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根于陆地与海洋之间,红树林几乎算得上是植物界性格最刚强的角色之一。它们手牵手、臂挽臂,如同一张巨型的“网”,将风暴浪潮的力量巧妙消解。

小花老鼠簕
远远望去似是一座“海上绿色长城”,等到身处其中后才会蓦然发现,一簇簇红树枝桠上竟冒出星星点点的花苞,红的、白的、紫的、黄的,不算抢眼却各具风情,让这些“海岸卫士”不经意间又多出几分媚意柔情。
从角果木到红榄李再到海桑,林中“花事”一场接一场,在红树林“家底”丰厚的海南,总归是要赶上一场。

秋茄的花
【众里寻花千百度】
数十条强有力的扭曲树根彼此交错,互织互绕着插入淤泥中,作为一种典型而常见的真红树植物,正红树广泛分布于琼岛各地的海岸潮间带,算得上是红树林生态系统里的绝对主角。
家族“势力”虽庞大,正红树开起花来却低调得有些过分。着生于已落叶的叶腋,正红树的花瓣被紧紧包裹在呈三角形的花萼裂片中。因花瓣过于“迷你”,加之淡黄的颜色几乎与花萼融为一体,远远望去,倒像是一颗颗青果裂开了口子。

正红树的花
比正红树更低调的,是占据海南东寨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红树林面积约三分之一的角果木。长着一张“大众脸”的它,像极了路边绿化带里的某丛寻常灌木,稍不留神就会错过,哪怕是盛花期也难以引人驻足。
等等,角果木的花在哪儿?几乎将整个身子探过去,睁大了眼睛,才终于在一簇簇叶片间找到几朵比指甲盖还要小的白花,缩于革质的花萼内,一点也没有身为花的“自觉”,反倒叫笔直垂落、长长的圆锥状卵形果实抢去了风头。
相较之下,真红树植物中的另一优势群落——桐花树才算是花叶分明。
数朵簇生于枝条顶端,桐花树开花时白色的花瓣向外翻卷,露出同样雪白的花蕊。虽然花朵不算大,星星点点地散落在灌木丛中,倒颇为好看。只是和陆地上的百花争艳相比,大概只能泯然于众“花”,也难怪人们提及花事时,红树林总被有意无意地忽略了。
【浓妆淡抹总相宜】
并非所有的红树植物开花,走的都是低调朴实风。
作为中国湿地稀有濒危植物种类,红榄李开花时一向都是“一鸣惊人”。之所以这么说,其一是因为红榄李作为红树林中的“大熊猫”,野外种群数量逐年减少,甚至在国内一度仅剩下14株,以至于让人对它格外心生期许;其二则是因为红榄李的花儿不大却很显眼,绯红丰润的花瓣从绿色的花萼中缓缓挣脱出来,越开越泼辣,实在夺人眼球。

红榄李的花
好在经过多年的人工培育与研究,如今这“最红的红树花”在海南多个红树林保护区落地生根,早已成燎原之势。
在东寨港保护区的苗圃地里,与红榄李毗邻而居的是它的“孪生姐妹”——榄李。同为使君子科、榄李属,两者的叶片、果实几乎一模一样,榄李开出的花却是白色的,与艳丽的红榄李花互相映衬着,勾勒出一幅“浓妆淡抹总相宜”的景致。

榄李开花
但要论起颜值,真红树植物里恐怕谁也比不过海桑。虬曲的浅粉花丝从花苞中炸裂,海桑花开时似烟花盛放,粉粉嫩嫩,如云似雪,串串摇曳在微风中,令人如痴如醉。或许是怕太过招摇,海桑只肯在夜间悄悄绽放,要想一睹其芳容,只能耐着性子慢慢等。
与海桑“撞了脸”的玉蕊,同样扭捏娇羞得厉害。

玉蕊花
静静的夏夜里,一条条长长的花序形如流苏般垂落,在月光的映射下随风飘忽,《西厢记》里唱的那句“月移花影动,疑是玉人来”,此刻便真真切切感受到了。只是好景不长在,待到夜色消散,一朵朵玉蕊花就会如雨点般从花序上簌簌脱落,修长的花丝蜷缩在花萼里打了蔫,七零八落地躺在地上,只留下光秃秃的花序,等待着下一轮花期。
【化作春泥更护林】
从潮间带一路延伸至内陆,海岸滩涂中的盐分逐渐降低,越来越适宜的生境吸引着大量半红树植物及伴生植物在此扎根。马鞍藤的紫色小花紧贴着海滩疯长,杨叶肖槿的黄色小花犹抱琵琶半遮面,海杧果风车状的白色小花像是在等待风的召唤……它们或淡雅或明艳,在红树林中自由地四下伸展,伴着徐徐海风恣意生长。

银叶树的花
据海南东寨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林业高级工程师钟才荣介绍,大多数红树植物四季开花不断,又尤以春夏两季花期最盛,无论什么时候到访,枝头都有风景,总归不会让人白跑一趟。
只是作为陆地向海洋过度的特殊生态系统,红树林肩负着的“正经事”从来都是防风消浪、促淤保滩和固岸护堤,花事观赏不过是造物主附赠的一份意外之喜,否则为何这么多红树植物让根系、果实拼命生长,却偏偏舍不得让花朵再多抢半点风头?

卵叶海桑花
甚至于一场风雨过后,红树植物都不忘让花儿落满滩涂淤泥,等待着干湿交替加上高温高湿,将它们分解成有机碎屑及可溶性有机物,变为无数浮游生物与底栖动物们的腹中食,从而继续在这个封闭、完整的生态循环系统里发挥余热。
花开时不争不抢,花谢后化作春泥,红树林里的“花事”从来都是从容且自信,自信于它来世一遭的价值所在。

尖瓣海莲花
来源:海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