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冯楚/文
在中国书法艺术的长河里,硬笔书法是从其中分流的出来的一支隽美的溪流,散发出独特的个性与风情。而对于青年硬笔书法家黄明灯来说,这条溪流足以流过他的一生的梦想与现实。这位从鄂东南山区里走出来的书写者,以其杰出的表现,在当代硬笔书法艺坛上,拥有了自已的一席之地。
近年来,他连续获得各种全国性及广东省的硬笔书法大赛的荣誉,并任命为中国硬笔书法协会会员,广东省硬笔书法协会创作委员会委员,东莞市硬笔书法协会副秘书长,被评为东莞市文联系统“先进文艺工作者”。中国硬笔书协授予“全国优秀中青年硬笔书法家”称号,广东省硬笔书协授予“广东硬笔书法新锐人物”称号,作品入展广东省第十一届美术书法摄影作品联展,全国第二届册页手卷艺术大展,获全国第二届硬笔书法家作品展获奖提名,首届中国硬笔书法百强,全国第二届硬笔书法家“十杰百强”作品展百强奖,全国首届硬笔书法“正书艺术”大展三等奖。
黄明灯1974年出生在鄂东南阳新县王英镇仙岛湖一个民办教师的家庭,他的父亲是一位初中语数双兼的教师。母亲长年患病,身体不太好。他又是家里的长子,还有弟弟妹妹需要照看。因此,家里希望他通过正规的高考,进入某所师范大学就读,然后成为一名山区里的公办老师。父亲对山区教育极有感情,几十年如一日,尽职尽责地为山区孩子上学操劳了一生。就像央视台曾经报道了那里的一位模范民办女教师王月娥的事迹,让那里的民办教师宽慰了不少。黄明灯的父亲经常为此感动不已。他常勉励自已的孩子,长大了一定要继承山区里的优良传统,为山区的教育事业出力。所以,黄明灯从小就受到父亲的严格写字基础的教育,小学的时候,就代表学生上台表演粉笔字,为将来当教师做准备。曾几何时,硬笔书法的普及和崛起,与老师写得一手好的粉笔字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那时叫“板书”。

然而,黄明灯在一次偶然的机会,遇到了正在湖边写生的县文化馆的创作员,鄂东南著名的农民画家尹关山,家乡的美丽风景和人物在画家的笔下一一呈出来,黄明灯被他的神采的画笔所感染,并乐意为画家当向导,领着画家走村串巷,下湖上山,尹关山先生十分喜爱这位乡下少年,两人在写生期间结下了深厚的友情。黄明灯的内心从此萌发了要当一名画家的理想。尹关山告诉他,国画要先要学好毛笔字,然后才能进入绘画阶段。但报考美术院校就要考素描基础等。黄明灯默默地记住了老师的话。开始练习毛笔字。尹关山接收了这位弟子,指导他画一些简单的人物素描。黄明灯决意要考美院的想法,也感动了父亲。于是,黄明灯拼命地学习素描,把文化课给拉下来了。那年高考湖北美院,因总分不及格而落选。这对于父母是个不好的消息。因为,家里没有条件让他继续学艺术。黄明灯陷入了迷茫中。为了分担家里的负担,黄明灯决心外出打工挣钱,先养活自已,再找机会报考美院。
就这样,他是家乡最早一个高考落选后,南下来到广东东莞打工的人。他终于找了一家厨具厂,当了一名模具工。他在这个厂子呆了五年,原因是老板能分给他一间独立小房间,下班时间,他就可以练习写定画画了。正是在这个阶段,磨历了黄明灯对书法绘画艺术的深入体验和思考。艺术不是一门简单赶时髦的事情,而是心灵自由的事业。从此,他牺牲了更多的娱乐时间,或者说写字画画本身就是内心的愉悦。黄明灯找到了他表现精神创造的方式。而东莞早期的打工环境和文化娱乐,是不适宜于打工者的成长和学习的。黄明灯经常找不到资料和老师进行交流,只能是闭门造车,自已一个人孤芳自赏。后来,他又迷上了印章刻字,晚上别人都跑去唱K歌了,或者另找更好的工作去了,但黄明灯沉醉在自已的艺术世界里。这样久而久之,从朋友圈子里传出有个黄明灯写得一手好字,刻得一枚好章。这样传来传出,黄明灯经常也有人问他要作品了。
这样五年下来,黄明灯开始向全国各书法报投稿,并参加各类的书法比赛,常有奖项回来。而东莞市随之城市经济的转型,文化立市及教育立市被提到重要的位置。加大了对外来青工的文化培训和扶持,成立了各种艺术爱好者协会,其中就有硬笔书法协会。黄明灯被协会看中,成为里面的骨干分子,并经常代表市里参加全国的书法比赛。为东莞的文化艺术繁荣争得荣誉。同时,他通过硬笔书法艺术,与现代中小学的素质教育结合,编辑了自已的一套行之有效的写字教材,受到中小学老师学生和家长的肯定和欢迎。今年,他被东莞大朗中心小学特聘为书法教师。享受特殊人才的待遇,实现了他父亲的愿望。当一名合格的中小学教师。只是黄明灯把这种理想,扩展到了更宽阔的社会平台。
在读写日益电脑化的今天,写好一手字已近乎奢侈,而中华文化本源的汉字艺术,它内在所蕴含的精神与慎独之美,是无法被科学信息化所同化的。正是在这一点上,硬笔书法从它最初的书写的实用性,再到它的艺术性和精神性,已成为当代中华艺术的最独立的表现形式,受到艺术家和读者的青睐。黄明灯的硬笔书法作品,同样经历这样的一个过程。从提高审美意识的角度上,能用自己手中的笔写出自己想写出的好看的形状,这就是他运笔的能力得到了大大的提高。而审美意识来自他对硬笔书写的特性,与毛笔书写的特性的互应和创造性理解。二者的对比和结合,并融入了他的个人品性和修为之功力。书法审美是精神活动的首旨。从对字的精神创造上,引入自已的精神气韵而进行创作。

黄明灯能非常娴熟地运用线条与空间架构,进行运笔创作独立的个体汉字,让每个字对赋于了独特又合适的位置,使写字时的心灵能在空间和时间上穿越了精神想象,从而彰显了汉字在平衡对称和变化呼应之美。汉字正是以线条造型,形成了她的精神意象的整体定义。黄明灯对每个字的书写,深有感情,多有敬虔,从不马虎,其笔力雄健而又圆融,线条飘逸而又磊实,线的来龙去脉清楚、行笔又流畅自如、轻重缓急得当,呈现出美的形态与神态,充满字的活力,或轻或重、或缓或急、或刚或柔,一并归于自然性表现。而它的间架结构,上下呼应,左右咸仪,端庄典雅,灵巧敏性,呈现了汉字硬笔书写的稳重、锋锐和沉实的魅力。
从艺术的整体表现上,细节变化和整体布局,应是书法家从更大的视野,来表现自已的审美理念。黄明灯亦深谙中国古典书法的“章法”,擅长在行楷作品中,将硬笔的表现特色,赋于毛笔书写的艺术性中。在他的诸多作品里,体现了硬笔线条,与毛笔线条相互兼容,形成独特的当代行楷书体的表现力。其字体大小笔画变化适度,恰到好处,有音乐之韵致,既端庄,又秀美,还蕴藏了万千之气象,直抵“二王”的书法心灵之境界。黄明灯在东莞享有“硬笔二王”之称。其硬笔行楷字书法之表现力,来源于他对“二王”风格的潜心学习和崇尚,又对诗书画卬及装裱等诸工艺,亲力亲为,虚心学习,博采众长。在持久地进行自已的作品创作之同时,亦完善着他心灵上的修为,品质上的慎独与和美。在此,祝愿他在硬笔书法艺术表现的努力上走得更高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