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仪程】
纳采:
纳采前女家先告庙。男家先遣媒向女家提亲。然后行纳采礼,用雁作求婚的礼物。
女家主人在祢庙堂上户西布设筵席,筵席以西为上,几设置于右方。使者(即媒)身着玄端服而至。摈者(女家导引)出来迎接并问事,男方使者说:“吾子有惠,贶室某也。某有先人之礼,使某也请纳采。”(您家先生惠赐女儿为某某的妻室,某某先生按照先人的礼法,命在下来敬请您家先生笑纳采礼)摈者回答说:“某之子舂愚,又弗能教。吾子命之,某不敢辞。”(某某的女儿天性愚钝,又未能很好地教育,但先生有命,在下不敢推辞)使者致辞说:“敢纳采。”(冒昧奉上采礼)摈者入告于主人。
主人身穿与宾(指男方使者,下同)相同的玄端礼服,出大门外迎接,主人两拜,宾不答拜。宾主相揖进入大门。至庙门,相揖而入。如此相对三揖,到达堂前阶下,谦让三番。主人与宾一同登堂,面朝西。宾从西阶登堂。至栋下面,朝东致辞。主人在阼阶上方面朝北两拜。使者在堂上两楹之间授雁,面朝南方。宾下堂,出庙门。主人下堂,把雁交给年长的家臣。
问名:
摈者出门问事。宾执雁为礼,主人接过雁以后,回到阼阶上方,面朝西。使者说:“某既受命,将加诸卜,敢请女为谁氏?”(在下既已接受先生之命,要回去卜问于神灵,冒昧请问令女的名字?)女子的父亲回答说:“吾子有命,且以备数而择之,某不敢辞。”(先生有命,并且把贱女当作候选的对象,在下不敢推辞)把女子之名告知宾,宾受命后下堂。
宾入门授雁等仪式,与纳采的礼节相同。
摈者出门问事,宾告知事已完毕。摈者入告主人,摈者出门请求以礼酬宾。宾推辞一番,然后答应。具体过程是,摈者说:“子为事故,至于某之室。某有先人之礼,请醴従者。”(先生有事到某某家,某某按照先人的礼法,设席酬劳先生一行)使者回答说:“某既得将事矣,敢辞。”(在下既已办完事情,就此告辞)。“先人之礼,敢固以请。”(谨遵先人礼法,冒昧再次请先生即席)“某辞不得命,敢不従也?”(在下推辞得不到准许,不敢不听从先生)
主人撤几,重新布设筵席,以东为上首。在房中设置一甒醴。主人至庙门外迎宾,入门揖让的礼节与前相同,宾主登堂。主人面朝北方两拜,宾在西阶的上方面朝北答拜。主人拭几,执几以几足授与宾,然后拜送。宾执几谦退避让一番,面朝北把几设置于座位左边,而后于西阶上方答拜主人。赞者斟醴,在觯上放置一角质的小匙,匙头朝前,从房中出至堂上。主人接过醴觯,转使匙柄朝前,进至筵席前,面朝西北方。宾拜而接受醴觯,复回原位,主人在阼阶的上方拜送宾,赞者把脯醢进置于筵前,宾即席坐下,左手执觯,祭脯醢,又用小匙祭醴三番,继而在西阶上方面朝西坐下尝醴,然后将小匙插置觯中,站起,复又坐下,放觯于地上,随即一拜。主人答拜。宾即席,将觯放置于笾豆的东边,下筵席,面朝北坐下,取脯。主人辞让一番。宾下堂,将脯交付从者,然后出门。主人送宾至大门外,两拜。
祭醴的方法:用小匙舀醴,祭醴一次,插匙于觯。第二次祭醴时,再度用小匙舀醴,祭毕,仍插匙于觯(如此以至于三)。宾用右手取脯,并兼用左手捧脯;然后带着脯回去向主人复命。
纳吉
以雁为礼物。礼节与纳采礼相同。
用语过程是,使者说:“吾子有贶命,某加诸卜,占曰‘吉’。使某也敢告。”(按先生赐命,某某进行了占卜,占卜的结果是“吉”,派在下冒昧告知先生)女子的父亲说:“某之子不教,唯恐弗堪。子有吉,我与在。某不敢辞。”(在下教女无方,只怕不配。先生的吉利,我也荣幸有一份,因此不敢推辞。)
纳徵
礼节与纳吉礼相同。
使者带着玄纁束帛与俪皮至,说,“吾子有嘉命,贶室某也。某有先人之礼,俪皮束帛,使某也请纳征。”(先生美意,惠赐令女为某某妻室,某某依照先人礼法,派在下奉上鹿皮两张,帛五匹作为定亲的礼物,敬请笑纳)致辞,说:“某敢纳征。”(冒昧奉上定亲的礼物)主人回答说:“吾子顺先典,贶某重礼,某不敢辞,敢不承命?”(先生遵从先人常法,惠赐在下重礼,在下不敢推辞,不敢不遵命)
执皮的人要把鹿皮折迭起来,纹在里面,两手兼握其四足,头向左边。两位执皮人相随而入,以西为上首,在庭南端的三分之一处站定。宾致辞时,执皮人放开鹿皮外面二足,使皮张开,皮毛显露于外。主人接受礼物时,主人属吏中奉命受皮的人从东边经执皮人的身后出来,在执皮人的左边接过鹿皮,随后坐下,仍将鹿皮折迭起来,然后依照自后至前的顺序,退至东墙边。
请期
请期,以雁为礼物。主人推辞。宾表示同意,然后告诉主人迎娶的吉期。其礼节与纳徵礼相同。具体用语过程为:使者说:“吾子有赐命,某既申受命矣。惟是三族之不虞,使某也请吉日。”(先生先前已赐命与我,在下已多次谨遵先生之命。只因三代人中难免会有不测之事发生从而影响婚期,所以某某派我请先生及早确定迎娶的吉日)女子的父亲回答说:“某既前受命矣,唯命是听。”(在下以前既已遵从您家先生意旨,这次也唯命是听)使者说:“某命某听命于吾子。”(某某命在下请先生来作决定)女子的父亲回答说:“某固唯命是听。”(在下只愿唯命是听)使者说:“某使某受命,吾子不许,某敢不告期?”(某某派在下来请先生决定吉日,先生不肯这样做,在下不敢不告知迎娶的日期)使者告知某日迎娶。女子父亲回答说:“某敢不敬须?”(在下安敢不恭候)
亲迎
在迎娶之日,天色黄昏时,男家布设好筵席。亲迎之前,父亲醮子(酬子以酒,子不需回敬),告诉他说:“往迎尔相,承我宗事。勖帅以敬,先妣之嗣。若则有常。”(去吧,迎接你的内助,继承我家宗庙之事,勉力引导她,敬慎妇道,继承先妣,你要始终如此,不可懈怠)儿子说:“诺。唯恐弗堪,不敢忘命。”(是。只怕力所不及,不敢忘记父命)
此时,主人在堂上房门西面布设筵席,以西为上首,几在右边。
新妇早已盛装装扮,穿着饰有纁色衣缘的赤黑色深衣礼服,面朝南站立于房中。身穿黑色丝质礼服的女师站在新妇的右边。从嫁的娣侄皆身着黑色礼服,插笄,纚巾束发,披着绣有花纹的单披肩,跟随于新妇之后。
新婿身着爵弁、玄端服,饰以黑色的下缘的纁色裳。随从皆身穿玄端。新婿乘坐墨车,并有两辆随从的车子,随从人役手执灯烛在车前照明。新妇的车子与新婿相同,并张有车帷。车队到女家大门外停下。
新婿上前拜,摈者问事。新婿回答说:“吾子命某,以兹初昏,使某将,请承命。”(某某依照您家先生之命,在今天黄昏时举行昏礼,遣在下前来迎娶,请予准允)摈者回答说:“某固敬具以须。”(某某早已准备完毕在此恭候)
此时,主人身穿玄端到大门外迎接,面朝西两拜,新婿面朝东答拜。主人揖新婿,入门。新婿执雁随后入门。到庙门前,相揖而入。如此三揖,到达堂下阶前,谦让三番。主人上堂,面朝西。新婿上堂,面朝北,把雁放置于地,两拜,叩头至地,新婿下堂出门。新妇随后,从西阶下堂。
临别前,父亲送女儿,告诫她说:“戒之敬之,夙夜毋违命!”(敬慎行事,从早到晚都不要违背公婆的教命)母亲为女儿束好衣带,结上佩巾,告诫女儿说:“勉之敬之,夙夜无违宫事!”(勤勉谨慎,家内之事,从早到晚,不违夫命)庶母送至庙门内,为女儿系上盛物的小囊,对她重申父母之命。告诫她“敬恭听,宗尔父母之言。夙夜无愆,视诸衿鞶!”(恭敬地听着,遵奉父母的话,从早到晚不要有过失。看一看父母的赐物,就会想起父母的教导)
新妇下堂后,主人不下堂相送。新婿亲自为新妇驾车,把引车绳交予女师,她推辞说:“未教,不足与为礼也。”(没有尽到教人的职责,不敢当此礼),不接引车绳。新娘踏着几上车,两个从者相对而坐把几扶稳。女师为新妇披上避风尘的罩衣,新婿于是驱马开车。车轮转动三圈后,御者代替新婿为新娘驾车。新婿换乘自己的马车,行驶在前,先期到达,在大门外等候新娘的到来。《礼记·郊特牲》解释:男子亲迎,男先于女,刚柔之义也。天先乎地,君先乎臣,其义一也。
同牢合卺、解缨
新妇到婿家,踏几下车。婿对妇一揖,请她进门。到寝门前,新婿又揖新妇请入。新妇进入寝门时,赞者撤掉酒尊的盖巾,以勺取玄酒(水)三次注于尊中,把剩余的水泼在堂下两阶之间。把勺子放置于尊上。从西阶上堂,新妇从嫁的侄娣在室的西南角布设筵席。新婿进室内入席,新妇的位置在酒尊之西,面朝南。
媵与御(女家与夫家役)相互交换:媵为新婿浇水盥洗,御则为新妇浇水盥洗。赞者撤除酒尊上的盖巾。抬鼎人盥洗后出门,撤去鼎盖,抬鼎入内,放置在阼阶之南,面朝西,以北为上。执匕人和执俎人随鼎而入,把匕、俎放置于鼎旁,执俎人面朝北把牲体盛置于俎上,执俎立待。执匕人从后至前,依次退出,回到寝门外东侧原来的位置,面朝北,以西为上。赞者在席前设酱,肉酱放在酱的北边。执俎人入内,把俎设置于肉酱的东边。鱼依序设置在俎东。兔腊单独陈放在俎的北面。赞把黍敦设置在酱的东边,稷敦更在黍敦之东。肉汁陈放在酱南边。在稍靠东边的地方为新妇设酱,肉酱在酱之南,以北为上首。黍敦设置于兔腊北边,稷敦在黍敦之西。肉汁陈放在酱的北边。御在婿席的对面为新娘设席,赞打开婿敦的盖子,仰置于敦南地上,新妇敦的敦盖,则仰置于敦北。赞报告新婿馔食已安排完毕。
新婿对新妇作揖请她入对面筵席,然后一起坐下。都进行祭祀。依次祭、黍、稷和肺。赞将黍移置席上,并把肺脊进授与新婿新妇。新婿新妇就着肉汁和酱进食,二人一起祭举肺,食举肺。取食三次进食便告结束。赞洗爵,斟酒请新婿饮酒清口安食,新婿拜而接受,赞在室门之内面朝北答拜。又请新妇饮酒安食,礼节如上。二人皆祭酒。赞进肝以佐酒,新婿新妇执肝振祭。尝肝后放置于菹豆中。饮干杯,皆拜。赞答拜。接过酒爵,第二次服侍新婿新妇饮酒,礼节与第一次相同,不进肴佐酒。
第三次饮酒,以卺酌酒,新婿新妇合卺而饮,卺以红丝相牵相连,饮半卺杯交换而饮尽。余礼仪节与第一次相同。
赞洗爵,在室外的尊中斟酒,进门,面朝西北,置爵于地一拜。新婿、新娘皆答拜。赞坐地祭酒,然后干杯,一拜。新婿、新妇皆答拜。站立起来。新婿出室,新娘则回复到原位。撤去室中筵席食物,按照原来的布局设置在房中,不设酒尊。
新婿在房中脱去礼服,交与媵。新娘在室中脱掉礼服,交与御。女师将佩巾交与新妇。御在室中西南角铺设卧席,媵在稍东的位置为新婿铺设卧席,都设有枕头,脚朝北。
媵、御撤出灯烛。媵吃新婿余下的食物,御则吃新娘余下的食物,赞斟房外尊的酒为媵和御漱口安食。
新婿入室,亲自为新娘解缨……
婚后礼
次早起床,新妇沐浴之后,饰以发笄和纚,身穿宵衣候拜公婆。
平明时分,赞引新妇拜见公婆。在阼阶上方设席,公公即席。在房外设席,面朝南,婆婆入席。
新妇手执一笲(篮)枣、栗,从公婆寝门入内,从西阶上堂,向东前至公公席前一拜,把枣栗放置于席上。公公坐下以手抚摸枣栗笲(表示已接受新妇所献的礼物),然后站起,对新妇答拜。新妇回至原位,对公公又一拜,新妇下西阶,从侍者手中接过腶脩笲,然后上堂,向北前至婆婆席前,面朝北拜,把笲放置席上。婆婆坐下,手持腶脩笲站起,拜,把笲交与从侍者。
赞者代公婆设筵酬答新妇。在堂上室的门,窗之间布设筵席,在房中设置一甒醴。新妇端正安静地站立在席的西边。赞者斟醴于觯,在觯上放置小匙,匙柄朝前,从房中出来至席前,面朝北方。新妇面朝东拜,接觯。赞者在西阶上方,面朝北拜送。新妇复又一拜。赞者将脯醢进置于席前。新妇入席,左手持觯,右手祭脯醢,用小匙祭醴三次,下筵席面朝东坐下尝醴,把小匙插置于觯中,站立起来,一拜。赞者答拜。新妇又一拜,把醴觯放置于脯醢的东边,面朝北坐下,取脯在手。下堂出门,在寝门外把脯交给从人。
公婆进入寝室,新妇伺候公婆盥洗进食。一只小猪,合左右体盛于鼎中,放置俎上时,则独用其右体,不设鱼、兔腊和稷。都以南为上首。其它食物的设置和迎娶时的布局相同。新妇佐助公婆完成祭食之礼。吃完饭,则侍奉公婆以酒漱口安食,不用佐酒的菜肴。新妇在室中北墙下设席。撤去公婆的馔食,按照原先的次序设置于新设的席前,以西为上。新妇吃公公的余食,公公辞谢,并为新妇更换酱(作为回报)。新妇又吃婆婆食余之物,御侍奉新妇祭豆、黍、肺、举肺脊,然后进食,吃毕。婆婆为新妇以酒漱口安食,新妇拜而接受,婆婆拜送。新妇坐下祭酒,然后干杯,婆婆接过酒爵放置于地。新妇把食物撤置于房中,媵和御吃这些余食,婆婆亲自为她们酌酒漱口安食,即使没有娣从嫁,也要让媵先食。至此,媵与御相互交错:媵吃公公的余饭,御则吃婆婆的余饭。
公婆共同以“一献之礼”来款待新妇。公公在庭中所设的南洗洗爵,婆婆则在北堂所设的北洗洗爵。酬酒后一献礼成。新妇把酒爵放置于荐的东边。饮酒完毕,公婆先从西阶下堂,然后新妇从阼阶下堂。有司把妇俎之牲交与女家送亲的人,以便向新妇的父母复命。
公公又以“一献之礼”来款待送亲的人。酒至酬宾,又以一束锦相赠。婆婆酬劳女送亲者,酬宾时亦以一束锦相赠。如果是与别国通婚,则另外赠送男送亲人一束锦。
在以上过程中,新妇进入寝门时,赞者撤掉酒尊的盖巾,以勺取玄酒(水)三次注于尊中,把剩余的水泼在堂下两阶之间,把勺子放置于尊上。笲上盖有黑面绛里饰巾,放置于桥上,公公答拜毕,属吏把笲撤下。醴妇和飨妇的筵席未设时,席和脯醢先安排在房中,在公婆款待新妇时,婆婆要亲自把脯醢进置于新妇的席前。妇人所用的洗设置在北堂上,东西与室的东墙角相对。篚放置在洗的东边,面朝北盥洗。新妇斟酒回敬公公,要更换酒爵,自荐脯醢。公公为新妇洗爵,新妇不敢(按与公公平等的地位),辞谢。公公下堂。新妇要退避于房中。不敢(按与公公平等的身份),拜谢公公为自己洗爵。
如果是公婆去世后结婚,新妇则在婚礼三个月之后择日到公婆庙中,具素食供献公婆的神主。在庙室内西南角设席,面朝东,几在右边。又在室内北墙下设席,面朝南。祝和新妇各自盥洗完毕,新妇手执菜笲立于庙门外。祝引导着新妇入内,祝口称新妇的姓氏对公公的神主祷告说:“某氏来妇,敢奠嘉菜于皇舅某子。”(意思是,某氏来做您家的媳妇,冒昧前来向尊敬的公公敬献精美的菜蔬)新妇下拜至地,坐下,将菜供献于几东边的席上,回至原位,与上次一样又一次下拜。新妇下堂,另取一份笲菜,进入室内,祝祷告说:“某氏来妇,敢告于皇姑某氏。”(某氏来做您家的媳妇,冒昧告知尊敬的婆婆)把菜供献于席上,礼仪与前相同。新妇退出之后,祝关闭上门窗。年长的家臣代公婆在房中设席酬答新妇,与赞者代公婆醴妇的礼节相同。新婿酬劳新妇的男、女送者,与公婆酬劳送者的礼仪相同。
![]()
![]()
备注
笲上盖有黑面绛里饰巾,放置于桥上。公公答拜毕,属吏把笲撤下。醴妇和飨妇的筵席未设时,席和脯醢先安排在房中。在公婆款待新妇时,婆婆要亲自把脯醢进置于新妇的席前。妇人所用的洗设置在北堂上,东西与室的东墙角相对;篚放置在洗的东边,面朝北盥洗。新妇斟酒回敬公公,要更换酒爵,自荐脯醢。公公为新妇洗爵,新妇不敢(按与公公平等的地位),辞谢。公公下堂,新妇要退避于房中,不敢(按与公公平等的身份),拜谢公公为自己洗爵。大凡妇人以酒食相款待,不要下堂。
新妇在婚礼三个月以后,逢祭事即可参与助祭。
对庶子的新妇,则使人用酒来酬答她。庶子之妇不向公婆行进食之礼。
父亲已死的宗子,母亲来派遣使者。父母亲都已去世,自己亲自派遣使者。支子,则以宗子的名义命使者。宗子的同母弟,则以其兄长的名义派遣使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