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
这点,也是有迹可循的。
比如,向太后说,哲宗皇帝曾经说过端王有福寿,言下之意哲宗很看中赵佶。这话有水分,至少不足为凭。
事实上,哲宗并非突然死亡。他的病断断续续拖了很长时间。他有足够的时间来考虑身后事,立下明确的遗嘱更是分分钟的事。
可是哲宗并没有这么做。
一方面,他可能对自己的身体还抱有希望。另一方面,可能是膝下无子让他有些心灰意冷,对于身后事缺乏足够的兴趣。至少在哲宗这里,赵佶和其他的弟弟并没有太大的不同。
从结果上来分析,作为最大受益人,赵佶最后成功越过简王和申王登上帝位,他应该在这场竞争中下足了功夫,而且还选择了强大的盟友。
再回头来看,章惇在御前会议上看似冒失的抢先表态,深究起来,或许是一种策略。他应该是感受到了强烈的危机,才想凭借宰相的优势地位、再加上先声夺人的气势,在局势未明之前一锤定音。
这么看来,章惇可能是简王的代理人。能说服当朝宰相成为盟友,简王也非等闲之辈。这也好理解,对简王来说,哲宗是他同胞哥哥,两人的母亲朱太妃又是宫中二号人物,小伙儿身体还很棒、没任何残疾。就这条件,能心如止水吗?
还有朱太妃,和向太后斗了大半辈子、也忍了大半辈子,又怎会放弃这绝地反击的机会?
据说,哲宗病危的前几日,朱太妃一直围在儿子的床头。那时,她既是位母亲,也是位政客。至于是母亲多一点,还是政客多一点。恐怕只有天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