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口外凉城抗战记忆:八路军一二0师、华侨女英雄奇袭天成及鸿茅药酒逸事

楼主:e路狂飙 时间:2020-04-07 21:40:59 北京 点击:1038 回复:8
脱水 打赏 看楼主 设置

字体:

边距:

背景:

还原:

  与人们通常的感觉不同,抗战时期,受地理位置以及当时的国际、国内形势影响,凉城地区(包括现在的凉城县和卓资县)的战略意义非常重要。因此凉城自“七·七事变”以来,一直到1945年8月,都是几方力量重点争夺的地区,期间的斗争也极具激烈性和残酷性。

  关于抗战时期凉城及绥南地区的材料,实际上也比较丰富,对于各路贤达谈的比较系统详尽的内容,老刘在本文当中不再赘述,而是选择人们通常不太注意的若干信息点,做个延伸,以便广大地方文史爱好者,对那段历史能有一个更为深入的了解,进而能更好地缅怀先烈。

  地方文史界的一大现象,就是史料多、研究少。所幸的是,鸿茅药酒作为乌兰察布地区拥有三百年历史的老品牌,近几十年一直对地方文史工作持支持态度。1997年,鸿茅药酒支持了《乌兰察布史略》(清代民国老乌盟,即如今四子王旗、达茂旗、乌拉特三个旗)的出版。

  凉城县鸿茅镇成立后,鸿茅药酒管理层对品牌的多维度文化内涵、地方文史挖掘的工作,更加重视。本文的撰写受到了鸿茅药业的大力支持,在此对鸿茅集团及鲍洪升董事长表示感谢。自古道“没有国,哪有家”,抗战时期,鸿茅药酒也大受影响,属于三百年历史上的低谷。

  — 01·八路军一二0师挺进敌后 —

  凉城沦陷于1937年9月23日。之前傅作义绥远三十五军主力,奉阎锡山之命南撤协守太原。留在绥远作战的马占山、门炳岳、彭毓斌等部,在凉城、归绥陷落后败退绥西。整个绥东地区抗战形势,开始进入敌后。在这种情况下,八路军一二0师,面向凉城积极开展敌后工作。

  当时在凉城活动的八路军部队,大致上有一二0师雁北支队(宋时轮支队),一二0师第358旅四支队(李井泉支队),一二0师警备六团,一二0师独立六支队。此外还有察绥游击队第一支队、丰凉骑兵大队,以及我党领导下的众多民兵组织,战斗在马头山和蛮汉山地区。

  凉城沦陷后不久,1937年10月,宋支队500多人就开进马头山,在鸿茅药酒的发祥地厂汉营宣传抗日救国政策,厂汉营王三顺青年徐旺成为凉城本土的第一个党员。1937年12月,张生瑞奉命在厂汉营营盘梁一带,创建了内蒙古历史上第一个抗日根据地——马头山根据地。

  由于凉城及厂汉营在当时的重要性,敌后抗战初期,我党还有其他的一些重要活动,皆都可圈可点。1938年5月,察绥游击军副军长郑荔菴率部200余人到厂汉营脑包平,建立了抗日民主政权,县府设在脑包平村。6月,一二0师六支队刘华香率部驻防厂汉营三号村。

  最为著名的当属大青山支队。1938年6月,一二0派三五八旅七一五团和师直骑兵营一连及山西动委会领导的独立第四支队共2300余人组成大青山支队,李井泉任司令员,姚喆任参谋长。组建后由五寨出发,向北挺进,八月初入凉城境内,越过杀虎口首站便是厂汉营。

  1938年7月7日下午,厂汉营镇内举行“七·七事变”一周年纪念大会,由八路军雁北独立第六支队队长刘华香主持,军民7000多人参加。当时厂汉营是凉城通往大同、左云、右玉等地的交通叉点,比较繁华,清代杀虎口税关还在厂汉营边上的宁鲁堡、威鲁堡设有关卡。

  当时李支队进入厂汉营并不顺利,因为日伪将厂汉营当作关系整个绥远地区的战略要地而布有重兵。受阻撤回偏关整休,后继续北上厂汉营,支队三营袭击了天成敌人据点,消灭敌人1个连,炸毁汽车10余辆,才顺利掩护大部队到达蛮汉山脚下的太平寨,进而挺进大青山。

  大青山支队相当一部分,是由太原“成成中学师生抗日游击队”改编而成,后任内蒙古军区副参谋长的贺寿祺,当年就是编入李支队的战士。在其回忆录《从太原到大青山——忆太原成成中学师生抗日游击队》一书中,叙述了经厂汉营挺进大青山的经过,明确记录曾在厂汉营打尖,全班战士都品尝过鸿茅药酒。

打赏

0 点赞

主帖获得的天涯分:0
举报 | 楼主 | 埋红包
楼主发言:9次 发图:0张 | 添加到话题 |
楼主e路狂飙 时间:2020-04-07 21:48:47 北京
  — 02·华侨女英雄李林奇袭天成 —

  在学生参军抗日的众多英雄中,还有一位奇女子李林。建国60周年,她被评为全国“双百英雄”人物之一。李林1915年出生于福建漳州,幼年随养母侨居印尼,1933年就读上海爱国女中,积极参加抗日救亡,1936年考入北平民国大学政治经济系,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入党后李林响应中共北平市委号召,奔赴太原,参加山西牺牲救国同盟会举办的国民师范学校军政训练班,接受军事训练。“七·七事变”后,李林要求到前方杀敌,被派到大同。1937年月,她任雁北抗日游击队第八支队支队长兼政治主任,率部深入敌后与日伪军展开斗争。

  李林所在的部队,后来被整编为一二○师独立六支队骑兵营。她率部驰骋雁北、绥南与日伪军作战,屡建战功,贺龙称赞李林是“我们的女英雄”。最初上级并没有给她正面部署战斗任务,而是先后两次安排她的部队北上,“护送工作团”和“配合大青山地区地下工作”。

  让李林一战成名的,便是“奇袭天成村”,其后又“再战长流水”,这是她运用两次“政治机会”带兵出战的结果。1939年10月,时任独立六支队队长的李林,率骑兵、步兵160多人,袭击了天成村敌人据点,歼敌600多人,俘敌50多人,缴枪200多支,烧毁军车20多辆。

  李林属于军事奇才,具有惊人的天赋,“奇袭天成村”之后的4个多月的时间,又打了20余仗,率部驰骋雁北、绥南打击日伪军,除了上述战例外,还留有麦胡图破敌,偏关城锄奸的故事。其后的一段时间内,日本人悬赏5千元要她的头颅,阎锡山称她是“美女狐狸”。

  1939年10月,她粉碎了日伪2000人向晋绥边区的第七次“围剿”。1940年1月,当选为晋绥边区第十一行政专员公署委员。4月,日伪军集中1.2万兵力,对边区进行“扫荡”,李林掩护机关和群众突围后,被敌人包围,她宁死不屈,用最后一发子弹射进喉部而牺牲。

  牺牲时李林已有3个月的身孕。为了缅怀这位女英雄,中共晋西北区党委机关报《新西北报》发表社论,称赞李林是“中国民族英雄的最光荣典型”,她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史上唯一的华侨抗日女英雄。1972年,周恩来夫妇陪同外宾视察雁北的大同时,特别指示要宣传李林。

  李林烈士的丈夫屈健,也是“山西牺牲救国同盟会”成员,与李林是战友,1939年10月25日,他俩参加了“奇袭岱岳镇”的战斗。屈健解放后曾任水利部农水局局长、水电部农水局顾问等职。为了纪念女英雄,朔州平鲁区建有“李林烈士陵园”,还成立了“李林中学”。
楼主e路狂飙 时间:2020-04-07 22:24:12 北京
  — 03·绥远民众抗日自卫军与游击县长 —

  抗战时期,除了我党在敌后的抗日武装外,国民党在绥远省的沦陷区,也有支敌后武装,这便是鲜为人知的“绥远民众抗日自卫军”。傅作义三十五军南撤协守太原,马占山、门炳岳等部败退河套后,绥远一帮文人和地方势力不甘心沦陷,便组织了“绥远民众抗日自卫军”。

  “自卫军”成立于1937年10月,由阎锡山好友、绥远地方实力派张钦发起,其中一部分人是绥远省文化界名人,还吸收了部分原傅作义的“绥远乡村建设委员会”的乡导员,但主体人员还是沦陷前各县的保安团,有相当一部分成员是土匪出身,按官兵所在地区分成10路。

  傅作义的“乡建会”成立于1934年,持续到1937年7月,是20世纪二三十年代唯一的省级乡建运动,由傅作义为首的省政府主导,主要执行者是1200多位“乡导员”。这些人员当中,有一部分是大中专院校、中学毕业生,好多人身份非常复杂,因此鱼龙混杂,危害深远。

  抗战期间傅作义还在沦陷区任命了一批游击县长,让他们前往沦陷区,恢复县政,联系各路自卫军,组织抗日。这些人都是各县本地人,其中不少人同时兼任游击县长和某路自卫军司令员。凉城一带是六路军,凉城人赵励师,任绥东五县专员、凉城游击县长和六路军司令员。

  自卫军在抗战期间贡献也很大,起初与一二○师属于友军,1940年开始伴随着蒋介石掀起的几次反共高潮,蜕变成了顽固军,在敌后经常与我军发生摩擦。自卫军的一些人,经常与日本特务机关勾结,有的甚至直接投敌。绥远人所尽知的鄂友三,先后就是三、四路军的人。

  “自卫军”总指挥张钦也是凉城人,是杨培构的学生。叙述红毛药酒得名与恰克图中俄贸易(俄罗斯清代北方几个省民间称作红毛国)有关的,就是杨培构先生。张钦1911年毕业于山西大学法政学院,与阎锡山一起参加过辛亥革命,后积极推动绥远“九·一九”和平解放。

  张钦和赵励师都名列成稿于1937年的《绥远通志稿》。赵励师曾在北京大学求学,毕业于日本京都大学,曾在八路军总部参加过抗日工作,后追随傅作义,1949年参加了“九·一九”起义。赵励师蜕变为顽固军期间,曾被我大青山支队骑兵名将邹凤山击溃,只带几十骑败走。

  杨培构先生的儿子杨敏,也就是杨伯涛教授的父亲,1921年毕业于北京法政大学,1927年进入绥远司法界,曾在武川、丰镇、归绥和包头任职。1937年抗战开始后,任“自卫军”总部后勤处长,1938年部队被打散后回到凉城原籍。历史不忍细看,细看之后有好多奇妙的地方。
楼主e路狂飙 时间:2020-04-07 22:33:29 北京
  — 04·马占山抗日与慕新亚凉城反正 —

  “七·七事变”之后,日军沿平绥线(今京包铁路)西犯,1937年9月18日,关东军察哈尔兵团一部分兵力分两路向右玉、丰镇、凉城、集宁进攻。当时的安排是马占山和彭毓斌共同防守凉城。马占山部在岱海北岸,而日军的线路则是从岱海南岸的旧丰凉公路进攻宁远城。

  马占山部队行进到三苏木、麦胡图一带,隔岱海遥望日军气势汹汹扑向县城,未敢迎战也没有达知彭毓斌,直接退往归绥,导致防守凉城的彭毓斌部孤军奋战。日军机械化部队20日抵达宁远城,经过两天两夜激战,守城彭师腹背受敌、寡不敌众,伤亡500余人后弃城撤退。

  彭毓斌属于名将,名列绥远抗战“五个民族英雄”之首,当时在媒体上都排在董其武将军的前面。1936年的绥东战役中,彭毓斌是师长,而后来的绥远省 董其武还是旅长。彭毓斌是湖北黄陂人,晋绥军骑兵将领,1945年解放战争期间,在“上党战役”中兵败阵亡。

  据马占山老部下杜海荣讲述,马部当时的作战重点是防守归绥。马占山在傅作义南撤后临危担任绥远军政委员会委员长,代行集团军司令和省 职权,其实也就是防守归绥的总指挥。占领凉城的日军,是入侵归绥的主力,1937年10月14日,激战三天三夜后,归绥沦陷。

  慕新亚,满族,辽宁锦州人,1938年,被任命为伪蒙古军第三师第七团团长,四五月份驻扎在凉城新堂(今鸿茅镇),在当年傅作义、马占山为配合徐州会战的“绥南战役”中反正,其后被编入马占山的东北挺进军新编骑兵第五师,慕新亚部后来成为马占山抗战时期的主力。

  “慕新亚凉城反正”在当时意义重大,被各大报纸大书特书,成为了抗战全面爆发以来,后方人民了解到的第一次伪军集团反正。1938年7月末,反正部队进入鸿茅药酒的发祥地营盘梁、厂汉营一带,8月3日,在营盘梁与日伪激战,损失很大,被迫渡过黄河撤至府谷。

  绥南战役期间,马占山遇到了“犯地名”之事。在与日军的周旋中,马占山辗转到今乌拉特前旗“拴马桩村”准备投宿,一听地名不对,就紧急转移到今固阳县红油杆子,还是遭到日军装甲部队的猛烈攻击。马占山本人单人匹马逃脱,刘桂五师长不幸阵亡,被日军切下首级。

  刘桂五夫人曾是马戏团骑技高手,她冲马上阵只身夺回刘桂五尸体。是役刘桂五骑六师几近全部壮烈牺牲。刘桂五的头颅,被日军当做战利品带回日本展览。慕新亚平津战役时任北平城防司令,后归入解放军三十九军,其后弃武从医,在北京开了家正骨诊所,1981年逝世。
楼主e路狂飙 时间:2020-04-07 22:41:35 北京
  — 05·宁远城惨案与名将彭毓斌 —

  凉城旧县城名叫宁远城,到1937年,已有203年的历史。1935年江上波夫对宁远城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说凉城是一座闲散而稍稍寂寥的城镇,与日本的宿场街颇为相似,大街上铺着河卵石,有几分古朴的风貌。但未满整两年,凉城就陷入日军手中,并发生了“宁远城惨案”。

  由于日军入侵凉城,在将军梁遭到彭师六团的激烈抵抗,损毁坦克1辆,被击毙82人,被击伤不计其数,同时在宁远城又相持了两天两夜;因此城破之后,日军针对平民进行了大规模屠杀。9月23日,在3小时杀死无辜群众299人。这是日军进入绥远地界的第一个专门针对平民的惨案。

  日军限时杀人,整三个小时封刀。第300个将被屠的是个男孩,据说日军已抡起屠刀,被喊时间已到停止执行,才逃过一命。由于受到严重创伤,这孩子长大后砍了一辈子磨(就是让石磨磨齿重新锋利起来),虽然是砍磨好手,但发呆不说话,砍好磨就走,即便给不给钱都行。

  这是集中起来屠杀的人数,当天零星屠杀的,还有100多号人。日军针对平民制造惨案的意图很明显,就是摧毁我国军民的抵抗意志,让汉奸死心塌地为其效劳。日军更大的目标在于归绥、包头等平绥线上的战略城镇,也是想通过“宁远城惨案”立威,降低吞并绥远的难度。

  当时与日军配合进犯绥远省的,还有李守信的伪蒙军,他们从化德、商都向西进攻,仅在集宁、商都、旗下营发生过一些小的战斗,因此进展很快,已经逼近归绥。日军由于凉城受阻,怕伪军抢了风头,驻绥特务机关长桑原中佐紧急约见德王,要求等日军从凉城开到后一致行动。

  当时敌我双方在凉城用的都是精锐部队。1936年绥远抗战期间,田中隆吉很是看不起绥远部队,认为“九·一八”时东北军一打就跑,他们没费多大力气就占领东北并成立了“伪满洲国”,绥远军更是不中用,很有可能一吓唬就跑,望风而逃,因此日伪很快就能拿下绥远。

  基于以上判断,绥远抗战期间,日本人调用的部队,主力是伪军,日本人仅担任顾问。但战争结果是伪军和日本顾问被歼,伪军的表现,让关东军大失所望。他们再也不轻信伪军了,而且从此日军将晋绥军当作厉害角色看待,1937年入侵凉城时就是关东军的机械化部队。

  彭毓斌在1936年的绥远抗战中,任前方总指挥,在战争中取得了接连胜利,特别是“红格尔图之战”“百灵庙大捷”,推动了全国抗日高潮的到来。彭毓斌因此在《大公报》范长江的笔下,名列“绥东战役中五个民族英雄”之首。即便从凉城防守战来看,彭师战斗力也并不算弱。
楼主e路狂飙 时间:2020-04-08 17:29:22 北京
  — 06·马头山蛮汉山军民的气节 —

  抗战时期,我党在凉城境内建立了马头山、蛮汉山两块根据地,属于大青山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1941年、1942年,日伪在占领区推行官民军一体的“治安强化运动”,实行保甲连坐法,并对抗日根据地展开大规模的扫荡和封锁,以便军事上达到赶走或歼灭之目的。

  日军第一种办法是封锁山区交通。在马头山、蛮汉山区的入山路口都宣布断绝交通,禁止任何行人。驻厂汉营的日军指导官田中亲自到北水泉、二蛮沟栽立木牌。在通往蛮汉山的元子沟、圪臭沟、杏树贝等沟口,垒起一道道封锁墙,并在路口秘密布置了汉奸、特务和侦探。

  第二种封锁办法是分区分割和物资封锁。他们分割大青山、蛮汉山、马头山、雁北、丰镇东山等根据地之间的联系,还在游击队根据地周围密布据点,控制布匹、火柴、食盐、药品等必需品进山,还经常到山里抢粮,从物资上制造困难,在根据地附近村庄实行“三光政策”。

  第三种封锁办法是大修“防共”汽路。他们以新堂为中心,向东到天成村、冀家圐圙,向西到田家镇,向南到厂汉菅、杀虎口,向西北到崞县天,向北到五里坝、卓资山修了几条公路,一方面便于汽车和部队行动,另一方面也是作为分区分割的封锁线,把游击队从两侧赶走。

  根据地部队所用物资,除了由骑兵从山西后方驮来和冲破敌人封锁购买,主要还是就地解决。没有染料,就用干草灰染布;没有棉花,就用山区自产羊毛代替;没有火柴,就找破犁铧、火石打火顶替;没有烟叶,就用大黄叶晒干当做烟叶;没有食盐吃,就到岱海边背盐、驮盐。

  由于敌人的封锁,布匹、火柴、卷烟都无法运进山区。但无论怎样困难,根据地军民都拒绝日军生产的“防共”牌卷烟和火柴等物品。根据现存实物,这种“防共”牌香烟,专门面向察哈尔、绥远和雁北等地制造,含有蒙文及“伪蒙疆旗”图案,跨度为1937-1945年。

  日伪投放“防共”牌日用品,一是为了政治宣传,二也是玩心理战,带有强烈的羞辱性质,在另一个侧面也反映了对大青山、马头山和蛮汉山抗日根据地的极度敏感和重视。在蛮汉山地区,以及鸿茅药酒所在的马头山地区,日伪的残酷与狡猾激起了抗战军民更大程度的愤慨。

  敌人扫荡最残酷的1941-1943年,马头山和蛮汉山都涌现出了许多“妻子送郎上战场,母亲送儿打东洋”的事迹。抗战期间,爱国乡绅和富户受我党感召也多有出力。鸿茅药酒发祥地厂汉营,有两户富户一次为扩大地方武装捐出大洋5000 块,一些富户子弟也积极参军。
楼主e路狂飙 时间:2020-04-08 17:41:29 北京
  — 07·抗战时期厂汉营的鸿茅药酒 —

  成稿于1937年的《绥远通志稿》,对厂汉营隆盛荣的鸿茅药酒有相对具体的描述,“色如胭脂,香浓味醇。……酒中所含热性药料极多。妇女有患腰腿疼痛者,饮之每奏奇效。故价值虽昂,销路仍极发达,近而山西、内蒙,远而外蒙各地,皆有行销,蒙人对之尤视为珍品。”

  《绥远通志稿》所描述的状况,更多是民国初年到全面抗战之前。其实从1929年开始,受中东铁路事件、中苏断交、外蒙古驱逐旅蒙商、马仲英进入新疆和杀虎口税关废置等一系列事件的影响,鸿茅药酒的原料和产品销售都受到影响,处于时而生产时而关闭的不稳定状态。

  日军占领凉城特别是进入厂汉营之后,鸿茅药酒产销更是受到限制,所以只是遇有特殊情况和特殊人物需要之时,奉送或者销售少许存货,或者是少量生产支应门户。抗战时期厂汉营所在的马头山地区,属于战略要地,所发生的战斗比较集中,日伪的各类封锁也较严密。

  凉城沦陷的八年,其实也是鸿茅药酒发展史上处于最低潮的八年,当然也不乏载入史册的一些记忆。比如1945年4月,归凉县政府派代表将凉城特产“鸿茅酒”驮往延安,向“七大”献礼;1938年一二○师李井泉支队北上,路过厂汉营打尖,贺寿祺等战士品尝鸿茅药酒。

  2019年春节前后,凉城县乌兰牧骑推出了大型音乐情景剧《醉在西口》,这是当地向建国七十周年华诞献礼的重点项目。《醉在西口》中有个场景,说的是日军抢夺鸿茅药酒配方,人民群众将药方拆成碎片分藏机智应对的故事。这个场景属于艺术创作,但也绝非空穴来风。

  自1739年王吉天创建以来,鸿茅药酒配方一直绝密,历史上也一直有人仿制,但终究未获成功,《绥远通志稿》对此亦有所记载。对于配方,崇德堂和隆盛荣一直放烟雾弹,说有一百多味药到一百二十味药不等。现存下来的清代手抄中医秘方,好多就载有传抄版的红毛酒。

  在相对太平的年代,王家对配方秘藏即可,但在抗战时期,厂汉营形势极为复杂,确实有不少人怀有各种目的,惦记着鸿茅药酒的正版秘方。王家秘方左藏右藏,也很不容易。王家隆盛荣最后一任掌门人王继林,抗战之后也失踪了,至今无任何下落,这也是种很大的遗憾。

  相传解放前有一农民向隆盛荣买了捆账簿纸,使用时发现内有鸿茅酒配方,解放后贡献给了国家。1984年的《乌兰察布文史资料(第一辑)》中描述,直到上世纪80年代,这个“献方事件”,还有原始资料和照片存查。账簿纸夹带配方,在当时的环境下,可能真的发生过。
楼主e路狂飙 时间:2020-04-08 18:06:20 北京
  — 08·凉城及厂汉营抗战时的独特地位 —

  照现在眼光看,凉城是内蒙古中西部非常普通的一个县,而厂汉营更是淹没在城市化浪潮中一个寂落的古镇,在乡镇撤并过程中,被并入了曹碾满族乡,存在感一落再落,更多是作为鸿茅药酒发祥地而被人们提起。但在抗战那个风云际会的年代,凉城及厂汉营显得非常重要。

  那个成稿于1927年的《田中奏折》有个臭名昭著的说法,“欲征服世界,必先征服中国;欲征服中国,必先征服满蒙”。1931年的“九·一八”及伪满政权,1933-1936年日军进犯察绥及其后的伪蒙疆政权,甚至后来日军的太平洋战争,基本上都是按照《田中奏折》中的战略推进的。

  清代民国时期,内蒙古相当多的区域“旗县并立,蒙汉分治,蒙不归县,汉不归旗”,旗与县之间的辖区交错重叠。1937年,绥远省东部的蒙旗,有察哈尔右翼四旗(正黄、正红、镶红和镶蓝),而在相同的区域上,还交错着绥东五县(丰镇、兴和、集宁、凉城、陶林)。

  1929年之前,察哈尔右翼四旗、察西五县,都归察哈尔省管。1929年,察西五县划归绥远省,成了绥东五县,但察哈尔右翼四旗仍归察哈尔省。1936年,察省失陷,右翼四旗不愿附逆改归绥远,始叫“绥东四旗”。与凉城高度重叠的,有镶蓝旗、镶红旗和正红旗小部分。

  全面抗战时期的凉城,东向有伪满洲国和陷落的察哈尔省,北向有苏联和蒙古人民共和国,南向有阎锡山的势力,西向有河套地区的傅作义、鄂尔多斯的马占山,西南向有我党的晋绥边区。而本身又地处察绥过渡的敏感区,以及伪蒙疆政权的核心区,同时又紧靠平绥铁路线。

  对于我党来说,凉城及绥南更为重要。绥南是衔接陕北至大青山根据地的一块跳板,是接绥远、出蒙古、至苏俄这条国际战略通道的咽喉和门户。有了这条通道,中国共产党在北方战场上就可游刃有余,甚至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亦可进退自如,其得失攸关中国革命全局。

  厂汉营被称作“绥南锁钥”,是凉城乃至绥远的重要门户。受当时国际国内形势影响,日本人是从“大东亚共荣圈”及满蒙战略的高度,来看待凉城的,而我党则是从中国革命全局来看待其间重要性。理解了这点,也就不难理解凉城及厂汉营抗战时战斗为何那么频繁和残酷。

  值得一提的是,厂汉营一带,在抗战以及解放战争时期,曾长期是我党绥南地委专署所在地。时至今日,厂汉营的几个标志性的景点,其中便有绥南地委专署革命纪念馆、绥南锁钥牌楼、百年鸿茅水源井、“曹碾满族乡——革命老区 红色乡村”雕塑、厂汉营革命烈士陵园。
楼主e路狂飙 时间:2020-04-08 18:27:31 北京
  — 补白 —

  凉城在清代叫作宁远厅,1914年因与别省县重名,遂沿用北魏旧名,改称凉城县。抗战和解放战争期间,凉城儿女约有3000多位革命青年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根据留存下来的信息,马头山和蛮汉山的厂汉营、曹碾、刘家窑、双古城和崞县窑籍烈士,占比相对大得多。

  厂汉营清代曾叫作“察哈尔营”,属于察哈尔部屯兵卫所在地,屯兵卫存在时间为崇德元年到乾隆三十四年(1636-1769年)。在明代的一些汉文史籍中,“察哈尔”经常被翻译成“叉罕儿”“插汉”。至于“厂汉营”的写法,最晚光绪时就有了,但直到现在当地发音还是“插汉营”。

  1938年8月3日,按照毛 战略部署前往大青山建立根据地的李井泉支队,途径厂汉营时受阻,日本人调用5000人的精锐部队阻击,这种力度超出我军的预期。鉴于凉城在日军战略版图中的重要位置,这在预料之外其实也在情理之中。慕新亚当天也被迫从厂汉营西撤。
发表回复

请遵守天涯社区公约言论规则,不得违反国家法律法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