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6)
第二条,执行起来尤为不易。太有挑战性。
皇帝,天下的主宰。
自古就是,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所谓,胸怀利器,杀心自起。让拥有无限权力、手握利刃的皇帝,控制住自己肆无忌惮使用权力的冲动。想想,实在太难了。
有人一定会较劲。觉得没什么。
不客气地说。那些人多数没有尝过权力的滋味。
千难万难。宋朝的皇帝们,守住了这个家法。
祖宗威慑,只是原因之一。
最重要的,是他们最终想明白了,这对他们有好处。大好处。
唐末五代武人当权、天下乱成一锅粥,城头变幻大王旗。太祖就是武将出生,夺了人家天下。所以,军人不能信。那信谁?
读书人。
读书人有信念、有理想、有情怀。爱吟风弄月、诗词歌赋,子曰诗云、宽衣博袖。不像那些赳赳武夫,动不动就拔刀相向、起兵作乱。国家交给读书人,自然要安全得多。
既然要依靠读书人,那就得给点甜头。
至少有个口头承诺吧。皇帝与士大夫共治天下。
既然共治,士大夫就有股权。杀股东,对公司商誉当然不利。
读书人,不能杀,要依靠。但,也不能全信。
简单,权力制衡。设计了一套复杂的官僚体系,让这些股东们相互制衡、相互羁绊。有聪明的大臣很快看出了问题,向皇帝报告,说这样做有弊端,影响政府行政效率。
皇帝说,你的意见很好,你们回去好好研究,拿个方案。
心里却想,你懂个啥?只要皇权在手,效率算啥?
后世之君明白,可以让大臣们好吃、好喝、好玩,就是不能专权。谁也别想独大,除了皇帝。
皇帝,必须是天。
仕人,不杀,可以。
士大夫,共治天下,也可以。
但,皇权必须牢牢握在皇帝手里。
这些,就是祖宗家法的精髓。
作为太祖太宗子孙,赵佶自然心领神会、一点就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