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长兄第一次被人当枪使,枪的主人是曹操。没办法,他挟天子以令诸侯,说啥都名正言顺。云长彼时已是汉寿亭侯,不能不从;何况他这一生对汉廷始终忠勇不二。所以,关羽的动作很干脆,斩颜良、诛文丑;战果也很直接,一举解了白马之围。当然,后果也很严重:袁绍差点要拿投奔过来的大哥刘玄德开刀祭旗。曹操计谋差点成功了。
关羽不是不知道曹操的用心。但关公也有他的想法,就是想警告一下大哥:您可别乱跑啊,寄人篱下也要有原则哈,千万不能奔向朝廷的反对派,让我难做啊。
当然,关羽拿捏的尺度很好。报了恩之后,就辞别曹操,过五关斩六将回归刘备了。彼时,他依然认为刘备是自己兴汉理想的唯一寄托。
云长第二次被人当枪使,也是最后一次了。这回枪的主人换成大哥刘玄德。那时,刘备已在汉中急不可耐地称王称霸,根本不顾汉献帝还健在。还自作主张封了关公做五虎上将之首。这个开国第一上将可不是白封的,封了你就有义务有责任替我北伐中原了。
关羽几乎是内部唯一一个不满刘备自封汉中王的人:献帝尚在,蜀汉算哪根葱?刘哥你这样跟曹贼有何本质区别?在大利益大诱惑面前,这么有原则的人实属少见。不像孔明兄给封个军事中郎将,就屁颠屁颠效忠刘皇叔到死而忘了大节所在。
可云长兄也没办法啊,忠义难两全。总不能大义灭亲吧。只好兵发樊城。他难道不知道一打樊城,就意味着把大后方卖给东吴了吗?但关公多明白的人:战死阵前,才是一个军人最好的归宿。何况还可以省却和大哥的理念冲突,更不用再当这山寨版的汉五虎大将了。死了就一干二净了。
不能继续和你相知相爱又相随,但为你甘心情愿付一生还是没问题。这,也许就是职场情商的最高境界了。注:普通白领是不能学的。
汉中王心里更明白,二弟此次出征,其实就是孤军作战,打哪算哪,打死为止。因为一旦战败了,后方也不会给援兵(镇守上庸关承上启下的正好是干儿子刘封,你想想)。二弟此人刚愎自用,一生只认死理,俺自封汉中王,他肯定不会赞成,不如乘机成全了他。否则战败回汉中,也是个反对派。何况,关羽这个大麻烦一去,曹操孙权都开心,对大家都是个解脱。对献帝偶也有了交代:不是我不勤王,实在是打不过啊。如此,便可安稳做我的汉中王了。
当然,跟“有理想有才华有原则有节操”的四有老人关公相比,千年以后,“三无青年”令狐冲潇洒很多,至少有无所谓的心态开道,管你左冷禅还是岳不群当上五岳派掌门,神马都是浮云,所以当枪使不但用不着献身,还很有快感。所以他在嵩山顶上比剑比到后来,又玩了一次心跳让小师妹心疼了一把。
看来,有理想有时还不如无理想过得舒坦。
给曹操当枪使,是惊险人生;给大哥当枪使,是悲壮结局。人生真TMD不容易啊。
当然,云长兄甘心给曹操刘备当枪使,成就了对方一时虚名,更成就了自己一世威名:武圣关公!千载之下,除了文圣孔子还有谁能比?曹刘也就过了把普通的帝王瘾就一边凉快去了;距离圣人?尚有几光年的距离。
这,绝对是曹操刘备之流想不到的。
是故文天祥有感赋诗云:人生谁不当枪使,留取功名照汗青!
正如一部笑傲江湖,武功、智谋、追求比令狐冲高的多了去,但我们就记住了你大师哥。
人生很多时候都是半推半就、将计就计。至于最后走到哪一步?就看个人的造化了。所以,咱也别介意偶尔给人当枪使。
电视上经常问:你喝过山泉水吗?
我们有时也问,你给人当枪使过吗?
其实,机会都难得,二者都不妨试一试。且试且珍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