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银行的待遇那么好,工作也不那么累,压力也不那么大,自然地,商业银行的工作就会成为众人追逐的对象。可是,大家能有多大机会进去呢?用脊髓思考一下,也能明白:竞争是空前的激烈!除了名校背景以外,还得加上运气才行。
我们来看看一家大银行的招聘要求(招商银行):
 北京分行2009年校园招聘(未定岗)
 工作地点: 北京
 岗位职责:
 职位要求:
1、相貌端正、性格开朗、诚实守信,无不良历史记录;
2、善于学习、善于沟通、善于合作、具有较强责任心;
3、具备较强的说服能力,勇于面对挑战,敢于承担工作压力;
4、英语四级考试分数在430分以上;
5、身体健康、无重大病史;
6、中共党员、学生干部优先考虑。
大家能发现什么问题吗?是不是很多人都觉得好像自己满足了招聘要求啊?那我们有多大机会进去呢?答案是没准!这是个很让人抓狂的答案,也是商业银行招聘结果的真实写照。大家回忆一下我刚才举的两个朋友的例子,都是名校的研究生毕业!这一点跟垄断性国企很像,因为从本质上讲,大家都属于国企的大范畴。但是银行的待遇比垄断性国企还好,竞争肯定也会激烈很多,甚至是惨烈。
那么为什么他们不在招聘的要求上写明:名牌大学研究生毕业生优先考虑呢?因为这不符合国家要求企业平等对待大学毕业生的规则。这还只是明面上的原因,更深层次的原因在于:如果把条件提得太高,很多需要照顾的关系户就进不去了!一位在天津某商业银行做人事工作的朋友解密了银行招聘的“潜”规则:他们最近每年招聘的20个人中间,真正通过公开招聘、完全凭实力进去的,只有很少的几个人,而绝大多数人是凭关系进去的,尽管也是通过公开招聘!因为银行的职位实在是太诱人了,大家都想进,于是各方牛人,尽显神通|:拉关系、托人情、送大礼、批条子(当然是找高级领导了)等等,很多人是他们得罪不起的,尽管明知道招聘进来也是不认真干活的,但是却没有办法,而他们自己还要背骂名:人事干部不干人事。为了让需要照顾的关系户都满足招聘要求,于是招聘的裤子自然就脱得很低,基本上是个人都能符合招聘条件进去。这种情况,越是小地方,上演得就越火爆。
为了佐证这一点,我们再看看另外一家大的商业银行的招聘要求:
同样是很模糊的要求,唯一量化的标准就只有英语4、6级的考试分数,这个是大多数同学都可以达到的。
所以,商业银行的工作,对绝大多数普通人来说,只是一个遥不可及的梦,看起来很美,但是如果你没有特别的社会关系,又没有显赫的名校背景,那就是不可实现的。
我很喜欢的一句话,比较适合用来描述这种状况:我想成为栋梁,不幸的是植根在深深的峡谷中,我拼命地长,却高不过山顶的一株小草!
想起一首歌:最心爱的情人,却伤害我最深,为什么你背着我爱别人?众多求职者都喜欢的商业银行,为什么却在背着我们爱别人?
一般性国企,垄断性国企,商业银行,看起来都有自己的传统特色,你很难用好或者坏来界定,因为历史原因、社会原因所形成,这些特色在很多程度上是已经超出我们自己通过努力可以控制或者改变的范围的,而只有民营企业、外企,其相对透明和科学的评价、薪酬、晋升体系,给了我们无限的发展空间,也成为了很多职业人士梦开始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