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话菲华文学副刊
文/王勇(蕉椰)
美国华裔名诗人非马在一篇发表于一九九五年的文章里说:「使我漸漸對詩疏淡的潛在原因,我猜是由于詩讀者的日漸稀少,缺乏最低限度的讀者反應與刺激。」没有一位作家或詩人发表作品是不想得到回响的,反之,所有的高调都不免虚伪。
新加坡文坛因为不存在文学团体向报纸借版出刊的便利条件,所以他们只好出版文学期刊,如《新华文学》、《锡山文艺》、《新加坡文艺》、《新世纪文艺》、《赤道风》、《新加坡诗刊》、《五月诗刊》等,有季刊、半年刊,甚至年刊。菲华文坛比较特殊,数十年来就有文艺团体向报社借版出刊的传统,报社不收版位费,文学团体也不要求报方发稿酬,完全是一种互助、互惠的形式。报社因各文学团体争相借版而丰富了副刊的内涵,《联合日报》与《世界日报》均曾有过各文学团体副刊齐聚的热闹场景,那是菲华文学繁荣昌盛的丰收时期。
当时的那种火热场面,已一去不复返,施颖洲主编每月两版的《菲华文艺》,耕园文艺社与辛垦文艺社联合出版的《菲华文坛》季刊,某个时期的《耕园》副刊、《千岛诗刊》、《世界日报》文艺副刊,都是文朋诗友要排队等着见刊的园地,具备一定的难度,不是来稿即登,而是精挑细选。对于自我要求高的作者,喜欢的就是这种并非人人可以达标的挑战。
受新冠疫情的影响,目前部分文学团体的借版副刊园地不得不暂时停刊。还有的园地主要刊登同仁作品,某些副刊则选择刊登小圈子作者作品,使菲华文学园地发稿条件愈来愈缩窄,严重影响到作者的创作热情与投稿意愿。希望各副刊编辑能开放园地,编出特色,广纳作者,推出名家与新人力作,让菲华文学园地重新焕发生机与活力。
虽说文学副刊是报纸的次要版位,却也是不可不存在的组成部分,没有副刊的报纸是不完整与不规范的。编好副刊,让菲华文学团体的发表平台多姿多彩,也算迎来菲华文学繁花盛开的季节 !
原载2020年10月2日菲律滨《世界日报》蕉椰杂谈专栏
主帖获得的天涯分:0
楼主发言:1次 发图:0张 | 添加到话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