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大学老校歌系程演生所作:
潜岳苍苍,江淮汤汤。
夏商肇启,雍容汉唐。
文化丕成,民族是昌。
莘莘多士,跻兹上庠。
潜岳苍苍,江淮汤汤。
缅怀先哲,管仲蒙庄。
高文显学,宋清孔彰。
莘莘多士,跻兹上庠。
程曾嘱陈独秀:“万望鼓勇而前,勿为俗见所阻”,陈不负众望,在民国法庭上一人可抵百万红军,揭露蒋介石政府自九一八事变以来不抵抗的丑恶嘴脸。
九一八后,抗日义勇军最早出现在锦州辽西地区。陈独秀是最早提出抗日“持久战”第一人;创办《热潮》推动抗日民主运动;改变策略,最先提出建立“抗日联合战线”
九一八事变之后是1932年1月29日蒋介石迁都洛阳,1933年4月南京公审陈独秀和北平安葬李大钊,1934年12月自苏联基洛夫事件为标志,苏联开始大肃反大清洗,1935年瞿秋白就义和一二九运动,1936年西安事变,1937年七七事变后陈独秀拒绝悔过出狱。从1938年武汉会战~~1942.5.27
把海南岛比作新文化运动主将陈独秀,2012年7月23日设立地级三沙市,这“三沙”分别代表新文化运动三个作家和战士:鲁迅,瞿秋白,郁达夫!
陈独秀《实庵自传》没有完成。鲁迅历史小说《铸剑》中主要人物:眉间尺(鲁迅瞿秋白郁达夫),黑衣人(陈独秀),大王。王富仁先生说《铸剑》是写了五千年的中国政治史。 《铸剑》中所写的是几千年的中国政治史。几千年专制统治制造着仇恨和怨愤,他们从人民的手里获得统治人民的力量,但多数社会群众却只在顺从中求得幸免,对别人的灾难不关心,自居于社会旁观者的位置上,实际上起着保护专制统治者的作用。眉间尺要报杀父之仇,但却是在母爱下抚育下长大的,只有报仇之志,却无复仇者的气质和魄力。宴之敖者是彻底失望于现实人生,充满对专制者的仇恨因而具有复仇者的气质和魄力。宴之敖者借用眉间尺的头杀死大王最后自刎,三个人的头同烂于金鼎。
十四年抗战第一人是陈独秀,他在狱中作组诗《金粉泪》五十六首,揭露蒋介石政府“未战先逃恬不耻”的丑恶嘴脸……晚年隐居四川江津小山村,拒绝蒋介石的馈赠,得知苏联和纳粹德国签署互不侵犯条约的消息,作长诗《告少年》。鲁迅先生可以嘲讽陈独秀是贾府的焦大,但是国民党元老吴稚晖不能骂陈独秀是阿Q,是跳梁小丑,因为他骂错人了。陈独秀是新青年的导师,导师之导,意同接生婆之接生,苏格拉底的母亲是接生婆。
九一八事变后的9月24日陈独秀以“中国共产党左派反对派执行委员会”名义,发表《为日本帝国主义侵占满洲告民众书》,谴责蒋介石统治集团的“不抵抗主义”,号召建立反日联合阵线,“民众立刻自动武装起来”......
1931年12月5日陈独秀创办铅印的《热潮》周刊,推动抗日民主运动。至次年一二八抗战,共出了7期。陈以“顽石”“三户”笔名发表文章12篇。还有“时事短评”102篇。彭述之以“南冠”笔名,刘仁静以“胡年”笔名撰文反蒋抗日。 1932年1月1日陈独秀与彭述之,罗汉共同署名,致信中共中央,提议“合作抗日”。
1932年10月15日反蒋抗日旗手陈独秀在上海被捕,当时报纸称此事为“自清共以来巨案也”,第二年陈独秀经公开审判后判刑入狱,罪名是危害民国。陈独秀在狱中赋诗金粉泪五十六首,揭露和讽刺蒋介石政府“未战先逃恬不耻”独裁卖国、崇洋媚外、尊孔读经、寡廉鲜耻、腐败无能、苟捐杂税、侵吞灾款等种种丑行,抒发自己忧国忧民的情怀。
1933年,爱因斯坦在柏林的住宅被查抄,爱因斯坦发表了不回德国声明,翌年加入美国籍,终生再没踏上德国的土地。他庄严声明:“只想生活在实行公民自由,宽容,以及在法律面前公民一律平等的国家,国家是为人而建立,而人不是为国家而生存”。2005年德国把这个信条刻在德国政府大楼上,以纪念爱因斯坦逝世50周年。
1935年6月18日瞿秋白就义
黄山孤山,不孤而孤,孤而不孤;孤与不孤,各有其境,各有其图。陈独秀题刘海粟孤松图。
1936年鲁迅逝世后,陈独秀在狱中作《实庵自传》。
陈独秀在狱中得知西安事变蒋介石被扣消息时,据濮清泉回忆他“简直像儿童过年那样高兴”,“托人打了一点酒,买了点菜……首先第一杯祭奠大革命以来为共产主义牺牲的先烈,接着他斟了第二杯,呜咽起来:“延年啊乔年,为父的为你俩酹此一杯!把酒洒在地上,老泪纵横,痛哭失声。
七七事变后,陈独秀拒绝悔过出狱,他给《申报》公开信上说:“爱国诚未敢自夸,悔悟应属他人。”
1938年再次来到武昌,此时中共的王明和康生公开造谣诬陷陈独秀是“汉奸”,在武昌陈独秀与中共彻底决裂,声明:不再隶属于任何党派。
最终在四川作长诗《告少年》:……古人言性恶,今人言竞争。强弱判荣辱,自古相吞併。天道顺自然,人治求均衡。旷观伊古来,善恶常相倾。人中有鸾凤,众愚顽不灵。哲人间世出,吐辞律以诚。忤众非所忌,坎坷终其生。千金市骏骨,遗言觉斯民。善非恶之敌,事倍功半成。毋轻涓涓水,积之江河盈。亦有星星火,燎原势竟成。作歌告少年,努力与天争。
高语罕在陈独秀逝世前一年,预挽联曰:桐棺虽盖,论定尚须十世后;慧星既陨,再生已是卅年迟。《高语罕致汪孟邹的信》
陈钟凡挽陈独秀:生不遭当世骂,不能开一代风气之先声;死不为天下惜,不足见确尔不拔之坚贞。
王凡西(文元)1975年冬在伦敦一大学历史系演讲时说:“先进国从启蒙运动的年代到社会主义革命的年代,一般要经过几百年(如英法)。不够先进的国家(如俄国)也经过八九十年。但是在落后的中国却仅是二十年,而且是反映在、甚至实现在一个人的身上……现代中国的跃进清晰地反映在陈独秀的身上。陈独秀一个人结合了别林斯基、车尔尼雪夫斯基、普列汉诺夫和列宁……给陈独秀做一个总的评价,照我看来,陈独秀这个人,虽然政治上是失败的,理论上有局限,但是他不仅是现代中国最勇敢的思想家,而且是历史上伟大的革命家之一。”
陈独秀:民主是被压迫的大众反抗少数人特权阶层的旗帜。
蔡元培说:“近代学者人格之美,莫如陈独秀!”
他是一个爽直坦白有热情的人,他丝毫没有功名利禄的思想,是一个爱国者,是一个为中国找出路的人。他痛心中国政治的不良,社会的污浊,学术的不长进,士风的鄙陋,想要一一洗涤之。他现在死了。他一生努力的成绩,是存在的。(程演生《仲甫家世及其他》)
陈独秀的二次革命论实质上是邓小平理论。1938年《资本主义在中国》《告反对资本主义的人们》《我们不要害怕资本主义》,对像中国这样落后的国家必须充分发展资本主义经济才能过渡到社会主义。邓小平"不搞争论",先干起来再说,因此而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丁晓平说陈独秀是永远的坚持者,我谈陈独秀是永远的催生者(導字本义是婴儿之娩出,苏格拉底的母亲是接生婆),他掀起了中国的启蒙运动,爱国,爱科学,爱民主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