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网友盛赞笔者的园林理念胜过很多国内很多所谓大师。多谢,愧不敢当。
其实中国园林的起源归根到底还是士大夫阶级的避世冲动。史籍上经常会出现”清谈误国“这句话。所谓清谈不是瞎掰,而是有理论体系的瞎掰。比如李商隐的诗”“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这是古人最常见的清谈话题。庄子做了一个梦,梦到自己是蝴蝶,醒来发现自己是人,一时搞不懂自己是蝴蝶,做梦变成了人,还是自己是人做了个梦变成蝴蝶。现实与虚幻那个是真实?
佛家也说:“唯我,宇宙因我的存在而有意义,也因我的消亡而相对对于我来说,宇宙的存在不再有任何意义。”
这是典型的玄学义理,清谈其实是谈论人与宇宙的关系,人存在的意义。既然人如此特殊,但为什么会死亡,死亡后的世界是什么?我们的世界真实吗?还是我们仅仅是在梦中。生与死到底意味着什么?
日本织田信长死前的辞世之歌:“人生五十载 去事恍如梦幻,天下之内,岂有长生不灭者”。
在一般行尸走肉看来,这就是瞎掰,饭都吃不饱,谈这个有个屁用,所以“清谈误国”。
干说枯燥,先来张图,这是笔者在海边偶遇的一片“石头堆砌”,最初起头的人不知懂不懂禅学,随后路过的人都会驻足,堆上一个寄托一个美好愿望。

相传,古代蜀国国君望帝亡国后身死,化作杜鹃,用杜鹃的悲鸣表达着自己的悲哀。非常美丽的传说,但是生命终止后真的可以化作杜鹃吗?还是一片虚空,什么都不存在?
对生死的讨论是不可能有结论的,既然生死是谈不明白的,清谈逐渐开始讨论生有什么意义?笔者关于“人有三命”的论述并非出自笔者,而是古人提出的。
一切生物都有生命,但它有意义吗?毫无意义!佛家认为有18层地狱,人间其实是地狱的一层,叫“人间狱”。人生来就是来受苦的,所有的人生下来都在哭,都不愿来到人世。没哭的都又回到他来的地方了。人一生要经历“七难八苦”,苦是真实的永恒的,喜是假象和短暂的。所以我们是在苦海里挣扎。以生离别苦为例,请问我们与喜爱的人在一起的时间长还是分离的时间长?生之前死之后都必然会与爱人分离,这是永恒的苦,团聚仅仅是暂时的。生离别这还仅仅是一苦。
既然是苦,为什么还要生,生岂不是毫无意义?在理解了生的无意义后,士大夫阶级演化出了‘琴棋书画诗酒花’之类的性趣,称之为性命。因为生命毫无意义,所以性命对于人来说比生命还重要。一个没有情趣,没有爱好,没有高雅追求的人,活着毫无意义,他仅仅是在苦海里挣扎了一圈,又默默死去的牲畜而已。他的生与死渺小到不为人所知,就像你脚下的小草,它也是有生命的,但你却不知它什么时候死去,什么时候生长,仅仅是踩过去时感觉柔软而已。
下图是王羲之宴请朋友,在兰亭玩曲水流觞的游戏。

有诗云:“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王就是王导,王羲之他们家,东晋时权倾朝野,被世人称之为“王与马共天下”马就是皇室司马氏。谢家也出了“政通人和”的谢安,在肥水之战大败苻坚的谢玄。一句“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讲述了兴衰成败!
要理解《兰亭序》就必先了解王家,王家权倾朝野,王导在内做宰相把持朝政,王敦在外掌握兵权,一内一外天下俨然是他们王家的了。王导虽然追求不在皇位,而在复兴晋朝,但王敦逐渐生出了异心,最后发动了兵变,攻入京师,幸好王敦身体有病不久后死了,不然很有可能改朝换代。
王羲之的族叔王敦给整个王家带来了污名,王羲之一直耿耿于怀,想建功立业,为王家洗脱罪名。王羲之官拜右将军,人称王右军,他认为只有北伐,光复中原才能洗刷污名,并以此为自己的使命。他多次组织北伐,但北强南弱的局面一时无法改变,北伐屡次失败。这种中原丧尽,东晋蜗居在江左,靠着长江天堑苟延残喘的局面,让王羲之及其同僚都感到沮丧。
汉代的兰驿被王家买下后,改建成了私人园林“兰亭”。王羲之在自家庭院兰亭举办了曲水流觞的宴会,酒飘到谁面前就要作诗,做不出来的就要罚酒。估计是因为使命无法完成,而生命又毫无意义,性命也仅仅是区别于动物,王羲之心烦意乱做不出诗,只得罚酒,竟然喝得大醉!一场曲水流觞下来,成诗37首,编辑成兰亭诗集,大家推举王羲之写序。王羲之大醉之下一气呵成写成了《兰亭序》,醒来后发现字写得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但酒醒后无论王羲之怎么临摹都无法再现那种悲壮的笔力!《兰亭序》因此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且无人能复制。此后,王羲之不在关心政务,跟一般士大夫一样,醉心于山水之间,可以数月不回。
但王羲之以为自己是没有使命的,却在悲壮中误打误撞成了天下第一行书,其实他的使命完成了。他的使命不是北伐匡扶中原,而是在中华文明危在旦夕之时,保存文化并发扬广大,王羲之不朽了!北方的蛮夷在入主中原后逐渐汉化,也都为江南保存下来的正统中原文化所倾倒,比如“古今独步的李世民”他就曾下令不惜一切代价拿到《兰亭序》。李世民不是汉人,他祖籍内蒙古武川镇,李渊自称汉人待考,但李世民母亲是个鲜卑人。
园林在东晋时就已经是依拥有者的情趣爱好,有不同的布局和规划。王家,谢家,殷家,庾家等豪门世家都有自己的园林,但唯独王家的兰亭闻名天下,可见主人的情趣即名声对园林水准的影响力。
下两图的波澜壮阔和清净幽雅,就反应着笔者矛盾的情趣。也是中国大多数文人雅士的矛盾。即想名动天下,或者权倾朝野,或者富甲天下,但内心深处却总有那么一块宁静的心灵家园。波涛汹涌和心如止水无时无刻不在激烈的对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