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利比里亚内战历程
1980年多伊掌权后,因为施政不当,在1989年,利比里亚全国爱国阵线(简称"爱阵:NPFL)的领导人查尔斯·泰勒(此人先前曾担任多伊政府的部长,后来两人闹翻后逃亡塞拉利昂,然后拉起队伍)率部打回国内,内战爆发。多伊政府被推翻、本人被虐杀。就在取得全面胜利前夕,"爱阵"内部分裂,形成与政府军三方混战的局面。此后,尽管有西非国家经济共同体(ECOWAS)和国际社会的不断干预,利比里亚交战各方几次签订停火协议,其间也举行过大选,1990年11月也成立过暂时的政府,但是内战几乎从未停止过。直至1995年,在联合国、非洲统一组织和西共体的多次斡旋下,各派最终签署了和平协议2并7月19日进行总统大选的意向,在选举中泰勒得到了选票的75%以上,被选为总统上台执政。
泰勒上台后,形势并没有明显好转。内战至今已夺去上万人的生命,造成数十万平民流离失所。1998年以来,由前参谋长朱鲁领导的"利比里亚人和解与民主联合"(简称"利民联")武装一直试图推翻泰勒政府。2002年2月,"利民联"一度逼近距首都蒙罗维亚仅35公里的克莱镇,迫使泰勒宣布全国进入紧急状态。2003年7月18日,"利民联"向蒙罗维亚发动新一轮攻势,遭到政府军顽强抵抗。持续两周的冲突造成1000多人死亡,20多万人流离失所。经过多次国际斡旋都无法解决内战问题,于是8月1日,联合国安理会通过第1497号决议,授权在利比里亚部署多国部队,中国也派出维和军人和警察部队参与联合国的维和行动。8月2日当时总统查尔斯.泰勒宣布他将于8月11日正式交出权力并将遵守承诺,离开利比里亚,流亡去了尼日利亚,后来在尼日利亚被捕并被引渡交给联合国并进行了审判。
利比里亚部署联合国维和部队后国内逐渐恢复平静,后来进行了选举,经过摩西.布拉的短暂过渡后在2005年11月,约翰逊.瑟利夫在利比里亚总统选举中获胜,成为非洲历史上首位民选女总统。2006年1月,她正式宣誓就职,成为利比里亚第24任总统,因其杰出贡献于2011年10月7日获诺贝尔和平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