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10月4日,由海口市秀英区委宣传部、海口市秀英区委网信办主办,海南在线、天涯社区承办的“喜迎二十大,秀英新拾光”探寻秀英风物之美走读活动启动。本次活动通过沉浸式体验,深入挖掘风俗非遗等秀英元素,充分展现传播秀英技艺之美、文化之美、生活之美。
火山深处有人家
作者:阿幍
在海口广袤的火山地带,散落着很多古村落,他们掩映在密林之间。沿着绵延的火山石墙,走在火山古村的石板路上,穿过古老的门坊,古朴的民居错落有致,家家户户屋檐下摆满齐齐整整的水缸。这时,村子中央的宗祠缓缓敞开了大门,一个古村数百年历史就此打开。
美贯,古称迈贯,位于海口石山镇西南。从海口市中心出发,不过半小时就能到达村子。“美贯”一词,在当地古方言有母亲竹林的意思,一般也可以解释成翠竹成林。不难看出,美贯村坐落在火山密林深处,常年绿树成荫,自古都有良好的生态。

随着进村的脚步,火山民居建筑群渐渐呈现在我的眼前。乌黑的建筑上落满了岁月的沧桑,一砖一瓦,似乎都在讲述着曾经的历史。
班帅庙,是整个村子的公庙,建于清嘉庆元年(1796年)。门前横匾书写着“贞固干事”。这四个字语出《周易·乾•文言》,意思为“坚持正道就能干成事”,言简意赅地表达出古人追求的人文精神,以及向往的处事态度。
建于清咸丰十年(1860年)的古门坊,前后象征着不同的寓意,显露出璀璨的火山人文。正面门楣镌刻“槐门”二字。那,何谓“槐门”?原来,村中世代居住着王氏宗族的一脉。“槐门”,即是王氏“三槐堂”的象征,也可以理解成为“王家村子的大门”。
“槐门”两侧,左侧供奉“石敢当”,右侧供奉“土地公”,同为自然崇拜的神祗,反映了当地人民对火山石、土地的敬畏与崇敬。
古门坊背面门楣镌刻魁星楼,门楣下方有个神龛,古时曾供奉着魁星的神像,如今已空空如也。魁星,是我国古代主宰文章兴衰的神灵。在古代读书人心目中,魁星有着至高无上的地位。

坐落在村子中央的孔庙,也是古时候的私塾,今天的美贯学堂,始建于清嘉庆四年(1799年)。两三百年间,学堂里的朗朗书声不绝于耳,一代又一代的美贯人用言传身教,延续着崇文尚教,书礼治家的优秀传统。
根据村史记载,美贯村由古至今先后出了36位监生、1位贡生、1位生员、5位登仕郎。民国时,美贯村还走出了一位黄埔军校学生,那便是曾任国民党第五区区长的王槐卿。
解放后,美贯村几乎年年都出大学生,不少就读于北京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国防科技大学、中山大学等高校,其中不乏硕士研究生。
此外,私塾还有很多用途。比如冬天时,地处高海拔的石山地区异常寒冷。这里还是整个村子的暖心庐舍,为老人们、孩子们在寒冬里烤火暖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