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楚之际的事特别多,即使司马迁用月表记录,还有记不全者。当时的齐就是特别的事多记乱,且有必要整理者。现以《秦楚之际月表》及《田儋列传》为主干,将齐地之历史事件简单捋一下,当能读出以往没有重视的史事,齐以外的史实不作考辨。
史事1
(二世元年九月)齐王田儋始。儋,狄人,诸田,宗彊。从弟荣,荣弟横。 (二世二年十月)(田)儋之起,杀狄令自王。《秦楚之际月表》
田儋者,狄人也。故齐王田氏族也。儋从弟田荣,荣弟田横,皆豪,宗彊,能得人。陈涉之初起王楚也,使周市略定魏地。北至狄。狄城守。田儋详为缚其奴,从少年之廷,欲谒杀奴。见狄令,因击杀令,而召豪吏子弟曰:“诸侯皆反秦自立。齐,古之建国。儋,田氏。当王。”遂自立为齐王。发兵以击周市。周市军还去。田儋因率兵东略定齐地。《田儋列传》。
周市北徇地至狄。狄人田儋,杀狄令,自立为齐王,以齐反击周市。市军散。《陈涉世家》。
菜九按,月表所记这个时间可以提前一个月。
《秦楚之际月表》将田儋之起之王列为两个月——秦二世元年九月、秦二世二年十月,显然是不对的。陈胜之起,其对秦之攻击是暴风骤雨式的,但世家与月表将周市之遣放在诛葛婴之后似不妥。按说周市之遣当与武臣之遣同时,如果这样的话,则其略齐地的时间还将提前到秦二世元年八月,这样田儋之起之立为齐王就会提前。
陈胜之起,极大地动摇了秦在偏远地区的统治根基,原本屈服于秦统治的势力受到感召,纷纷起事,田儋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起事的。可以肯定,是陈胜起事的波及所致。因陈胜之起,天下扰攘,干柴烈火,一点就着。
田儋起事始末,列传所记粗略,内容或者有偏差。估计田儋兄弟起事,不至于占领一县即称王,总要占领一片地区才好。而且田儋所在之狄,即今天的邹平县,在齐之中北部,济南边上,与魏地并不接壤,周市略地于齐,直到深入齐境才能与狄相遇。如果田儋只是在狄,周市无非是退出狄境,而不是退出齐境。
所以田儋之起很可能是在武臣等击赵时就开始了。因为武臣的大队人马路过可能会惊动沿途各地,田儋等见机行事,只是因为消息闭塞,周市略地时并不知道田儋在齐得手。而田儋之得齐应该略早于周市来侵。周市见齐已服田儋,就收兵另做打算了。
史事2
(二世二年十一月) 周市东略地丰沛间。 齐赵共立周市。市不肯,曰必立魏咎云。《秦楚之际月表》。
(周市)还至魏地,欲立魏后故甯陵君咎为魏王。时咎在陈王所。不得之魏。魏地已定,欲相与立周市为魏王。周市不肯。使者五反。陈王乃立甯陵君咎为魏王,遣之国。周市卒为相。《陈涉世家》。
魏豹者,故魏诸公子也。其兄咎,故魏时封为甯陵君。秦灭魏,迁咎为家人。陈胜之起王也,咎往从之。陈王使魏人周市徇魏地。魏地已下,欲相与立周市为魏王。周市曰:“天下昏乱,忠臣乃见。今天下共畔秦。其义必立魏王后,乃可。”齐、赵使车各五十乘,立周市为魏王。市辞不受。迎魏咎于陈,五反。陈王乃遣立咎为魏王。《魏豹彭越列传》。
菜九按,齐立国之后的事情特别少。共立周市算是大事一件。当时的共立模式,齐本身没有参与,属于自立。这次共立周市,与前面驱逐周市,很不协调。表明齐的自立也不自信,所以借立周市的机会,拉帮结伙。正好赵王武臣之立也没有事先向陈胜请示,也需要拉帮结伙,估计在共立周市之前,赵齐二地已经私下结交了。齐赵都是未经陈胜同意就自行立为王的,所以他们的交往很有抱团结伙的意思。二国鼓动魏自立,也是出于增加同类的需要。如果周市答应了,就会再出现一个未经陈胜同意的国家。原本互不相干的两个国家齐、赵,因为担心受到陈胜的惩罚,就有了密切的联系,这个问题以前没有人注意过。这也是为什么两国不约而同来促进周市自立的底蕴。
史事3
(二世二年端月)楚王景驹始,秦嘉立之。(齐)让景驹以擅自王,不请我。 章邯已破(陈)涉,围(魏)咎临济。(二世二年二月)景驹使公孙庆让齐。诛庆。《秦楚之际月表》。
秦嘉等闻陈王军破,出走。乃立景驹为楚王,引兵之方与,欲击秦军定陶下,使公孙庆使齐王,欲与并力俱进。齐王曰:“闻陈王战败,不知其死生。楚安得不请而立王。”公孙庆曰:“齐不请楚而立王。楚何故请齐而立王。且楚首事。当令于天下。”田儋诛杀公孙庆。《陈涉世家》。
菜九按,齐诛公孙庆一事,不见于列传。齐对景驹的指责很有意思。齐之自立没有经过任何人批准,反而要求他人向自己报备。所以公孙庆的强硬回复戳中了田儋之软肋,招致杀身之祸。两国交兵不斩来使,何况是盟国。此事足见田儋行事之鲁莽野蛮。大概陈胜之死,让齐田儋胆子大了起来,有点欺负过世的陈胜的意思。
史事4
(二世二年四月)临济急,周市如齐楚请救。(二世二年六月)(田)儋救临济,章邯杀田儋,(田)荣走东阿。 (魏王)咎自杀。临济降秦。(二世二年七月)齐立田假为王,秦急围东阿。 沛公与项羽北救东阿,破秦军濮阳,东屠城阳。(二世二年八月 项)救东阿,破秦军,乘胜到定陶。项梁有骄色。 楚救(田)荣,得解,归,逐田假,立儋子市为齐王。始。《秦楚之际月表》。
章邯已破陈王,乃进兵击魏王于临济。魏王乃使周市出请救于齐、楚。齐、楚遣项它、田巴,将兵随市救魏。章邯遂击破杀周市等军,围临济。咎为其民约降。约定。咎自烧杀。魏豹亡走楚。《魏豹彭越列传》。
秦将章邯围魏王咎于临济,急。魏王请救于齐。齐王田儋将兵救魏。章邯夜衔枚,击大破齐、魏军,杀田儋于临济下。儋弟田荣,收儋余兵,东走东阿。齐人闻王田儋死,乃立故齐王建之弟田假为齐王,田角为相,田间为将,以距诸侯。田荣之走东阿,章邯追围之。项梁闻田荣之急,乃引兵击破章邯军东阿下。章邯走而西。项梁因追之。而田荣怒齐之立假,乃引兵归,击逐齐王假。假亡走楚。齐相角亡走赵。角弟田间,前求救赵。因留不敢归。田荣乃立田儋子市为齐王。荣相之,田横为将,平齐地。《田儋列传》。
项梁自号为武信君。居数月,引兵攻亢父,与齐田荣、司马龙且军救东阿,大破秦军于东阿。田荣即引兵归。逐其王假。假亡走楚。假相田角亡走赵。角弟田间故齐将。居赵不敢归。田荣立田儋子市为齐王。项梁已破东阿下军,遂追秦军,数使使趣齐兵,欲与俱西。田荣曰:“楚杀田假,赵杀田角、田间,乃发兵。”项梁曰:“田假为与国之王。穷来从我,不忍杀之。”赵亦不杀田角、田间,以市于齐。齐遂不肯发兵助楚。项梁使沛公及项羽,别攻城阳。屠之。西破秦军濮阳东。秦兵收入濮阳。《项羽本纪》。
菜九按,自田儋战死,齐的情况开始复杂了,充满了变数。自战国五国灭齐之后,齐有闭关自守的倾向。此次田儋竟然率主力救魏,算是对传统的突破。大概是在与赵共立周市的时候,与周市建立了良好的关系,所以周市前来求援,田儋就亲自出马了。只是这个突破,收场极差,加重了齐闭关自守习性。
虽然月表将章邯围魏咎定为秦二世二年端月,实际上不可能那么早。那么早意味着魏独力支撑三月后才四处求援,显然魏没有这样的实力。可能的情况是端月的时候,秦军与魏军已经交手,只是秦没有全力以赴,所以魏尚能支撑。到四月,章邯主力投入对魏的作战,魏就支撑不住了。章邯似乎没有一口气将魏攻下,而是等候各路援军前来对决,趁机歼灭更多的反秦武装,这是章邯对自己能力的充分自信。事情的演变也正如章邯所料,章邯确实是在击破各路援军后,才加强对魏临济的围攻。齐王田儋也被章邯攻杀,其弟田荣收编了田儋残部。而齐人听说田儋战死,便新立了王,这或者表明田儋在齐地并不很得人心。田荣很快也陷入章邯重围,幸得楚军救援得脱。解围后,田荣立即回师齐国,逐走新王田假。而田假此前有与赵联络的记录,根据日后田假投楚,估计与楚的联络也是正常的。田假之齐的邦交国当时可能就是楚与赵。所以田荣回国逐走田假,田假君臣就分别投奔赵与楚了。田荣的残暴特点与田假君臣的走向有关。田荣是实力派,但特别不能容人。刚刚被楚军救出,就凶悍地杀回国内,掌控权力。立田儋子田市为王,但田荣才是齐地的实权派。
史事5
(二世二年九月)田假走楚。楚趋齐救赵。田荣以假故不肯。谓楚杀假乃出兵。项羽怒田荣。《秦楚之际月表》。
项梁既追章邯。章邯兵益盛。项梁使使告赵、齐,发兵共击章邯。田荣曰:“使楚杀田假,赵杀田角、田间,乃肯出兵。”楚怀王曰:“田假与国之王,穷而归我。杀之不义。”赵亦不杀田角、田间以市于齐。齐曰:“蝮螫手则斩手,螫足则斩足。何者为害于身也?今田假、田角、田间于楚、赵,非直手足戚也。何故不杀?且秦复得志于天下,则齮齕用事者坟墓矣。”楚、赵不听。齐亦怒,终不肯出兵。《田儋列传》。
章邯既杀齐王田儋于临菑,田假复自立为齐王。《陈胜项籍传》。
从项梁月余,项羽已拔襄城还。项梁尽召别将居薛。闻陈王定死,因立楚后怀王孙心为楚王,治盱台。项梁号武信君。居数月北攻亢父,救东阿,破秦军。齐军归。《高祖本纪》。
项梁起东阿西北至定陶,再破秦军。项羽等又斩李由,益轻秦,有骄色。宋义乃谏项梁曰:“战胜而将骄卒惰者败。今卒少惰矣,秦兵日益。臣为君畏之。”项梁弗听。乃使宋义使于齐。道遇齐使者高陵君显。曰:“公将见武信君乎?”曰:“然。”曰:“臣论武信君军必败。公徐行即免死。疾行则及祸。”秦果悉起兵益章邯。击楚军大破之定陶。项梁死。初,宋义所遇齐使者高陵君显在楚军,见楚王。曰:“宋义论武信君之军必败。居数日,军果败。兵未战而先见败徵。此可谓知兵矣。”王召宋义与计事,而大说之。因置以为上将军。项羽为鲁公为次将。范增为末将救赵。诸别将皆属宋义。号为卿子冠军。《项羽本纪》。
菜九按,楚约齐击秦史料,有救赵与击章邯之分。估计确实会发生两次。第一次是项梁主政,第二次是楚怀王主政。田荣拒绝的理由完全一样,要求楚杀田假。楚拒绝的理由也应该一样。这一点楚怀王与项梁是一致的,原因很简单,田荣完全是无理取闹。看来田荣虽然是实力派,但对统治齐地并没有信心,估计因其暴虐,在当地反对者众,只是因其强大,而忍气吞声罢了。所以田荣对存在的权力替代者特别排斥,必欲灭之而后快,故而在史料中留下强烈的痕迹。如果不是楚救东阿,田荣还是失陷于章邯的重重包围之中不得回国。而得楚救助才得以脱困的田荣一旦回国,立即翻脸不认人,田荣的人品差劲得很。
史事6
(二世三年十月)齐将田都叛(田)荣,往助项羽救赵。(二世三年十二月)( 项羽)大破秦军钜鹿下。诸侯将皆属项羽。 故齐王建孙田安下济北,从项羽救赵。《秦楚之际月表》。
(宋义军)行至安阳,留四十六日,不进。 乃遣其子宋襄相齐,身送之至无盐。 项羽晨朝上将军宋义。即其帐中,斩宋义头,出令军中曰:“宋义与齐谋反楚。楚王阴令羽诛之。”当是时诸将皆慴服,莫敢枝梧。皆曰:“首立楚者将军家也。今将军诛乱。”乃相与共立羽为假上将军,使人追宋义子。及之齐。杀之。使桓楚报命于怀王。怀王因使项羽为上将军。《项羽本纪》。
当是时,燕、齐、楚闻赵急,皆来救。张敖亦北收代兵,得万余人,来皆壁馀旁,未敢击秦。《张耳陈馀列传》。
菜九按,宋义与齐勾兑的事列传不载,这个情况应该属实。宋义因蒙对了项梁失败一事而受到楚怀王的重用,但其实际能力有限,对秦作战显然非其所能承担,这就是宋义大权在握,却滞留不进的原因。在这期间宋义也没有闲着,他忙于与齐勾结,旨在为自己谋后路。齐田荣因统治不稳,且实力有限,当然欢迎宋义这样拥有强大兵力者。宋义与齐的勾结已经背离了反秦大业,所以是死有余辜者。齐对宋义子的接纳,是两者一拍即合,各取所需。后世将高祖功臣宋昌认作宋义孙纯属误会,功臣表宋昌的来历清清楚楚,是早年起义者,跟宋义一毛钱关系也没有。中国人附会的能力真是叹为观止。
当时天下大势,以反秦为主基调。而田荣当政的齐,基本游离于反秦大业之外,所以被齐国自身的势力唾弃。月表记录了两路齐军投奔项羽。其实,在这两路人马之外,应该还有零星齐人投入到援救钜鹿的大潮中了。张耳列传所记来救诸侯有齐在内,这些人是在项羽抵达之前就在战场的。
田都与田安的情况有所不同。田都应该是田荣的部下,而田安是独立武装,其所占领的济北也不在田荣的势力范围内。但田安救赵之后,济北应该落入田荣之手。
史事7
(汉元年十二月)项羽怨(田)荣杀之,分齐为三国。(汉元年正月)(齐)更名为临葘。分(齐)为济北。分(齐)为胶东。(汉元年二月)(齐)王田都始,故齐将。 (济北)王田安始,故齐将。 (胶东)王田市始,故齐王。(汉元年三月)(齐王田都)都临淄。 (济北王田安)都博阳。 (胶东王田市)都即墨。《秦楚之际月表》。
项羽既存赵,降章邯等,西屠咸阳灭秦,而立侯王也,乃徙齐王田市,更王胶东,治即墨。齐将田都从共救赵,因入关。故立都为齐王,治临淄。故齐王建孙田安,项羽方渡河救赵,田安下济北数城,引兵降项羽。项羽立田安为济北王,治博阳。田荣以负项梁,不肯出兵助楚、赵攻秦,故不得王。赵将陈馀亦失职不得王。二人俱怨项王。《田儋列传》。
徙齐王田市为胶东王。齐将田都,从共救赵,因从入关。故立都为齐王,都临葘。故秦所灭齐王建孙田安,项羽方渡河救赵,田安下济北数城,引其兵降项羽。故立安为济北王,都博阳。田荣者,数负项梁,又不肯将兵从楚击秦,以故不封。成安君陈馀,弃将印去,不从入关。然素闻其贤有功于赵,闻其在南皮,故因环封三县。《项羽本纪》。
菜九按,这一段列传基本不载的分封过程是齐未来变局的关键。
齐地主政的田荣与项氏一开始就有过节,至此后果显现。这也不能完全归咎于项羽的报复,确实田荣对反秦大业基本没有贡献,缩小田市的封地,于情理上也说得过去。项羽此举也是强枝弱干之道,通过加强原来不强的势力,来抑制原本强势的田荣。只是道理拼不过强权,如意算盘也要有人认同才好,这才是现实的道理。不过田安的安置似乎是确认了其原有的势力范围。只是不详田安以其兵力与地盘助楚救赵,在田安随诸侯入关后,原济北地盘多半会失陷于田荣。按说项羽及诸侯大队入关之后,东方相对真空,有实力的也就是齐与楚。齐的势力不如楚,但在此真空情况下,还是有可能将齐的固有境域统一并巩固之。换言之,齐可能不会趁机扩张抢地盘,但可以将历史上属于齐之疆域划到自己的势力范围内。这样的做法会让日后项羽的分封很难落实。至于月表说项羽怨田荣杀之,是指齐不助楚击秦导致项梁战死。这个可能怪不到田荣,关键是项梁非章邯之敌,加上田荣也不行。
另外,月表说(齐)更名为临葘,则田都之王当为临葘王,而非齐王。以地名为王者,也是当时的惯例。
史事8
(汉元年五月)田荣击(田)都,都降楚。(汉元年六月)齐王田荣始。故齐相。田荣击杀(田)市。(汉元年七月)田荣击杀(田)安。(胶东)属齐。项羽诛(韩)成。 (汉元年八月 济北)属齐。(汉二年十月 张)耳降汉。(赵)歇复王赵。《秦楚之际月表》。
项王既归,诸侯各就国。田荣使人将兵,助陈馀令反赵地。而荣亦发兵以距击田都。田都亡走楚。田荣留齐王市,无令之胶东。市之左右曰:“项王彊暴。而王当之胶东。不就国必危。”市惧,乃亡就国。田荣怒,追击杀齐王市于即墨。还攻杀济北王安。于是田荣乃自立为齐王,尽并三齐之地。《田儋列传》。
张耳之国。陈馀愈益怒曰:“张耳与馀功等也。今张耳王。馀独侯。此项羽不平。”及齐王田荣畔楚,陈馀乃使夏说说田荣曰:“项羽为天下宰,不平。尽王诸将善地,徙故王王恶地。今赵王乃居代。愿王假臣兵。请以南皮为扞蔽。”田荣欲树党于赵以反楚。乃遣兵从陈馀。《张耳陈馀列传》。
田荣闻项羽徙齐王市胶东,而立齐将田都为齐王,乃大怒,不肯遣齐王之胶东,因以齐反,迎击田都。田都走楚。齐王市畏项王,乃亡之胶东就国。田荣怒追击,杀之即墨。荣因自立为齐王,而西击杀济北王田安,并王三齐。荣与彭越将军印,令反梁地。陈馀阴使张同、夏说说齐王田荣,曰:“项羽为天下宰不平。今尽王故王丑地,而王其臣诸将善地,逐其故主赵王,乃北居代。馀以为不可。闻大王起兵,且不听不义。愿大王资馀兵。请以击常山,以复赵王。请以国为扞蔽。齐王许之。因遣兵之赵。陈馀悉发三县兵,与齐并力,击常山大破之。张耳走归汉。陈馀迎故赵王歇于代,反之赵。赵王因立陈馀为代王。是时汉还定三秦。《项羽本纪》。
菜九按,分封之后的齐地史事记录比较混乱。《田儋列传》记助陈馀在并王三齐之前,本纪与张陈列传在之后,根据月表张耳归汉的时间,田荣助陈馀应该在并王三齐之后。因田荣本人破了项羽布的局之后,肯定希望参与破局的人越多越好。不过陈馀未必真要田荣的兵力支援,只要声援就好。因为陈馀面对的张耳并没有多少军事才干,所以陈馀在很短的时期内就统一了赵代,表明没有受到强烈抵抗。这个快捷变故大概与陈馀此前长期在赵为将有关,张耳所部将领或者多为陈馀部下,所以双方冲突之后,张耳部将选择了不抵抗,这才造成陈馀在赵地的进展特别迅速顺利。
田荣并王三齐是齐地重大变局。此前是田儋一脉主齐,之后要演变成田荣一脉了。
田荣不服从项羽主持的分封结果,傀儡齐王田市反而要服从,这个服从的时机也很奇怪,怎么在田荣已经公然驱逐新立的齐王田都之后,田市反而要就封。所以这个时间可能先后难详。项羽的方案是将一齐裁为三,田荣不过是拒绝分齐,不分齐,则田市仍然是那个齐王,项羽未必管得过来。而田市最终选择了服从项羽安排,就是自寻死路了,难道他不知道田荣的性格。日后田荣追杀田市之凶悍比项羽让人追杀义帝,还有过之而无不及。如此对待一个自己拥戴了几年的子侄,真不是什么好鸟。
并王三齐的田荣算是闯祸了,他是破了项羽分封的局,实际上齐本来就在田荣手里,是项羽将其一分为三的,连田市都认了项羽的方案,但田荣不买账,闯祸之后所以他要联络所有对项羽分封心怀不满者共同抗楚。这时陈馀与彭越与田荣一拍即合,东方就先乱了。
史事9
(汉二年二月)项籍立故齐王田假为齐王。三月田荣弟横反城阳,击假,走楚,楚杀之。(汉二年四月)齐王田广始。广,荣子,田横立之。《秦楚之际月表》。
项羽闻汉王皆已并关中且东,齐、赵叛之,大怒。乃以故吴令郑昌为韩王,以距汉。令萧公角等击彭越。彭越败萧公角等。汉使张良徇韩。乃遗项王书曰:“汉王失职,欲得关中如约,即止不敢东。”又以齐、梁反书遗项王。曰:“齐欲与赵并灭楚。”楚以此故无西意。而北击齐。徵兵九江王布。布称疾不往,使将将数千人行。项王由此怨布也。《项羽本纪》。
项王闻之大怒,乃北伐齐。齐王田荣兵败,走平原。平原人杀荣。项王遂烧夷齐城郭,所过者尽屠之。齐人相聚畔之。荣弟横收齐散兵,得数万人。反击项羽于城阳。而汉王率诸侯败楚,入彭城。项羽闻之,乃醳齐而归,击汉于彭城。因连与汉战,相距荥阳。以故田横复得收齐城邑。立田荣子广为齐王,而横相之,专国政。政无巨细,皆断于相。 《田儋列传》。
良说项王曰:“汉王烧绝栈道,无还心矣。”乃以齐王田荣反,书告项王。项王以此无西忧汉心。而发兵北击齐。项王竟不肯遣韩王,乃以为侯,又杀之彭城。《留侯世家》。
项籍入关,王诸侯,还归。彭越众万余人,毋所属。汉元年秋,齐王田荣畔项王。汉乃使人赐彭越将军印,使下济阴以击楚。楚命萧公角将兵击越。越大破楚军。《魏豹彭越列传》。
田荣怒,因自立为齐王,杀田都而反楚。予彭越将军印,令反梁地。楚令萧公角击彭越。彭越大破之。陈馀怨项羽之弗王己也,令夏说说田荣,请兵击张耳。齐予陈馀兵击破常山王张耳。张耳亡归汉。迎赵王歇于代,复立为赵王。赵王因立陈馀为代王。项羽大怒,北击齐。
是时项王北击齐。田荣与战城阳。田荣败走平原。平原民杀之。齐皆降楚。楚因焚烧其城郭,系虏其子女。齐人叛之。田荣弟横,立荣子广为齐王。齐王反楚城阳。项羽虽闻汉东,既已连齐兵。欲遂破之而击汉。汉王以故得劫五诸侯兵遂入彭城。项羽闻之,乃引兵去齐,从鲁出胡陵,至萧,与汉大战彭城灵壁东。睢水上,大破汉军,多杀士卒。睢水为之不流。乃取汉王父母妻子于沛,置之军中以为质。当是时,诸侯见楚彊汉败还,皆去汉复为楚。塞王欣亡入楚。《高祖本纪》。
汉二年,齐王田荣畔楚。项王往击齐,徵兵九江。九江王布称病不往。遣将将数千人行。汉之败楚彭城,布又称病不佐楚。项王由此怨布。数使使者诮让召布。布愈恐不敢往。项王方北忧齐、赵,西患汉。所与者独九江王,又多布材,欲亲用之。以故未击。《黥布列传》。
汉之二年冬,项羽遂北至城阳。田荣亦将兵会战。田荣不胜。走至平原。平原民杀之。遂北烧夷齐城郭室屋,皆阬田荣降卒,系虏其老弱妇女,徇齐至北海,多所残灭。齐人相聚而叛之。于是田荣弟田横,收齐亡卒得数万人,反城阳。项王因留连战,未能下。春,汉王部五诸侯兵凡五十六万人,东伐楚。项王闻之,即令诸将击齐,而自以精兵三万人,南从鲁出胡陵。四月,汉皆已入彭城。收其货宝美人,日置酒高会。项王乃西,从萧晨击汉军,而东至彭城,日中大破汉军。汉军皆走,相随入谷、泗水,杀汉卒十余万人。汉卒皆南走山,楚又追击至灵壁东睢水上。汉军卻,为楚所挤。多杀。汉卒十余万人,皆入睢水。睢水为之不流,围汉王三匝。于是大风从西北而起,折木发屋,扬沙石,窈冥昼晦。逢迎楚军。楚军大乱坏散。而汉王乃得与数十骑遁去。欲过沛收家室而西。楚亦使人追之沛取汉王家,家皆亡,不与汉王相见。汉王道逢得孝惠、鲁元。乃载行。楚骑追汉王。汉王急。推堕孝惠、鲁元车下。滕公常下收载之。如是者三。曰:“虽急不可以驱,奈何弃之?”于是遂得脱。求太公、吕后,不相遇。审食其从太公、吕后间行。求汉王,反遇楚军。楚军遂与归报项王。项王常置军中。 项王之救彭城追汉王至荥阳,田横亦得收齐,立田荣子广为齐王。汉王之败彭城,诸侯皆复与楚而背汉。《项羽本纪》。
菜九按,项羽击齐始末当以《高祖本纪》为准。只是田都没有死,而是逃到楚国。田荣乱齐是从分封一结束就开始了,感觉项羽到大半年后才有实质性行动,这个行动未免太慢了。大概是安内攘外的需要,项羽之楚内部不安定,就没有办法对付齐国。当时楚国面临着政权更替,在项羽东返之前,整个楚地是楚怀王义帝在掌管。其实义帝有足够的时间与精力组织与项羽抗衡的力量,只是在反秦期间有出色表现的义帝,整个陷入了无为状态。尽管如此,项羽要撵走义帝还是要费劲不小。最后义帝离开显得很落魄,基本上那些老臣都没有跟随。估计项羽在撵走义帝之后,才能平定内部,之后才能专心对齐作战。
项羽击齐事记载非常简略,其实不简单。据《秦楚之际月表》有项羽立田假为齐王一事,则田假之立究竟是在楚打垮了田荣之后,还是之前,是有分别的。如果是之前,就是楚以拥立田假的名义打击田荣;如果是之后,就是打垮田荣之后,需要在齐有楚的代理人。但新立的齐王田都也逃命在楚,为什么楚不立自己扶持的田都,而选中了在楚避难的田假,其中大有深意。但田假在齐立不住,项羽随即就将田假杀害,此举过于鲁莽了。田假在楚超过两年时间,是楚制齐的砝码,虽然敌不过田横,但田横之齐较之田荣时代显然要弱一点。有田假在楚这边,田横在齐就会有所忌惮。项羽从齐地回师救彭城之后,对齐的军事行动就大体结束,在这样的情况下杀害田假实为不智。尤其田荣是当地百姓所杀,表示田荣在齐并不得人心,则田假诸人更有利用价值。为什么不安排田假等人在齐搅局,是项羽没有想到,还是二人没有这个能力。按说田都至少是军事出身,在当地还是有点人脉的,安排到齐搅局应该会有作用。虽然项羽忙于与汉的作战,但将破楚之局的齐国放在一边不予处置,感觉还是欠妥了。
史事10
汉二年,出关,收魏河南,韩、殷王皆降。合齐、赵共击楚。四月,至彭城。汉兵败散而还。信复收兵,与汉王会荥阳,复击破楚京、索之间。以故楚兵卒不能西。汉之败卻彭城,塞王欣、翟王翳,亡汉降楚。齐、赵欲反汉与楚和。《淮阴侯列传》。
菜九按,田横复国后,齐就淡出了国际舞台,直到汉四年汉灭齐。其间因楚汉战争,齐被放过一边。在此期间,估计齐会放低与楚对立的姿态,毕竟经过田荣之死,齐的实力又大不如前了,存在齐低三下四与楚勾兑的可能。经汉败彭城,国际形势发生了变化,楚汉对立成了主基调,其他矛盾退居二线三线。但齐与楚真要握手言欢还不能够。所以这样的间接史料没有太大价值。
主帖获得的天涯分:0
楼主发言:21次 发图:0张 | 添加到话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