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站:白马井 推荐玩点:白马井渔港、洋浦千年古盐田
一、白马井建镇,只是这几十年来的事情。但白马井作为渔港,则有上千年的历史。(图文来自@裸奔的跳蚤)
从空中俯瞰白马井渔港呈现葫芦瓜状,据说港内可躲避十二级台风,是一座天然良港。1959年初广东南海水产公司从广州迁 至白马井,建成白马井渔业基地并列为国家重点建设项目。如今,每天天还没亮,在白马井渔港上都会出现人头攒动的繁忙景象。一艘艘满载渔获的船儿驶入码头,早有等候在岸边的挑工等候在岸边。挑工们是清一色的 妇女,她们头戴斗笠,手持扁担,将船上的一框框一箩箩的鲜鱼挑到码头上。商贩们就地交易,挑工们再将卖出的鱼筐搬到车上。就这样,当第一缕阳光从海面升起 的时候,刚才还热闹非凡的渔港,这会儿已经逐渐恢复平静,上千箱海鲜已经在发往海口、三亚甚至更远地方的路上。这就是著名的白马井早上鱼市。

如果是提前一天到达白马井站的话,想去白马井看早上鱼市,第二天早上4点天不亮就得起床看,如果是停留时间不长的话,还是不建议去看,因为天亮后,鱼市已经没人了。
二、洋浦千年古盐田 从白马井站下来,直接走洋浦大桥,到洋浦去看千年古盐田。(图文来自@羚羊2009)
洋浦千年古盐田,千百年来养育着这片土地上的人们,盐工们每天都在这片盐田上沿袭着1200多年来的古老方式劳作,古老的晒盐工艺如今成了人们眼里一道亮丽的人文景观。虽然多次来到过这里,但每一次的到来都有不一样的感觉。

洋浦千年古盐田总面积750亩,有砚式石槽7300多个,年产量500吨,因其保留了最古老的晒盐工艺,已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这里的盐 工们根据海南岛高温烈日的特点,改变过去“煮海为盐”的方法, 盐田的制盐工序古老、原始、独特。盐巴是用经太阳晒干的海滩泥沙浇上海水过滤成卤水后,在玄武岩砚式石盐槽上晒成。生产出的盐巴白如雪,细如棉,咸味适中 纯正,不带苦味,具有纯天然、无杂质、颗粒小、可直接食用等特点。原始的制盐方式让我们穿越千年,同时与洋浦现代化、高科技的工业形成强烈对比,可以让我 们同时领略现代、古代工业的魅力。这里是全国最后一个保留砚式日晒制盐方式的地方。因其悠久的历史和传统的晒盐方式吸引着来自各地的游客,同时也吸引着众多的摄影爱好者到此大显身手。古老传统制盐工艺在千年的历史进程中,有着极奇丰厚的历史文化积淀,是海南民间传统制盐手工业发展的历史见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