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情游记]Never End Peace and Love——2007尼泊尔游记

楼主:travelogue 时间:2008-01-01 23:57:00 浙江 点击:4552 回复:47
脱水 打赏 看楼主 设置

字体:

边距:

背景:

还原:

Never End Peace and Love——2007尼泊尔游记
  
  Part 1.序:拉萨——樟木
  Part 2.Kathmandu
  Part 3.Pokhara
  Part 4.Trekking in Annapurna
  Part 5.Lumbini
  Part 6.跋:What's next?
  
  
  Part 1. 序:拉萨——樟木
  
  尼泊尔是我2007西藏之行的自然延伸。在完成了滇藏线+川藏南线的旅行之后,我在拉萨休整了五天,先后拜访了大昭寺、色拉寺、哲蚌寺和桑耶寺。在五条入藏公路之中,中尼公路的路途最短而且路况最好。加德满都到拉萨的距离还不到昆明到拉萨距离的一半。根据资料,尼泊尔的消费低廉,旅游服务完善,在拉萨可申请签证,而且竟然免签证费——有什么理由不去尼泊尔呢?
  
  我的初步计划是:沿中尼公路西行,途径浪卡子(羊卓雍错)、江孜(白居寺)、日喀则(扎什伦布寺)、拉孜和定日,由樟木口岸出境,进入尼泊尔。旅行预计两个星期,目的地包括Kathmandu, Pokhara 以及Annapurna地区的徒步(暂不去Chitwan国家公园)。
  
  在出发之前,我已经搜集了大量的有关藏区旅行的电子文档,包括游记、线路、徒步地图。但关于尼泊尔,我几乎一无所知。我于是去书店找了几本书,把零星的资料抄在笔记本上,仅四五页而已。《70天流浪记》记录了一个计划走新藏线的深圳女人,在毫无准备和语言不通的情况下,完成了西藏—尼泊尔—印度—巴基斯坦—新疆的70天旅行,读起来有些“惊心动魄”的感觉。《两万元亚洲十国行》记录了一个北京男人两个月的的东南亚和南亚的旅行,线路为广西——越南—柬埔寨—泰国—马来西亚—新加坡—泰国—老挝—缅甸—孟加拉国—印度—尼泊尔——西藏。由于这条线路覆盖面积很大,两个月的时间还是有些仓促。在广州的时候,驴友老梁借给我一本《六感飘泊—读行天下》,这本书比较系统详细。我还在网上下载了几份尼泊尔地图。若不出意外,我预计两个月后可到达尼泊尔,等我的明信片吧。
  
  另外,我还得到了一个重要信息:加德满都的书店有很多二手的Lonely Planet,一定要去淘宝。在国内的新华书店,原版Lonely Planet标价二三百元(30-40美元)。还有户外用品店,有物美价廉的盗版货。国内的户外用品的价格太离谱了——我一向抵制正版货。若是到了加都,俺就要鸟枪换炮了,一定要买个North Face的背包。还有充满异国风情的服饰和工艺品,mm最喜欢了。我在路上很少购物,尼泊尔是个例外。我带了300美元现金。旅行预算:10美元/天。
  
  尼泊尔的海拔低,气候温和,风景秀丽,又是购物天堂——最适合有小资情调的mm。关于徒步Annapurna地区的信息,我找的不多。心想:车道山前必有路。尼泊尔的徒步线路十二分成熟,那些菜鸟级的母驴都能走——的确如此。
  
  至于结伴的驴友,我要在拉萨碰碰运气,最好有几个漂亮mm。艳遇地点:尼泊尔驻拉萨领事馆签证处。
  
  婷婷就是我在丽江的艳遇。婷婷毕业于中山大学,在“Big Four”会计师事务所从事审计工作,总是加班,这次见面都是忙里偷闲。我说你天天这么工作,都没有生活了。潜台词是:没时间谈情说爱,以后怎么嫁人呢。她说谁像我这么自由,有这么多时间到处玩。她的脸上一幅无奈的表情。
  
  记得王石曾这样描述自己:事业成功时享受成就感,事业失落时享受生活。在陆家嘴的写字楼里,我的同事们从早到晚要享受12-16小时的成就感,而我就要去享受生活了。愿意与我携手同行吗?
  
  5月21日,拉萨
  
  今天星期一,我九点半赶到了位于罗布林卡路的尼泊尔领事馆,排队的人已经延伸到了马路上。我环顾四周,果然有不少驴子,而母驴似乎更多一些。申请签证很容易,填写一页申请表(英文),附上护照和两张护照照片即可。申请表的内容涉及个人信息和出境缘由,住处可随便写一个加都的客栈。不懂英文的,还可花十元找人代写,签证在次日下午领取。据说印度使馆办事效率低,还要需提供银行存款证明和往返机票。尼泊尔领事馆的气氛轻松,不像美国使馆那样戒备森严,有比机场更严格的安全检查,动辄拒签(几年的心血就付之东流啊)。也无需回答那些愚蠢得令人吃惊的问题,比如:你是否曾经贩毒?你是否曾经拐卖过妇女和儿童?你是否参加过纳粹屠杀犹太人的行动?你是否参加过伊斯兰圣战组织策划的9•11恐怖袭击?(最后一个问题是俺给Rice的提议。)
  
  签证处十点开始办公,排在前面的几个mm很快出来了,大家自然就交谈起来。有一个来自沈阳,一幅“80后”的打扮,暗红色的卷发(时下流行的),花头巾,粉色毛衣,蓝色牛仔裤,登山鞋,户外背包,外挂一只Mickey Mouse,肚皮若隐若现,十分性感。我赶紧过去搭讪,推销我的尼泊尔计划。果然,mm夸我功课做得好,还向别人推荐(其他人几乎没有计划)。于是我们交换了手机号码,mm自称“玛莲”——就是玛丽莲•梦露的那几个字。她突然说起,昨天曾在旅行者酒吧见过我。我也想起来了,她是包车入藏的,刚刚结束了阿里大北线的旅行。如今她也去要尼泊尔,也要结伴同行——俺交桃花运啦!
  
  苍岩,北京驴子,戴着深框眼镜,胡子拉碴,一幅饱经沧桑的样子。总是背着一台带长焦镜头的佳能专业相机,好像是个色友(摄影发烧友)。曾七次入藏,对藏区的地理、历史、文化、风俗了如指掌。此行他穿越藏北无人区,深入可可西里腹地二十余日——这是一条只有科学考察队才走过的地方。为此,他雇佣了一名资深向导,两辆越野车,其中一辆为补给车,拍摄了大量的照片。他说,西藏最美的湖泊不是纳木错或羊卓雍错,而是当惹雍错(书上没提过);西藏最美的壁画在萨迦寺(我翻地图才找到萨迦的位置),那是“西藏的敦煌”,可惜保护不力;藏北的羌塘草原上,生存着大量的野生动物:藏羚羊、藏野驴和野牦牛,它们成群结队地跟汽车赛跑;青海境内的可可西里由于比邻青藏公路,更多地受到了媒体的关注,而西藏境内的可可西里才是更为广袤和神秘的地方。苍岩讲起西藏的故事,娓娓道来,有如一本西藏的活字典,伴随着自己的亲身经历,令大家都佩服不已。若有此人同行,我想一定获益匪浅。
  
  苍岩后来告诉我,他用长焦镜头抓拍了我在领事馆门口勾引mm的全过程。说罢,一脸的坏笑。可惜,我的艳遇太短命了。关于艳遇,苍岩有一套自己的说法:“在旅途中,苍岩常遇到不少志趣相投的女人。两个不同生活轨迹的人,在一样的风景里,开始短暂的同样轨迹的旅程。严格说来,这些‘艳遇’算不上真正意义上的艳遇,没有想像中暧昧的胶着,没有发展,更没有结局。对苍岩而言,两个人,在旅途中彼此温暖、彼此照料过,就是最好的‘艳遇’”。——看来,这个胡子拉碴的男人还挺花心的。
  
  在领事馆门口一共召集了十来个人,分别来自五个地方,其中包括两个广东女人,三个东北女人,一对福建情人,外加三个作赌场生意的澳门男人。有人提出要包车去樟木。看来情形不妙,因为我只想结伴,不想组团,尤其是所谓的“户外旅行团”。他们一般由“户外俱乐部”组织,包越野吉普(费用约每天一千元),从四川成都或云南中甸出发,8-10天之内到达拉萨,走马观花般地完成西藏的旅行。
  
  尽管玛莲倾向于我的计划,可对一般的旅行者,团队还是很有吸引力的。十个人包车不但可以降低旅费,还可以进入交通不便的珠峰大本营。而我的计划排除了珠峰大本营,因为从海拔较低的南坡看喜马拉雅山会更加壮观。玛莲等人找到一个旅行社,租金杯面包车,三天共5800元(人均580元)。我犹豫再三,决定放弃。因为人越多意见分歧越大,可能导致不欢而散。原则上,我结伴不超过三四个,最好是志同道合的——道不同,不相为谋啊。
  
  苍岩已经走遍了藏区,此行是去体验一下尼泊尔的异国风情。他打算由拉萨乘班车直达樟木。尼泊尔的面积不大,既然我们在西藏有缘相会,在尼泊尔还可能见面的。我告诉苍岩,磨坊网站说加都有个龙游客栈,是中国背包客的大本营。你不一定要住在那里,但一定要在留言板上给我留言。离开中国,我们的手机就没什么用了,即时联系将很困难。由于语言上的障碍,你也写不了电子邮件,只有靠这个土办法了。
  
  22日拿到签证。苍岩于23日由拉萨出发,直达樟木(756公里,260元)。玛莲一行十人于23日出发日喀则,24日宿珠峰大本营,25日抵达樟木。25日下午,我们通过短信最后一次联系,并约定在加都的Fuji Hotel见面。移动电话真是人类伟大的发明,它使得我们在荒无人烟的青藏高原上,仍然和朋友保持着联系。
  
  据她说,途径羊湖的时候,司机只开车到山口,让她们遥望拍照。凌晨看珠峰日出,也没什么感觉——这种走马观花式的旅游,是永远也找不到感觉的。风景是不变的,变化的是看风景的人和心情。若去羊湖,我会从山坡走到湖边,鞠起一捧湖水,尝尝它的味道。晚上在湖边宿营,数天上的星斗。若去珠峰大本营,我不会只跟那个人造的石碑合影。我要徒步走到绒布冰川,零距离接触珠峰冰塔林,它记载了地貌的变迁和时间的流逝。
  
  
  5月25-27日于日喀则
  
  25日,我带着沉重的背包,独自一人出发。拉萨的汽车东站、西站都没有去羊湖的班车,大昭寺附近的中巴车站有去羊湖电站的车,司机说还要另外包车去。另外,浪卡子—江孜路段因施工而被关闭,无法取道羊湖和江孜去日喀则——这是条老路。一个人上路就是不太方便,我不要自虐了,索性直达日喀则(280公里,50元),尽快出境,与苍岩和玛莲汇合。
  
  拉萨-日喀则是西藏路况最好的一段公路,沿雅鲁藏布江而行——这是西藏的母亲河,十分壮观。雅鲁藏布江发源于阿里地区的神山岗仁波齐,由西向东穿越了上千公里,在林芝地区的南迦巴瓦峰形成了一个Ω大拐弯,向南流入印度,改称为布拉普尔马特河。
  
  日喀则是后藏地区的首府,也是西藏第二大城市。跟拉萨一样,市区可以看到许多汉人。26-27日我在此逗留两天。日喀则汽车站的班车很多,甚至阿里的狮泉河镇也通班车了,驴友没有扛大箱(搭货车)的必要了。樟木的班车每天一次(476公里,185元),预计我可以顺利到达边境。
  
  扎什伦布寺不愧为班禅喇嘛的驻地,气势恢弘,僧侣众多,为格鲁派六大寺之一。每天清晨,转经的人络绎不绝,这也是我见到的路线最长人最多的寺院转经路。这儿的藏人穿着打扮也比较高档时尚,不同于在山里见到的牧民。藏人也分城里人和乡下人,而寺庙里的喇嘛就是藏人的知识分子了,不可低估。有些驴友对藏人心存偏见,认为他们落后,智力没有进化完全。
  
  5月28日,中尼公路(日喀则——樟木)
  
  8am从日喀则出发。日喀则至新定日是崭新的柏油公路,汽车穿越在一片非常宽阔的山谷之中:北面是岗底斯山脉,南面是喜马拉雅山脉。风景十分荒凉,光秃秃的山上几乎没有任何植被,偶尔出现小片的牧场和村落,一幅高原荒漠的景象,人口十分稀少,我想阿里也许是这个样子吧?电影《星球大战》应该在这里取外景。10:30am到达拉孜的三岔路口,一路通往阿里,一个通往尼泊尔。路上碰到一个外国自行车队,装备先进,五颜六色的运动服很上镜。
  
  过了新定日不远,就是鲁鲁边防检查站。按规定,所有人要下车登记。边防站里面是乱哄哄的排队人群,只有两三个年轻的值班武警,记录方式很原始,没有电脑和网络。护照可取代边防证,我没有另外申请,况且我还有尼泊尔签证。同户口和暂住证制度一样,边防证也是独具中国特色的。中国公民在自己的国家居住或旅行,竟然也要像出国一样申请类似于绿卡和签证的东西。听起来荒唐,但是很多荒唐的事情在这个世界上真实地存在着。
  
  据说,边防站主要检查藏人和老外:一怕藏人逃到印度去,二怕老外混进西藏来。车上的藏人说,他们几乎不可能申请护照,因为政府不会让他们出境的。除了拉萨和日喀则等城市,西藏境内很少见到老外。即使遇到,一般有旅行社的导游陪同(价格不菲)。日喀则汽车站的人也说,他们不允许卖车票给老外。在云南和四川藏区,老外比较多。在滇藏线和川藏线上,我却没有遇到类似的检查站。对于外国背包客,这或许是个潜入西藏的办法,入拉萨市区后就有风险了。
  
  2pm在老定日吃午饭。天边赫然出现一排连绵的雪山,我马上兴奋起来。老定日是去珠峰的中转站,在公路上便可遥望喜马拉雅山脉。我想,最高的那座山峰一定是珠穆朗玛吧?【据我的资料,从左至右的四座雪山分别是:马卡鲁峰(8463m),洛子峰 (8516m),珠穆朗玛峰 (8844m),卓奥友峰 (8201m)。在公路上看到的可能是卓奥友峰,不是珠峰,因为她距离定日更近。】在海拔四五千米的高原,八千多米的喜马拉雅山脉看起来并不高。相比之下,梅里雪山虽然只有6740m,但从3400m的德钦飞来寺观看,就显得十分壮观了。从雪峰的外形来看,梅里雪山比珠峰更美,攀登难度更大。
  
  过了老定日,公路就变成沙土路了。气候十分干燥,车厢内灰尘很大。若是在雨季的时候,这一定是条烂泥路。翻越了最后一个山口,拉龙拉山口(5050m),西面又出现了一座雪山,这就是希夏邦马峰(8012m)。在世界14座海拔八千米以上的雪山之中,希夏邦马峰是最低的,也是最后一个被登顶的雪山。由中国登山队完成。2002年8月7日,北大的山鹰社的5名登山队员在6700m处遭遇突发性雪崩,“断翅的山鹰”成为轰动一时的校园新闻。在交通和通信不便的高原地区,凭着有限的经费和装备,二十多岁的大学生敢于挑战八千米的雪山,这是需要何等的勇气啊!希夏邦马,五年以后我才有机会来到你的脚下,凭吊那逝去的魂灵。
  
  汽车一路下山。5:30pm,在距离聂拉木12公里处被堵,又是修路。这里已经有几十辆满载着印度人的丰田4500越野车在排队,还有一些包车前往樟木的游客。我下车打听,他们都是去Mt. Kailash(岗仁波齐)转山的朝圣者。由印度旅行社组织,每一辆车配了藏族司机和尼泊尔导游,还有两个重型货车作为补给车。原来岗仁波齐是印度教的神灵湿婆的所在地。跟藏人一样,朝拜神山也是印度教徒一生的愿望。中印关系一直不好,因而边境局势紧张,来往不便,所以此行我取消了去印度的计划。而印度的神山,却在中国西藏境内。中国人可以不去印度,可印度人不能不来中国——这很具有讽刺意味。目前,尼泊尔是中印的缓冲区,它跟两个强大的邻邦都保持着友好的关系。以后若中印关系改善,重新开放边境口岸,我打算从亚东口岸进入印度。
  
  今天是实行交通管制的第一天,我若提前一天从拉萨出发,或在日喀则少呆一天,就能避开了。聂拉木路口晚上8-10pm放行,樟木路口1-3am放行,我们不得不等待两三个小时。夕阳西下,气温下降得很快,我回去加了一件衣服。西藏与北京至少有两个小时的时差,日落时间在九点以后。我们终于在天黑之前赶到了聂拉木(3800m)。
  
  聂拉木距离樟木大约为30km,但竟然花了4-5个小时。由于道路上堆放了许多工程机械和建筑材料,汽车走走停停,颠簸起伏。坐长途汽车有时比爬山还要辛苦——虽然体力没有什么消耗,精神却十分疲惫。在无奈的等待之中,在无休止的颠簸之中,我的精力被一点点耗尽。也许,“钢铁就是这样练成的”。
  
  天黑了,汽车沿盘山公路不断下降,驶入狭长的山谷,气温逐渐回升,而且水汽愈来愈重。据书上说,这段山路风光很美,沿途有许多漂亮的瀑布。可在黑暗之中,我什么也看不到,只有等返程的时候再欣赏了。到樟木汽车站已是半夜12:30am,我如释重负。
  
  出乎我的意料,樟木(2300m)是个繁华的小镇。樟木有许多旅店,竟然都客满了,估计是由于那些坐丰田车先期到达的印度人。我挨家挨户寻找住处,一直走到马路尽头的中国海关。樟木是个山城,马路的坡度大。我背着大包,从上到下,走得满头大汗。最后还是返回四川人的泰山旅店(床位20元)。今天我在路上已经奔波了18小时:从早晨八点至次日两点。只吃了一顿午饭,半夜饭馆都关门了,再说我的胃口也被汽车颠倒了。身体十分疲惫,需要好好休息。加都只有200公里,明天下午出境也来得及。
  
  5月29日,樟木——加德满都。
  
  早上睡到自然醒,今天又要出国了——想到这里,就让人兴奋。护照和签证都有了,只差外汇了。根据我的情报,樟木是换汇的最佳地点,人民币和卢比的汇率约为1:9.2,美元对卢比的汇率约为1:70-75。由于人民币不像美元欧元日元那样可以自由兑换,尼泊尔境内的人民币汇率不划算。樟木的官方银行(中国银行)不提供任何换汇服务,而银行的大厅成了黑市交易的理想场所。五月初在盐井,我碰到了一个刚从尼泊尔回来的深圳mm,她说四月的汇率为1:9.12,今日人民币的汇率跌到了1:8.75;美元的汇率为1:66。考虑到我还有美元,我跟藏族妇女换了一千元的卢比。黑市的存在是老百姓的福音,它打破了政府的垄断,也符合经济规律。我唯一的担心是假币,那些钞票又脏又破,一看就是穷国的货币。当地人说,尼泊尔卢比的流通范围很窄,制造假币的成本较高,所以不会有假币的。我想有道理,假币数量最多的钞票是美元,因为它在全世界通行。
  
  樟木不像一般的西藏城镇。它的海拔很低(2300m),气温较高,气候湿润。所有的房子依山而建,蜿蜒曲折的中尼公路是樟木唯一的街道,街上停靠着许多五颜六色的尼泊尔货车,有不少黑皮肤的外国人(尤其是尼泊尔人),颇有些异国情调。物价比拉萨还高。
  
  下午出海关的时候,只碰到了一个背包客。我是出境,而他是入境。从日喀则上车到樟木出境,我一直没碰到同行的背包客。从海关到边境还有很长的一段盘山路,要搭面包车(10元),一对四川夫妇热情地招呼我上车。从318公路一路过来,我一直在跟这些经营饭馆、旅店和出租车生意的四川人打交道,直到终点樟木。倘若没有他们的照顾,我在西藏地区的旅行将会更加艰苦。
  
  中尼边境以一条河流的峡谷为界,连接两岸的大桥叫友谊桥。这是我第一次由陆路出境,原以为两国边境应该有站岗的士兵,戒备森严。而中尼边境到处是拥挤的人群,一片乱哄哄的景象。原来路边有很多店铺,有很多往来的商人和尼泊尔老百姓,边境贸易十分活跃。我走过大桥,并没有看到尼泊尔的边检人员,难道偷渡客也没人管吗?我不敢大意,于是又往回走,发现路东有个悬挂着尼泊尔国旗的白房子,原来这就是移民局。我递上护照。“200 rupees”,对方说。我有些纳闷,虽然二百卢比不算多,可是我没听说还要买路费,难道是给边检人员的小费?幸亏在边境我能使用手机,发短信问深圳mm。回复说:不要给钱,自己填写入境表格即可。对那些不懂英文的人,这是“服务费”。对于初次出境的人,怎么知道这里的猫腻?(大多数中国人都乖乖交钱了,因为要钱的是移民局的人,暨政府的人。)于是,我索取了表格自己填写,护照的签证页多了一个红色的arrival stamp。
  
  然后我去找出租车。可我没有找到,据说上午的车很多,下午都走了——又是那些朝圣的印度人。后来我碰到一个完成了岗仁波齐转山的德国人和他的尼泊尔向导,说三个人包一辆丰田轿车,已经侃价到2500卢比(800卢比/人)。我觉得有些贵,资料上说500卢比/人。司机说那种吉普车要装五六人,而轿车只能载三个人。我看了那辆破旧的Toyota Corolla,是日本七十年代的产品,这种车还能开吗?还不如中国九十年代的上海桑塔纳呢。可是下午的车不好找,他们的行李又多,只有答应下来。在路边的拉萨饭店等待的时候,尼泊尔向导递给我一盒软饮料,是芒果汁,味道极好。这种饮料(Real nectar)在当地随处可见,16卢比/盒。我每天至少喝一次,直到返回西藏。
  
  上车后,我把手表拨慢了2小时15分,这是两国的时差。有趣的是,它不是1小时的整数倍。究竟为什么呢?
  
  车外一片亚热带风光。尼泊尔的路况较差,破旧的柏油路。往来的汽车不多,我们的轿车还挺引人注目的。我突然看到对面驶来一辆长途汽车,车顶上坐满了人,极具印度特色。更引人注目的是,在一群黑皮肤的当地人前面,端坐着一个大胡子白人。他双臂后撑着身体,长发随风飘飘,有如玉树临风,让人羡慕死了,这些洋人玩得就是潇洒。我也要体验一下坐在车顶上的感觉。
  
  人流和车流越来越密集,汽车进入加德满都的Thamel——背包客的大本营。我们下车的地点是著名的Kathmandu Guest House,德国人要住在这里,而狡猾的司机不肯去找我的客栈,即使我已经付钱给他,这只是一锤子买卖。客栈的门卫很负责,挥手叫了一辆人力三轮车,要价50卢比。在三轮车夫的帮助下,我先后找到了Fuji Hotel,Hotel Tashi Dhele和中国人开的几个旅店,虽然发现了苍岩和玛莲的留言,可他们昨天已去了Pokhara。我又迟到了。
  
  回想第一次出国的时候,我下了飞机就不知所措。机场的门卫给我叫了一辆豪华的Lincoln Limo,要价55美元(外加15% tips)。而今,历史再次重演。我已不再是那个初出茅庐的毛头小子。抱着大大小小的背包,坐在晃晃悠悠的人力三轮车上,穿行在Thamel狭窄拥挤的小巷之中,我开始了南亚的探险。
  

打赏

0 点赞

主帖获得的天涯分:0
举报 | 楼主 | 埋红包
楼主发言:1次 发图:0张 | 添加到话题 |
楼主travelogue 时间:2008-01-01 23:58:07 浙江
  Never End Peace and Love

Never End Peace and Love

楼主travelogue 时间:2008-01-01 23:59:56 浙江
  Never End Peace and Love

作者:angeliana 时间:2008-01-08 22:10:47 北京
  楼主继续写吧
  
  
  继续吧
楼主travelogue 时间:2008-01-11 17:55:08 浙江
  更正:上海“衡山路”的酒吧街。
  
  每看一遍,都会发现不少错误的地方。天涯论坛不允许编辑自己的帖子,没办法啊。

map of Kathmandu

楼主travelogue 时间:2008-01-18 22:20:26 浙江
  Part 3.Pokhara
  
  6月3-4日,Pokhara
  
  昨晚,客栈的伙计通过电话为我订了去Pokhara的汽车票。这是一张手写的车票,除了汽车公司的名称之外,上面写着乘客的姓名,出发时间和目的地。即使丢失,别人也无法使用或转让,我仍然可以上车。这跟电子机票的功能差不多。尼泊尔旅游业的高水准服务再次让我吃惊。
  
  我住了五天,客栈在最后一天结帐,也不收取押金。这跟国内旅店的反差太大了。如果我不辞而别的话,他们该怎么办呢?这么做需要双方的相互信任,而我们的社会缺少这样的诚信机制,并为此付出了巨大的经济成本。
  
  去Pokhara的汽车都停靠在Thamel东面的马路上,专门为外国人服务的,我不用自己去找汽车站了。“Can I help you?”车上的伙计十分热情,帮我卸下背包,小心地放到车顶的行李架上。我也爬了上去,车顶很宽敞,行李架很结实,坐一二十个人不成问题。我本来要体验一下坐在车顶的感觉,但考虑到要走二百公里的山路,我没有冒险。连接这两个城市的公路应该是尼泊尔最繁忙的highway,但路况仍然不好,比中国的高速公路差远了。(中国的基础设施建设是世界水平的,就是收费站太多了。)七个小时才到达Pokhara。
  
  在车上,我突然感到身体不适。Pokhara的海拔已经降到了884m,而且气候越来越热。我在四千米的高原呆了那么久,身体状况一直不错。而现在是夏天,我却发烧了,还伴有咳嗽。我努力去回想昨天的事情,难道是洗澡的时候着凉了?还是所谓的低原反应?发烧不是什么大病,但很消耗体力,浑身没有力气,如何去爬山?
  
  一下车,我们被无数拉客仔所包围。其中一个伙计态度非常诚恳,说如果住在他的客栈,出租车费就免了。我答应先去看看。那是个漂亮的花园客栈,标准间只要200卢比,比我在加都的客栈还要好。过了六月,尼泊尔的雨季来临,旅游业也随之进入淡季。我可以拿到很低的价格,这就是淡季旅行的好处。
  
  外国人一般聚居在湖边的Lakeside,相当于加都的Thamel。沿湖有一条很长的马路,分布着无数的客栈、商店、餐馆和酒吧。不过Pokhara比加都更宽敞、更安静,适合长期居住,有许多外国人在这里养老。
  
  
  我没有精力闲逛,首先要弄清楚徒步的事情。我随便走进了一家trekking agency。墙上挂着一幅巨大的Annapurna地图,标注了每一个山峰、河流、山路、村庄、补给点,而且布满了等高线,简直就是一幅军事地图。我都看呆了。如果中国也出版这样的地图,西藏的那些徒步线路也不算艰难了。喜马拉雅山区的徒步运动已形成了成熟的产业,提供了包括向导、背夫、食宿的一揽子服务,服务于来自世界各地的徒步者,整个山区的经济活动依赖于带来的外汇。
  
  有了这么强大的后勤保障,徒步算不上什么探险活动了。当我提出这种疑问的时候,向导会告诉我各种可怕的故事,而且讲得绘声绘色的。总之,如果不雇佣向导,游客非死即伤。
  
  “This is the low season, and we can offer you a discount. What about 10 dollars per day?”(现在是淡季,我们可以提供优惠的价格,10美元/天如何?)
  “That’s expensive for me. I’m from China, not US or Europe.”
  “You life is more important than money, isn’t it?”(您的生命比金钱更重要,不是吗?)
  “I’m an experienced trekker. I just came down from Tibet, and I don’t think trekking in Annapurna is more dangerous than trekking in Tibet.”——我不要再听下去了,我知道他们想赚我的钱。
  “Our porter can help you, 6 dollars per day. However, unlike a guide, a porter does NOT think. He follows you.(您可以使用我们的背夫,6美元/天。但是背夫不会思考,他只知道跟您走。)”
  “I shall think about it, okay?” 看着他们那么诚恳的表情,我几乎无法抗拒。三十六计,走为上!
  “If you change your mind, come back and we will be happy to help you.” 虽然感到遗憾,他们还是那么彬彬有礼,一幅英国绅士的态度。
  
  睡觉之前,我服用了散列痛和Tylenol,这是最好的发烧药和感冒药。希望明天身体能够恢复。
  
  
  次日上午,我找到了Annapurna Conservation Area Project (ACAP),申请trekking permit。进山证要两千卢比,好像是躲不掉的,多数人有向导和背夫陪同。ACAP免费提供了Annapurna的简易地图和徒步手册。除了一些徒步的常识,手册标注了沿途每个村庄或食宿站的海拔高度、徒步距离和时间。这是尼泊尔给我的又一个惊讶。如果把事情交给trekking agency去做,我就拿不到这些地图。I don’t need a guide. Really.
  
  然后,我沿另一条马路往回走,竟然发现了一家中国诊所,前台有几个黑皮肤的小护士,还能说中文。我问医生在哪里,里面出来了一个中国医生。他是从河南来,这个诊所是中国卫生部的项目。在尼泊尔,许多基础设施都是中国政府援建的。让人觉得中国不再是发展中国家,中国公民受到了超乎寻常的礼遇。
  
  下午上网的时候,我在MSN上碰到了莉莉。得知我明天就要徒步ABC了,她比我还要兴奋。她说Annapurna一直是她的梦想,只是没有时间啊。莉莉是我在波密的艳遇(只能算作半个艳遇,因为有人捷足先登了)。那时我已在藏区呆了一个多月,很久没有看到那么白的皮肤了,我有些眼晕。莉莉毕业于复旦大学,在Fortune 500公司工作。我并不知道她具体的工作,听说她总是出差加班。
  
  有一得,必有一失。神对每个人都是公平的。
  
  晚饭的时候,我又跟饭馆的老板说起徒步的事情。
  “I have a son. He is a very good guide.” 坐在他身旁的儿子憨厚地向我点头致意。这里的每个人都想跟外国人做生意。
  “Unnecessary. I can reach ABC in three days.” 我有意吹牛。
  “Impossible!” 老人一幅不屑的神情。
  “I will make a bet. But you don’t have to pay me if you lose.”
  
  
  晚上回到客栈,我仔细研读LP Nepal。这本背包客的圣经能为我至少节省一百美元的向导费。Annapurna treks有三条线路:Jomsom trek、Annapurna Circuit trek和Annapurna Base Camp (ABC)。Jomsom trek最流行,7天到达终点Muktinath(3800m),然后7天原路返回,或者坐轻型飞机返回(价格不菲);Annapurna Circuit trek是一条环线,需要16-18天,最后7天跟Jomsom trek重合;Annapurna Base Camp (ABC) trek最短,往返需要10天,终点是Annapurna登山大本营(4130m)。
  
  我首先排除了Jomsom Trek(不想走回头路)。其它两条线路相当于梅里雪山的内转山和外转山。梅里雪山内转经是热门的徒步线路,我已经去了两次。先到雨崩村休息,再分别去神瀑和大本营。四月底,我碰到一个丽江的户外旅行团,组织了一帮没有任何徒步经历的女人,在雨雪天的情况下,也连滚带爬地走出来了。难度系数:三星。梅里雪山外转经是著名的转山线路,但很少有人完成。据说要14天的时间,须穿越无人区,路上没有补给站,必须雇佣向导和骡子,难度系数:五星。我没有帐篷和睡袋,没考虑过。
  
  考虑到时间的关系,我选择了ABC trek。关于ABC trek,LP Nepal有了详细的介绍,建议10天完成,其中6天上山,4天下山。可是ABC只有4130m,即使从1000m的Naya Pul出发,也只有3000米的上升高度,为什么需要6天的时间呢?我估计3-4天就够了。由于沿途有很多补给站,我不需要雇佣背夫,自己背包即可,这大大降低了难度系数。但没有向导,我是否会迷路?有人说,跟着别人的向导走。其实,我若有那幅徒步地图,就不会迷路。我后来在路边的书店看到了Annapurna和Everest Base Camp(珠峰南坡大本营)的徒步地图,售价500卢比,印刷精美,还是物有所值的。
  
  
  God, show me the way to Annapurna and I shall follow you. Only when I’m alone in the mountain valley can I hear your voice and feel your existence.
  
  You have presented with me the great natural beauty of Greater Tibet. Tomorrow, on the south side of Himalayan Range, I shall complete trekking to Annapurna Base Camp under your guidance.
  
  So let it be heard, and let it be done. Amen.
  
  
作者:非典造型 时间:2008-01-19 01:07:42 广西
  ABC我走了七天,LZ英文不错哦。不过楼主对户外的认识还不够深。我在加都时候本来想在TNF专卖店买衣服的,那里的衣服和包没那么便宜,毕竟是D版。D货和正货是不能比的,到了一定的环境就知道了。我穿去ABC的鞋是NTF的GORE-TEX,但它也有不足之处,抓地不好,毕竟路上也下了好几天的雨,在ABC那天刚好放晴。现在我正计划去珠峰南坡。
楼主travelogue 时间:2008-01-25 15:00:35 浙江
  我当然知道那是盗版的The North Face,店老板也承认。我不是100%的户外玩家,只买一些简单的户外用品,没有睡袋和帐篷。多谢你的提醒。我在怒江碰到的一个户外玩家(还是个女的),也提过盗版货的问题。我说只要避开恶劣天气,盗版货就够用了。
  
  你现在尼泊尔?ABC我走了六天,就要写完了。我也有去珠峰南坡的打算,但是没有伴儿。据说时间很长,LP Nepal建议12天到达大本营。希望多多交流。
作者:吃饺子 时间:2008-01-25 16:45:43 辽宁
  准备明年去
  
作者:sophia67520 时间:2008-01-25 20:11:52 四川
  楼主写的更详细些,最好更新速度快点!
作者:angeliana 时间:2008-01-28 16:30:30 上海
  谢谢楼主分享!~~~~
  
  希望有更多的信息
楼主travelogue 时间:2008-01-30 16:25:29 浙江
  
  

Trekking in Annapurna

楼主travelogue 时间:2008-01-30 16:32:53 浙江
  Part 4.Trekking in Annapurna,6月5-10日
  
  Day 1
  
  早上,折腾了一个多小时才出发。我没有Pokhara的市区地图,这里的马路也没有任何标志。我到处问路,倒了两次中巴车,才找到位于一个菜市场的长途汽车站。由于门脸很破旧,我转悠好几圈,才发现那个柜台就是买票的。汽车和车票都使用尼泊尔文,语言交流也成了障碍。离开了Thamel和Lakeside,一切又变得陌生起来。只有此时,我才感到进入了尼泊尔人的生活圈子。
  
  我告诉伙计,我要到Naya Pul下车。伙计很清楚我是去徒步的,60卢比。我是车上唯一的外国人,湖边的那些老外都死哪里去了,连一个说话的都没有!
  
  车上很脏,比西藏的汽车还差。几个小弟端着芒果和椰子的托盘上窜下跳,我买了几个芒果,加上昨晚在超市买的食物,够维持一天的了。从地图上看,两地的距离并不远。可尼泊尔的路况不好,车速很慢。走了一两个小时,我才赶到目的地。现在已经是中午了,我只有半天时间了。
  
  我一个人被汽车甩在马路上,四周都是黑乎乎的当地人。他们对我虽然感到好奇,但眼神里没有任何敌意。我一直很奇怪,为什么路上只有我一个外国人。这里不是徒步者的天堂吗?
  
  我也找不到入口。买了2000卢比的门票,可是竟没有人查票——真郁闷。我用登山杖指着山的方向,问如何上去。路人指着下面的那座桥。原来如此。我从两个店铺中间穿过去,看到了一个简陋的铁皮路标:Way to Annapurna。我拍照留念,这就是徒步的起点了。我走的可能不是大门,也许根本就没有大门。到了河对岸,我看到了更多的店铺,这里可以采购许多用品。我吃了一碗炒面,35卢比。我当时并不知道,以后的路上再也没有这么便宜的炒面了。
  
  在Birethanti (1025m),山路分为两个方向。左行是Jomsom trek,游人很多。前行就是ABC trek,道路沿河谷而上,人不多。我看了一下手表,现在是中午12pm。下一站是Syauli Bazar。已经迟到了,我要抓紧时间。
  
  我大步前行,一路上不断遇到从山上下来的徒步者。他们的衣着整齐,表情轻松,不像在西藏看到的,个个都是死里逃生的样子。这段山路很缓,几乎没有坡度,我很快就到了被称作Syauli Bazar的村庄。
  
  我马不停蹄,向下一个目标进发:Ghandruk (1940m)。开始爬山了,都是石板路,跟在婺源徒步一样。由于海拔较低,这里的风景跟西藏很不一样。有大片大片的梯田和稠密的村落。路上总能碰到人,不觉得偏僻。
  
  16:00左右,我顺利抵达Ghandruk。手册说要6.5h,而我只用了4h,一切都在计划之内。我略作休息,继续赶路。突然下雨了。虽然有雨伞,但这里的雨比西藏大,衣服和背包会淋湿的。我无处可去,躲进了一个院子。在屋檐下有两个小姑娘,明亮的眼睛,光着脚,身上披着印度的纱丽。我给她们照像,她们也很高兴。估计她们经常看到外国人在门口走过,但很少有人停下来做客。这里没有邮局,不知道她们是否能收到照片。
  
  雨下了两个小时,这是典型的南亚气候,每天下午有一场雨。村里人说到Chhomrong要四个小时。我估计赶不到下一站了,决定在此投宿,找了一家叫做Shangri-La的客栈。整齐干净,住宿费很便宜(100卢比),可菜单就让人吃惊了,最便宜的炒面炒饭也要150卢比。我跟老板娘侃价,她用英国绅士般的英语告诉我:“The menu is regulated by Local Management Committee.” 菜单还要由村民委员会制定,这不是垄断经营吗?我抵制了这顿晚餐。后来发生的事情,证明这是一个错误的决定。因为,食物的价格与客栈的海拔越高成正比。我应该在海拔低的地方填饱肚子,在海拔高的地方吃压缩饼干。
  
  Day 2
  
  今天会是艰难的一天。昨天我只走了四个小时,就被大雨所阻。今晚我至少要赶到Bamboo/Dovan才行,否则后天就不可能冲顶了。不能走错路,也不能下雨,要全速前进。
  
  9am从Ghandruk出发,10am经过Komrong Danda后,我感觉走错路了。根据指南针的指向,这条路应该通往西面的Poon Hill,而ABC是在北面。我想找人问路,等了半天才碰到一个放牛娃。他证实了我的猜测,我赶紧往回跑,果然发现了那个岔路口。刚才走得太快了没看到——欲速者不达啊。
  
  先是一个很陡的下坡,过了一条河流(Khimrong Khola),然后是一个很陡的上坡。好累,我背的包越来越沉。翻过了山脊,再走一个小时,13:00到达到Chhomrong。Chhomrong (2170m)是最后一个村庄,也是最后一个购买补给的地方。我买了一块Snicker巧克力,补充能量。
  
  我看了一下地图,四个小时过去了,我仍在两千米的海拔高度上。下面的路又是一个下坡,然后是很陡的上坡。根据物理学定律,这不是在做无用功吗?我现在明白为何在尼泊尔徒步如此耗时。在梅里雪山,徒步出发点就是三千多米;而在稻城,亚丁村的高度就有四千米。这里的海拔低,从一千米的高度出发,还要上上下下地折腾。幸亏氧气比较充足,我还挺得住。
  
  16:00到达Sinuwa (2340m)。根据地图,Sinuwa过后不再有岔路,而石板路也至此结束,我走上了熟悉的林间小路。我想只要沿着山谷走,就能到达大本营。路边的景色发生了明显的变化,梯田不见了,我进入了茂密的原始森林。树木的种类繁多,根深叶茂,树下有各种各样的植物,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森林的光线不好,湿气很大,树枝上挂满了藤萝,很像亚丁的卡斯地狱谷——暨佛教典籍中描述的连接地狱与天堂之路。在神的指引下,我一步一步地走向梦中的天堂。
  
  我没有时间停下来玩,继续赶路。17:30到达Bamboo (2400m),我终于碰到了第一个徒步者,恰巧是两天前ACAP向我介绍的那个美国学生。他从另一个地方Phedi出发,带了向导,速度也很快。他不打算继续走了,量力而行。我如果坚持走一个小时,那么明天到大本营就没问题了。
  
  18:30,我终于抢在天黑之前赶到Dovan (2600m)。我已急行了十个小时,体力消耗很大,进了客栈就不想动弹了。餐厅里坐着三个美国胖妞,看着我累成这个样子,咯咯直笑。美国女人永远是大大咧咧的,很容易交往,不像中国女人那么羞羞答答的。我很饿了,要了一碗土豆泥(160卢比),她们还分给我一些食物。
  
  “Where were you from today?”,一个妞问我。
  “Ghandruk.”
  她们的眼睛瞪的比牛眼还大,我不忍目睹。
  “You are really a hardcore trekker.”
  我明白这个单词的意思,这是美国年轻人的专利。
  “You bet.”
  “Did you get any bite from leeches?” 她给我看了蚂蝗咬的伤口。
  “I was trying to find leeches in the forest ‘cause I never saw them before.”
  她们不相信我没有受到蚂蝗的袭击,但我的手臂和小腿的确没有血迹。
  “Maybe I walked too fast. The leeches can’t catch me.” 书上说这里蚂蝗很多,可我怎么没碰到呢?
  “You are hilarious.” 她们都笑了。
  
  她们从美国飞到德里,已经在印度游荡了三个月,又来到了尼泊尔。由于这里的物价很低,她们没什么钱也玩得很开心。我又想去印度了。
  
  为了明天早起,我8点就上床睡觉了。山区的夜晚很冷,我咳嗽得很厉害。可能是太累了,又缺乏补给,旧病复发了。我喝了仅存的一盒芒果汁,这种随处可见的饮料在山上成了无比的美味。但愿明天能顺利到达ABC。
  
  Day 3
  
  早晨7:30出发,9:00到达Himalaya (2870m),这个客栈很大,去ABC的人一般从这里出发。再往上走,森林逐渐消失了。路边的景色越来越熟悉,跟梅里雪山的一样。我已经走过了林线,进入海拔三千米以上的地区。尼泊尔已经进入了雨季,印度洋的暖湿气流带来了丰富的降雨,因此山谷中的水汽很大,植被很茂盛。右边出现了一条落差很大的河流,混杂着大量的泥沙,这就是Annapurna山区的河流Modi Khola。
  
  路上碰到了一个从山上下来的匈牙利人,他的衣着单薄,只带了一个小背包,拿着一根木头拐杖。他已经完成了Annapurna的环线徒步,然后从Poon Hill的方向拐到Annapurna大本营的线路。这就是说,他把三条徒步线路一并完成了,真乃英雄也。我没那么多精力了,来日方长。
  
  11:00到达Deorali (3270m),略作休息。我又碰到了一个韩国姑娘,长了一张韩剧里的明星脸。跟传统的日本女人一样,韩国女人总是一幅彬彬有礼的样子,临走的时候还向我鞠躬告别。
  
  去年夏天在汉城的时候,我们的上海秘书说,漂亮的韩国女人都是经过化妆和整容的——我怎么就是看不出来呢?或许我不懂女人伪装的容貌;或许我有桃花运,看到的都是漂亮的;或许这本来就是一种酸葡萄的心理,因为女人从来就不会说别的女人比自己漂亮!
  
  Where are you, my love? 你可知道,浪迹天涯的我,在苦苦地寻找什么?我在光明与黑暗之间徘徊,在理想和现实之间逡巡,在生存与死亡之间挣扎。总有一天,我会停止漂泊,来到你的身边。而你温柔的臂膀,就是我停靠的港湾。
  
  
  高山下的情歌
  是这弯弯的河
  我的心在那河水里游
  
  蓝天下的相思
  是这弯弯的路
  我的梦都装在行囊中
  
  一切等待
  不在是等待
  我的一生就选择了你
  遇上你是我的缘
  守望你是我的歌
  亲爱的亲爱的亲爱的
  我爱你
  就象山里的雪莲花
  
  这是我最喜欢的一首藏歌。一个人走得寂寞了,音乐是旅途中最好的伴侣。出发的时候,我忘了更新iPod中的音乐。只能反反复复听几首New Age风格的器乐,还有张含韵的那首《想唱就唱》。这个可爱的小女生,陪我走过山山水水。
  
  一个人的旅行是孤独的。只有在孤独的时候,我才能倾听神的声音。只有在空寂的山谷之中,我才能从日常的嘈杂中解脱出来,去思考一些问题,审视自己的内心。
  
  Deorali至Machhapuchhre Base Camp (MBC)一带有许多积雪,我到了雪线。根据LP Nepal,春季这里多发雪崩,我的确看到了大面积雪崩的痕迹。现在已是夏季了,估计没什么危险。我走到了冰雪的上面,积雪很结实,但在不断融化。雪水从冰盖下面涌出,汇集而成河流,这就是江河的源头啊。
  
  今天是阴天,山谷中的雾气很大,能见度很低。由于冰雪覆盖了山路,走着走着,我忽然找不到路了。在白茫茫的雪原中,只有我一个人。我索性原地不动,等待神给我的指示。
  
  藏区的旅行总是充满着未知和不确定性。不论你是否相信神灵,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你会感受到他的存在。仅仅一个月之前(5月2日),梅里雪山发生雪崩,又一次埋葬了漠视他的徒步者。而就在4月27-28日,我遇到了恶劣的雨雪天气,被迫从雨崩撤出。正是这场大雪诱发了雪崩。我不知道,如果我多呆几天的话,是否也会跟这场雪崩零距离接触。我无法揣摩,这场大雪是否神的暗示,迫使我放弃徒步计划。生命如此无常,我们如何把握?
  
  一个人影从大雾中走了出来,他仿佛是神派来的使者,告诉我路就在前方。13:30我到达MBC (3700m),ABC近在咫尺,胜利在望。我走到冰川旁,用登山杖敲打正在融化的积雪,然后把大块的冰块扔进河里,看着它们顺流而下。一路上我边走边玩,17:00终于到达ABC (4130m)。
  
  ABC客栈里聚集着来自世界各地的徒步者,我是今天最后一个到的。餐厅的墙壁上贴着许多留言和名片,几乎没有中文的,我于是贴了一张自己的名片。在路上,我碰到的旅行者大都来自欧美;如果是亚洲人,则一般来自日韩。很遗憾,中国同胞们多数不喜欢背包旅行。不论是在东南亚还是在欧美,如果你看到成群结队的旅行团,那多半是中国人。如果你看到一个人走在前面,一个人拎包跟在后面,当前面的人掏出香烟(他看不懂英文的“No smoking”标志),后面的人递上打火机,那肯定就是中国政府的商务考察团。
  
  ABC的住宿费仍是100卢比,而餐饮费是全程最贵的。我已经一天没有进食了,背包的食物早吃光了(以后一定要多带食物)。由于低估了餐饮的价格,环线徒步的一对比利时夫妇几乎用光了钞票。有人向我推荐传统的尼泊尔Dal Baht(米饭+咖喱煮菜),每份200多卢比;一瓶可乐要100卢比,啤酒就更贵了。为了尽可能补充能量,我开始吃佐料(没有油盐酱醋),在Dal Baht里混入了大量的番茄酱和辣椒酱。还有蜂蜜,冲了15卢比一杯的热水。它相当于葡萄糖冲剂,可以迅速被人体吸收,就像吃兴奋剂一样。饥不择食的感觉真酷。我们办公室里的女人天天喊着减肥,却越吃越胖。应该送她们上山下乡,体验一下食不果腹的感觉。
  
  晚上气温降到了零度以下。即使穿上了所有衣服,我仍觉寒冷,幸亏客栈有很厚的被子。
  
楼主travelogue 时间:2008-01-30 16:47:43 浙江
  Annapurna Base Camp

Annapurna Base Camp



view from ABC



sunrise at ABC

楼主travelogue 时间:2008-02-11 17:18:25 浙江
  夜晚,山谷中雾气全部散开,露出了暗蓝色的天空。ABC客栈的伙计说,估计明天可以看到日出。
  
  夜空之中,繁星闪烁,恍如梦境。我的心如潮水,泪流满面。我为什么要来到这里?是为了看到那永恒的神性。它就像一面镜子,照出我的灵魂,让我看到我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Day 4
  
  五点左右,大家陆续起床。天气晴朗,我看清了周围的地势。ABC地处山谷的空地之中,四周雪山环抱,非常壮观。东面的山峰是Annapurna South (7219m),Annapurna I (8091m) 因距离远反而显得稍低,Annapurna III (7575m) Annapurna IV (7535m) 被遮挡住了,西面是著名的鱼尾峰Machhapuchhre (6998m),金字塔般的山峰直插天空。
  
  日出时间在5:20左右。在登山大本营观看雪山日出,这是距离最近的一次。大美无言,大家默默地注视着,只有相机的咔嚓声。气温很低,可我们都忘记了寒冷。Shit,拍了十张照片后,我的相机就没电了。尼泊尔的插座是圆头双孔的,与中国的充电器插头不匹配,我也没有备用电池。前两天少拍几张就好了。最美的风景总是在后面,这是我在路上的一条经验。
  
  由于气候寒冷,食物短缺,大本营不是久留的地方。这么美的地方,我只能匆匆地看上一眼,就又离开了。人生又何尝不是如此呢?只要抓住那几个精彩的瞬间,我们就无怨无悔了。
  
  早饭过后,大家陆续下撤。我本想四处走走,看看能否到达五千米的高度。但这需要相当长的时间,而且看不到明显的登山路线。我人单势孤,不敢冒险。也不知道月儿是否还在尼泊尔,本打算约她一起徒步Annapurna。若有她的带领,我就在大本营多呆一天,挑战一下五千米的高度。
  
  月儿是我在怒江结识的青岛驴友。这个不算是艳遇,因为她是个资深背包客,徒步经验非常丰富。2006年,月儿参与了珠海驴友老俞组织的重走长征路,由江西瑞金出发,走了64天,行进了2000多公里。在那种地方,我们吃住行都在一起,谁也不把她当作女人,性别意识都模糊了。我们整天琢磨的是如何活着走出这个地方,不想成为另一起徒步者遇难的新闻素材。
  
  自从在怒江峡谷失散之后,我就一直没跟上她的步伐。她决定独自一人挑战怒江茶马古道,由丙中洛—察瓦龙—察隅入藏。这条路人迹罕至,被誉为“最后的茶马古道”,也是另一条不通车的滇藏线。我们在丙中洛滞留了一个星期,但没有搜集到足够的情报。普化寺的喇嘛劝我们不要冒险,去察隅要翻越三座雪山。我中途放弃,因此躲过了一劫。几天之后,我取道迪麻洛翻越碧罗雪山,碰到了阿洛。阿洛也说那条路太危险,他自己从未走过。到了察瓦龙以后,由于大雪封山,月儿找不到愿意带她的向导。她被迫徒步两天穿越无人区,到达碧土,再搭车到达川藏南线上的左贡。(我在网上尚未看到穿越这条线路的报道,希望知情人交流。)
  
  我没有原路下山,而是沿着左侧的山脊下行。这里没有路,但有许多杂乱的脚印,看来有人跟我一样好奇。山脊的另一侧非常陡峭,有一二百米的落差,下面就是Modi Khola河。巨大的冰川在不断融化,在其末端形成了一个冰湖,湖水十分浑浊。我还观察到了大面积的滑坡,若是在雨季,我所处的位置随时有可能坍塌。想到这里,我有一种“高处不胜寒”的感觉。
  
  ABC和MBC之间的风景很美,昨天都被雾气遮住了,我没看到。今天不必赶路,毕竟下山要比上山容易。10am到达MBC,我回望ABC,只见Annapurna逐渐被云层所笼罩。我可以清晰地看见,山谷中的雾气不断上升,被Annapurna所阻挡而形成云层。云层不断聚集,而形成降雨,这就是雨季的由来。雨水汇成河流,沿山谷而下,注入大海。于是,水在印度洋和喜马拉雅山之间不断循环,周而复始。这就是大自然的杰作。
  
  下山的时候,我开始感觉右小腿的疼痛。这是由于过度劳损而出现的肌肉拉伤。月儿曾告诫过我,登山的时候要保护好腿和膝盖。倘若受伤,情况就会变得十分糟糕。我不得不放慢速度,尽量不弯曲右腿,减小其受力的程度。即便如此,一旦右小腿受到冲击,我就要忍受钻心的疼痛。
  
  在Deorali附近,我又碰到了那三个美国胖妞,她们在慢悠悠地上山。一个妞追问我是否碰到了蚂蟥。我说这里的海拔太高,根本看不到蚂蟥。她笑着说,你早晚会碰到的。我不以为然。12pm到达Himalaya,13:30到达Dovan。
  
  进入原始森林后,我没有遇到其他徒步者,一个人越走越闷。我感觉口渴,脱下手套,准备用水瓶接溪水喝。突然发现右手食指和中指根部趴着一个褐色的蠕虫。我的脑袋嗡的一下,赶紧用手去抓,这是我生平第一次看见蚂蟥。它一定是从线手套的缝隙中钻进去的,不知呆了多久,它的身体已经膨胀得滚圆。虽然伤口很小,但鲜血不断流出。蚂蟥能分泌一种化学物质,破坏血小板的凝血功能,真是可恶。我取出一片邦迪贴在创口上。稳定了一下情绪,继续赶路。
  
  18:00赶到Sinuwa。客栈竟然有太阳能热水器,我终于能洗澡了。我还在餐厅里找到了一个匹配的插座,为相机电池充电。不必找转换插头了。
  
  客栈里还有一个韩国mm和她的德国男伴,以及他们的尼泊尔向导和背夫——他就是昨天为我指路的背夫,还是个学生,在假期里打工赚钱。(回到Pokhara之后,我把磨损了的登山鞋和登山杖都送给了他。)在受伤的情况下,我仍然一天之内完成了他们两天的行程。韩国mm的兴致很高,一直在跟德国男伴打情骂俏。我有一种酸溜溜的感觉。不论在上海还是西贡,你总会看到亚洲女子傍着白人男子。Not vice versa.
  
  Day 5
  
  今天是比较轻松的一天,只需走3h到达Jhinu即可。那里有个著名的温泉,我需要放松一下身体,腿伤也需要热疗。在翻越碧罗雪山的时候,由于积雪没膝,我的左腿肌肉拉伤。我曾在永支村的温泉休整,疗效很好。
  
  Sinuwa至Chhomrong需要1.5h,我却花了两倍的时间,中午才勉强赶到。又遇到了反反复复的上下坡,我的腿伤开始恶化,但体力尚好。看着他们四个人轻松的样子,我无可奈何。谁让我自作自受呢?人家上下山要10天的时间,而且有人背包。我却要6天之内完成,自己负重背包(虽说是轻装)。食物的价格随着海拔高度的下降而下降。我买了一块Sniker(美国巧克力),40卢比。
  
  2pm到达Jhinu (1760m)。我没有去客栈,径直走向Jhinu温泉。走了约15分钟之后,听到哗啦啦的流水声,我几乎是小跑着奔向河边。宽阔的Modi Khola河在山谷之间奔流而下,Jhinu温泉就在河边。我兴奋得大叫一声。泉水从岩缝中源源流出,注入一个十几平方米的水泥池子。泉水非常清澈,甚至可以饮用,水温适宜,没有硫磺味。这是我见过的最好的温泉,它比西藏的温泉更干净,而且人也少。
  
  不过,喜欢泡温泉的mm要注意:这里没有更衣室或卫生间。如果你热爱大自然,并且欣赏人体之美,就让我们回归自然,展示上帝赐予我们的身体吧!我忘带泳裤了,索性只穿内裤下水。一对老外随后赶到,穿着短裤和T恤下水,身体的曲线毕露,好像海滩上的wet T-shirt contest。当地的女人都半裸着上身,此乃欧美流行的天体运动。
  
  又开始下雨了,每天一次。我庆幸自己及时赶到温泉,若还在路上,我不知会在那里躲雨呢。我半躺在池子边,享受着温泉带来的温暖和舒适。在山里跋涉了五天,喝一杯热水,在雨中泡着温泉。若有自己的女人陪伴,该是多么浪漫的经历啊!幸福,其实就这么简单。
  
  我忽然看见有个东西吸附在小腿上。定睛一看,原来是条蚂蟥。若非脱了衣服,我还发现不了呢。比利时人的女友在他身上发现了好几条大蚂蟥,已经吸完血了,但是她无法拔除。我想起书上说,不可用力拉拽蚂蟥,以免它的头部断在皮肤里面。我用力拍打,迫使蚂蟥收缩。他女友的胸罩里似乎也钻进了蚂蟥,这是他的份内事。如果玛莲她们也来这里,肯定会被吓得哇哇大叫。为女人检查和清除蚂蟥,艳福不浅吧。
  
  正在想入非非之际,我感觉雨越下越大,河水开始上涨。这是露天温泉,无法避雨,我们只能呆在水里。尽量把背包藏在雨伞下面,但衣服和鞋都湿了。(只有在这种恶劣的环境下,我才想起户外衣服的优势)。河水的水位越来越高,那几块大石头已经没顶,随时有山洪暴发的可能。天色渐暗,我们开始回撤。
  
  我一个人走在后面,感觉腿伤有所恢复,上坡的时候不太疼了。我卷起裤腿,看看是否还有蚂蟥。结果吓了一跳,左腿上竟然有三四条。再看右腿,也是如此。好厉害啊,不知不觉就来了。我掏出打火机和蚊香(这是本人的秘籍),打火机的燃气已经耗尽。我想起背包里还藏有火柴,不料背包被雨淋湿了,火柴也受潮了(没买防潮密封袋)。这时蚂蟥越来越多,衣服上也出现了,不知道从哪里上来的。我努力镇定下来,终于点燃了蚊香。蚂蟥无法忍受高温的炙烤,纷纷从皮肤上脱落,这一招儿取得了立竿见影的效果。在昏暗的亚热带森林中,我孤身一人击退了蚂蟥群的围攻。
  
  回到Jhinu客栈,我受到了英雄般的欢迎。其他人早就逃之夭夭了,我的腿伤未愈,走不快,只能原地反击蚂蟥了。可怜的韩国mm的双腿已被咬得鲜血淋漓,好像从战场回来,怪不得她没有下来泡温泉呢。另几个白妞被她的惨象吓住了,呆在客栈里哪儿也不敢去。当我走进餐厅的时候,她们还不断尖叫着,说我的帽子上有蚂蟥。So?
  
  子曰:勇者不惧。
  
  Day 6
  
  今天将是最后一天。我打算沿着河谷下行,走小路抵达出发点Naya Pul,而非绕道海拔更高的Ghandruk (1940m)。在New Bridge过河,即可前往Phedi,徒步旅行的另一个出发点。天气晴朗,气温逐渐升高,我不断地减衣服。只有雨天的时候,蚂蟥才会那么疯狂。
  
  9:30从Jhinu出发,12:30到达Kyumi。这条路人很少,路标也不明显,有时候我走在田埂上,有时候要翻越人家的院墙。14:30到达Syauli Bazar,我走上了大路。16:30到达Birethanti,我找到了一个冷饮店,喝了好多芒果汁,又买了好多的芭蕉。普通人很难想象,在海拔几千米的山上,这些新鲜水果对我们意味着什么。
  
  17:00,我回到Naya Pul,在路上顺利地拦到了一辆去Pokhara的长途汽车。考虑到这段路并不远,我爬到了车顶上。伙计像猴子一样爬上来,示意我买票。由于尼泊尔的路况不好,车速不快,坐在车顶上不如想象的那么危险。其实坐在车厢中并不舒服,座位很脏而且闷热。而车顶上的视野开阔,风光无限。累了,还可以仰身躺下,看天上的白云飘过,仿佛回到了无忧无虑的童年。当汽车路过一个个村庄,我挥舞着登山杖向村民致意。那种感觉,就好像毛 在天安门接见百万红卫兵一样。他们看到一个外国人坐在汽车顶上,不知有何感想?
  
  途中有几个衣着简陋的年轻人爬上来,其中一个能用简单的英文跟我交流。他们不是尼泊尔人,竟然是不丹人。不丹并不遥远,却十分神秘,几乎没有外国人能进入这个国家。(有些旅行社推出了不丹的线路,但价格很贵,大家也提不起兴趣。)他们都知道中国这个强大的邻国,但从未奢想翻过山去看一看。我把一件印有“China 1997”的T恤送给了他。这是我保存了十年之久的文化衫,已经穿得很旧了,就让它留在尼泊尔和不丹吧,就让这件带有中国符号的文化衫随他们进入那个神秘的喜马拉雅山国。
  
  当我穿着迷彩T恤再次出现在Pokhara的街头,我有一种从越战归来的成就感——我想起了美国电影《生于七月四日》。
  
作者:俺是俺 时间:2008-02-11 22:35:37 海南
  可爱的家伙,言语风趣,把具体费用列出来给俺参考.
  
  下次再去哪里可顺带捎上俺哟.
作者:旅行的意义小T 时间:2008-02-12 00:25:43 湖南
  赞!
  看得我直羡慕啊!
作者:moschinono 时间:2008-02-12 14:53:49 湖北
  记号
楼主travelogue 时间:2008-02-16 16:22:22 浙江
  Pokhara



Machhapuchhre (鱼尾峰)



Pokhara



Phewa Lake

楼主travelogue 时间:2008-02-21 17:52:30 浙江
  6月11-13日,Pokhara
  
  昨晚,我取回寄存的行李,搬进了在山上的满月客栈(Full Moon Lodge)。这本是一家私人别墅,有很大的房子和花园,园中供奉着一个巨型的湿婆塑像,主人是个虔诚的印度教徒。房间宽敞明亮,装修精致,铺着地毯。推开后门有一个很大的露台,可以俯瞰Phewa Lake(费瓦湖),这是party的绝佳场所。好客的主人愿意给我很大的折扣。我答应至少住三个晚上,并许诺以后度蜜月也住在这里。Love at the first sight,我对这个住处一见钟情。
  
  Pokhara的夜晚非常安静,只有虫鸣的声音,和夜空中的萤火虫。在梦中,我遇到了娜娜,我中学时代的梦中情人。那年夏天,当她参加夏令营归来,走进我们的教室,我好像触电了一般。她穿着洁白的衬衫,蓝色的裙子,长发飘飘,浑身都散发着光彩,犹如仙女下凡。
  
  我的生活,就像一只风筝。它在天上飞来飞去,虽然吸引了无数的目光,却有些迷失了方向。而你,就是风筝那一头的红线。不论我飘到哪里,你都是我永远的归宿。
  
  
  晚上睡得很香,上午十点才起床。我坐在露台上晒太阳,不远处就是美丽的费瓦湖。同丽江、大理、阳朔、凤凰一样,这是个适合发呆的地方。在Pokhara的日子,我无所事事。时间,从我的指尖缓缓流过。这样的生活是否有些奢侈?想到自己不久就会离开,我便感到无限伤感起来。
  
  月儿在博客中曾写道:什么是永远?
  
  当你找到自己最重要的东西
  拥有了最值得珍惜的东西时
  那时的瞬间就是永远
  
  这几日
  蜗居在束河的客栈
  不想,不动,只是发呆、晒太阳,
  当太阳暖暖的照在身上的时候,
  忽然想到束河吸引我、留住我的原因,
  不正是这个吗?
  
  在这里,时间是停滞的,
  没有昨天,没有明天,
  有的只是现在,
  只是此时此刻而已。
  这,不就是永远吗?
  
  在陆家嘴的写字楼里,我们每天都在忙碌,却不知为何而忙碌。我没有时间停下来思考,跨国公司像一个高速运转的精密机器,不允许有半点迟疑和差错。一旦进入它的轨道,你就只能不停地运转下去。
  
  我在考虑旅行结束之后的生活,尽管时间还早。我已经与人生追求有所偏离,但我似乎仍将偏离下去。难道只有回首往事的时候,才能感悟人生吗?我只想翻新我的生活,却不知从何下手。
  
作者:peacefulblue 时间:2008-02-22 20:37:25 北京
  从头一个字一个字的看完
  回我在天涯的第一次贴
  
  希望旅行丰富我们的人生
作者:掌心微尘 时间:2008-02-22 21:45:49 湖南
  终于看到你的游记,让我又重温那些熟悉的画面和地名。
  
作者:janesjoy 时间:2008-02-25 13:34:27 四川
  :)
楼主travelogue 时间:2008-02-26 20:05:59 浙江
  在六七十年代,西方嬉皮士把Pokhara当作逃离工业文明的伊甸园。他们从荷兰的阿姆斯特丹出发,穿越欧洲大陆,经希腊、土耳其,伊朗、阿富汗的喀布尔,巴基斯坦的卡拉奇,印度的德里、孟买和果阿,尼泊尔的加德满都,最后的终点就是博克拉。这就是著名的The Hippie Trail。天堂般的景色、大麻和性曾经是Pokhara的主题。如今嬉皮士风潮已过,取而代之的是世界各地的游人和背包客。
  
  [In the late nineteen sixties and early seventies, hundreds of thousands of youngsters from both sides of the North Atlantic took the journey overland from Europe to India, Nepal and beyond. Simultaneously, quite a few travelers from Australia came in via Southeast Asia and made the trip the other way round. From Western Europe the road led through former Yugoslavia, Greece or Bulgaria, Turkey, Iran, Afghanistan, Pakistan, India and Nepal. The one-way distance along this so-called 'Hippie Trail' was approximately 11.000 km (7.000 miles). An old Volkswagen van was the favorite choice of those who provided their own means of transport. Trains, cheap buses and hitchhiking were the modes of transport open to the others. Along the Trail, specialized low-budget hotels provided shelter and a place to meet other travelers.]
  

The Hippie Trail

作者:nasaisi 时间:2008-02-26 21:56:34 上海
  行文总体来说很有深度。
  只是我没有弄明白LZ到底用了多少天在尼泊尔和西藏?
  我预计在9月底10月初的样子有11天的时间,可否请LZ为我推荐一下路线?
  这是我第一次准备独自出游,加上是女孩,所以并不敢像LZ那样独自登山。
  只要第一次能到达珠峰的脚底下,我便心满意足。登山留待下次吧。
  很好奇LZ既然作为上班一族,哪里来的这么多天假用来旅行?
  
作者:nasaisi 时间:2008-02-26 22:15:08 上海
  另外,LZ是怎么从上海进藏的?
  西藏到尼泊尔的方法基本了解了。
  回来呢?
  现在考虑的因素是时间和价格。
楼主travelogue 时间:2008-02-29 11:09:02 浙江
  Backpacker(背包客)
  
  曾策划过《丽江的柔软时光》的大蕃茄传媒机构的张姗姗描述她所见到的国内所谓“背包客”的怪现象:一个曾经进藏两次的老背包客和朋友一起去杭州附近爬山,他随便背了一个包就去了,结果遭到了同伴的嗤笑,说他的包“连负重系统都没有”;而同伴们装备精良,登山包、登山鞋、专用水壶一应俱全。背包旅行变成一种时尚,有人把它当成了炫耀的资本,更奇怪的是,在国外背包客都是穷人,参加旅行团的是有钱人;在中国则正好相反。
  
  背包客起源于欧洲,在1960年代嬉皮士风潮的带动下,困惑的年轻人带着问题独自上路,希望凭借那种“在路上”的体验审视自我,找到精神的归宿。所以背包客的精髓是精神追求,是身与心的体验,而不是沿途看看风景。因此到底是一个人走还是结队走、去什么地方等等都是外在的形式而已,不是说背包客就非得去边远、蛮荒大家都没去过的地方。
  
  把很个人的背包旅行变成时尚,可能是媒体、出版商、旅游部门以及户外器材商家的共谋。媒体要造话题,出版商要出旅游指南和游记,商家要卖器材,旅游部门则要挖掘旅游资源。丽江和阳朔就是被背包客挖掘的,而最早发掘丽江那批背包客,10年前就已不再到丽江了。而在年轻人都不再有困惑、疑问的时代背景下,按张姗姗的说法,真正意义上的背包客在一定程度上已经消失了。
  
  ——转载于《新周刊》
  
作者:流浪汉甲 时间:2008-02-29 14:28:59 上海
  LZ的行文真有深度,收藏了
  
  希望能继续看到LZ的文章
  
  
楼主travelogue 时间:2008-03-16 14:46:20 浙江
  Dear backpacker friends,
  
  I've been trying to follow the latest development in Lhasa. As always,
  ALL Chinese news were censored, the only news that I can get is from
  Western media. No matter what happened in Lhasa, let us watch the news
  and we will make our own judgement!
  
  As reported by a backpacker, CNN and BBC have been heavily censored
  lately. And now youtube.com is blocked, and lonelyplanet.com works
  only intermittently.
  http://www.lonelyplanet.com/thorntree/thread.jspa?threadID=1574841&tstart=0
  
  International Olympic Committee concern over China's clashes in Tibet
  http://www.telegraph.co.uk/news/main.jhtml?xml=/news/2008/03/15/wchina115.xml
  
  Major monasteries (e.g. Labrang in 夏河) were also "closed"
  http://www.lonelyplanet.com/thorntree/thread.jspa?threadID=1573752&tstart=15
  
  Believe it or not, my Gmail account was also disrupted from time to time.
  One of my backpacker friends is heading for Lhasa today. The situation
  was terrible.
  
  Let's pray for peace and safety in Tibet.
  
作者:cher_aquarius 时间:2008-04-21 18:24:04 广西
  收藏了
作者:清冷中穿梭 时间:2008-04-21 19:31:10 浙江
  今年2月份我也在尼泊尔,可惜没有去徒步,可惜留有很多的遗憾
  我想我还会再去一次,再次一个人好好品味一下Nepal
作者:强状的弱者 时间:2008-06-16 14:06:38 云南
  谢谢楼主分享!,很不错,希望有机会能到昆明旅游,到时候我请你吃饭,呵呵。
作者:中午装修缺德 时间:2008-06-16 14:30:39 广东
  好想去
作者:vodkacoke 时间:2008-07-03 14:21:12 上海
  Good article!
  
  特别是Trekking in Annapurna那一段,写得很扣人心弦。
  
  
  
楼主travelogue 时间:2008-12-28 16:30:34 浙江
  由此入镜,背包走Nepal

Nepal immigration

作者:此人马甲 时间:2008-12-28 19:13:37 四川
  拜读,写得很好,让我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作者:天Ya途上谁是客 时间:2008-12-28 22:40:27 江苏
  做个记号慢慢看
作者:纳木错不错 时间:2008-12-29 00:23:28 广东
  记号
楼主travelogue 时间:2008-12-29 15:59:29 浙江
  Kathmandu 加德满都拥有多处世界文化遗产
  

Thamel, 世界各地背包客的大本营



Durbar Square, Kathmandu 皇宫广场,世界文化遗产





Durbar Square, Patan 帕坦皇宫广场,世界文化遗产。



Royal Palace, Kathmandu 尼泊尔皇宫

楼主travelogue 时间:2008-12-29 16:17:16 浙江
  Boudhha 世界最大的佛塔,流亡藏民在尼泊尔的聚居地。



Eyes of Nepal 尼泊尔之眼,让我看到过去、现在和未来。



Bouddha

楼主travelogue 时间:2008-12-29 16:32:37 浙江
  Circle of Life 六道轮回图

楼主travelogue 时间:2008-12-29 16:43:20 浙江
  Phewa Lake, Pokhara 度假天堂,嬉皮士的大本营。



Annapurna, Chhomrong village 徒步的风景



Annapurna virgin forest 原始森林



Cloud formation in mountain valley 云雾正在山谷中生成

楼主travelogue 时间:2008-12-29 16:51:12 浙江
  Sunrise at Annapurna Base Camp (ABC)
  





Annapurna South



Machapuchre 鱼尾峰



Jhinu Guest House 徒步客栈

楼主travelogue 时间:2008-12-30 16:34:32 浙江
  Lumbini, birthplace of Lord Buddha 蓝毗尼,佛教四大圣地之一。

Buddha was born beneath bodhi tree 佛祖诞生在此菩提树下



Sacred garden, Lumbini 蓝毗尼的佛塔



Chinese temple 中华寺(不叫中国寺)



Korean Temple 韩国寺,香客投宿蓝毗尼的首选。



Japanese Temple 日本寺

楼主travelogue 时间:2008-12-30 16:43:40 浙江
  Germany Monastery 德国寺的建筑风格大气,美轮美奂的壁画

Germany Monastery



His Holiness Dalai Lama's potrait, Germany Monastery 德国寺供奉着西藏精神领袖达赖喇嘛



Wall paintings, Germany Monastery 美轮美奂的壁画





作者:flyer99 时间:2015-04-26 09:42:32 福建
  赞!
  看得我直羡慕啊!
发表回复

请遵守天涯社区公约言论规则,不得违反国家法律法规