族是不多的,可见中华民族对花的热爱有悠久传统。“百花生日是良辰,未到花朝一半春;万紫千红披锦绣,尚劳点缀贺花神。”这是旧时江南民间庆贺百花生日风俗盛况的写照,夜间在花树枝梢上张挂“花神灯”,灯火与红花绿枝相映成趣;青年男女漫步花丛中,赏花谈情;文人墨客触景生情,吟诗作画……对于各地花匠或花卉爱好者,更是一展各自手艺的好时节。
  
  还是我……
作者:二胡满屋 时间:2006-03-12 13:21:07 福建
  黛玉二月十二花朝节,和黛玉的赏花、吟花、惜花和葬花相得益彰,黛玉
  可称之为“百花之神”了,至于袭人,暗合一个花字
  
作者:漂漂的细胞 时间:2006-03-12 13:27:45 北京
  我记得是二月十二吧,金粉世家里面清秋就是这一天的生日。
  也就是昨天,果然狂风大作,花还未开,是抱怨我们没有给她裹彩帛么?
作者:二胡满屋 时间:2006-03-12 13:30:42 福建
   换谁的眼睛呢?呆霸王薛蟠。二十五回逢五鬼,宝玉凤姐忽然病倒,大观园中乱成一团。
  
    ……别人慌张自不必讲,独有薛蟠更比诸人忙到十分去:又恐薛姨妈被人挤倒,又恐薛宝钗被人瞧见,又恐香菱被人臊皮──知道贾珍等是在女人身上做功夫的。因此忙的不堪。忽一眼瞥见了林黛玉风流婉转,已酥倒在那里……
  
  
    这段文字,在程本中被尽数删去了。大约程、高两位老先生觉得在紧要关头来游戏笔墨,太油滑了;又觉得猥亵,唐突了黛玉。但,妙处恰在这。呆霸王哪懂得什么性灵之美啊,可是只论皮相,他也能一眼认定黛玉好看。黛玉是一等一的美女,还用说吗?
  
    风流婉转四个字,正可以形容黛玉。又,宝玉梦游太虚幻境,形容可卿“风流袅娜,又似黛玉”。
  
    六十二回,探春谈及大家生日,说独独二月里没有。袭人立即说:“二月十二是林姑娘,怎么没人?就只不是咱家的人。”不要小看这一句话,包含了很多信息。第一,探春精明能干,人人生日皆随口报出,独独遗漏了黛玉。可见,黛玉来贾家多年,从来没有郑重庆贺过一次生日,否则探春不会没有印象。和熙凤、宝钗贺生辰的文字参照一下,冷暖自知。第二,袭人深恶黛玉,最怕她嫁给宝玉,内心排斥之情已在“不是咱家的人”一语中流露无遗。黛玉纵然孤棲,也是贾府外孙,按当时标准,比宝钗与贾府的亲属关系还更近呢。她住贾府,怎么也比宝钗更理所应当。探春提到宝钗时都没感觉“不是咱家的人”,袭人却恶毒地特别指出这一点。第三,这是书中唯一一次指明黛玉生日。农历二月十二日,乃是花朝节——百花之神的生日。有人很困惑为什么安排袭人和黛玉同生日。其实,袭人姓花。让她和黛玉同生日,就是为了提示花朝节。作者心目之中,大观园的百花之神,正是黛玉啊。
  
    又,潇湘馆,宝玉本题作“有凤来仪”,是“颂圣”,指元春省亲的。元春为了低调,赐名潇湘馆。门前翠竹千竿,凤尾森森,龙吟细细,黛玉居于此间,不是把黛玉比作凤凰么?黛玉号“潇湘妃子”,又是把黛玉比拟于娥、英这对神女。
  
    总之,作者明里不说黛玉最美,甚至还挑剔黛玉不够美,暗地里却把一切最美丽的字眼,奉献在她身上。他描写黛玉实在煞费苦心,又要骗人上当,又怕人上当。现代人比较功利,喜欢宝钗大约是远胜过黛玉。但是红楼梦问世后,早先一百多年间,读者受骗上当的却不多,推崇黛玉的还是远远多于宝钗。
  
  
作者:xiaoship 时间:2006-03-12 13:34:19 辽宁
  To cricket1188,
  我也是武汉市新洲区的,我今年第一次不在家里过花朝节,好怀恋家里哦,我现在在北方,这里没有花朝节,好想参加家里的“交流(牛)会”,各种小商品交易还有耕牛哦,记得在张店,徐古,还有旧街三个地方是不是? 
作者:翦子 时间:2006-03-12 13:41:50 湖南
  好帖
作者:cherrytart 时间:2006-03-12 13:43:24 泰国
  第一次听说这么浪漫的节日为什么不浪漫的过,....应该大力广宣流布,,,,,,,
作者:追云逐日 时间:2006-03-12 14:08:43 河北
  千万不能忘本呀。
作者:张万里 时间:2006-03-12 14:14:03 海南
  哦
作者:最爱阿九 时间:2006-03-12 14:41:43 重庆
  花朝节~
  美丽而浪漫的中国传统节日~
  
  大家请留心身边吧~花朝节前后各地都会开展很多的花朝节复兴活动哦~
  
  呵呵~等待这份美丽
作者:沙漠的干鱼 时间:2006-03-12 14:45:14 陕西
  -


作者:呆子甲 时间:2006-03-12 14:45:57 江苏
  好帖 留名
作者:many_0 时间:2006-03-12 14:49:39 北京
  好帖,很唯美.
作者:暗黑幽光 时间:2006-03-12 14:56:42 湖北
  不错,很好的帖子,发扬传统文化,极富浪漫气息,看来只要有心发现,美就在我们身边。
作者:adamorning 时间:2006-03-12 14:57:28 广东
  还记得小时候家里还过花朝节呢
作者:易水寒王 时间:2006-03-12 15:20:19 湖南
  长见识了
使用“←”“→”快捷翻页 上页 1 2 下页  到页 
发表回复

请遵守天涯社区公约言论规则,不得违反国家法律法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